见过人坐电梯,还真没见过鱼坐电梯的。
三峡大坝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地点,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设施,但是没想到它居然专门给鱼修建了一个电梯。

那么就有人好奇了,好端端的一个国家水利项目,为什么要给鱼修建电梯呢?难道不会浪费资源么?
国家项目三峡大坝是国家在1994年正式开工的国家级水利项目,设计师为此不止一次前往长江流域实地探查,最终决定三峡水坝就设立在长江干流西陵峡河段。
然而在建设的同时,工程师发现在每年的3-5月都有很多洄游鱼群经过这里,而三峡水坝像是一道天堑一样横立在长江中,

这些鱼群除非能进化出翅膀,要不然面对180米高的三峡水坝只能默默转身。
由于在自然界中鱼群的洄游十分重要,这关乎着鱼群来年是否有更大的规模,因此工程师们在修建水坝的同时,也在给鱼群想一个能过去的办法。
这些需要洄游的鱼群和那些直接排卵的鱼不一样,它们是需要回到自己上游的老家去产卵。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为什么鱼类还要回“老家”产卵,因为鱼类的习性导致了它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一处发源地繁育,而那些发源地往往都在水流平稳,水质良好的上流。

其中我国长江内的洄游鱼类不在少数,比如长江鲟,中华鲟,铜鱼等。
就像海河洄游性鱼类中华鲟,它们一般生活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北部的浅海,在成熟之后就会洄游3000多公里。
在千里迢迢的回到自己的故乡长江上游的宜宾江附近进行产卵繁育,之后又带着幼年中华鲟再次南下,如此循环往复。

而一个横跨在河流中央的水坝往往就变成了那个“鲤鱼跳龙门”的一道天险,对此工程师设计出了一种专门让鱼类走的“鱼梯”。
有些朋友可能第一次看见“鱼梯”这个新鲜的名词,实际上鱼梯就是水坝设施中专门留给鱼群游过的道路。

这种鱼梯看着也是一节一节的,跟咱们平时走的楼梯很像,主要是靠着那些围墙来减缓水流的速度,降低了鱼群前往上流的难度。
“鱼梯”作用和咱们楼梯的作用一样,但是外观看起来天差地别,鱼梯中央或者两边常常修建了一个环回的围墙,这个围墙不仅可以防止鱼被冲下去还可以让它们有一个休息的地方。

有些水坝落差很高,鱼群无法一口气冲上去,那一个能够临时休息的地方就十分重要了,那些逆流而上的鱼类在这个围墙当中可以稍作喘息。

如果没有这个鱼梯,那些需要洄游才会产卵的鱼类就会面临着无法产卵,数量也会骤减,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个鱼群的灭绝,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就会被彻底打乱。

那么如此重要的鱼梯在三峡大坝中是怎么建设的呢?
鱼类的电梯有些水坝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建设鱼梯,就像三峡大坝一样,因为高度实在是太高了,六十多层楼那么高,鱼群还没上去就会累死了。
可是长江内的洄游鱼类可是有四十多种,如果不让它们洄游,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对此大坝的工程师们也是想了无数的办法,最终决定给鱼群修一个电梯出来。

这种电梯叫做升鱼机,它的作用和名字也很相应,就是将鱼群从下游的集鱼通道集合起来,经过重重运输,统一前往上游的发源地。
在升鱼机的底部有着一个集鱼池,利用鱼群喜欢游往水流湍急的地方这一特点,集鱼池内有着往外吹水流的通道。

在鱼群被赶往电梯之后,经过运输发向了上流通道,同时在上方有着一个专门数鱼的池子,这么一来每年有多少鱼回到发源地,也一目了然。
这对于人们观测长江流域的鱼群是否在良好发展是一个重要检测方式。

那么当鱼类度过了产卵期,那些刚刚孵化的小鱼苗们又该何去何从,这次可没有降鱼机将它们送回去。
对此工程师们干脆直接大手一挥,在上游建立了属于鱼苗们的“幼儿园”,这些还未长大的小鱼苗就被圈养在了一个又一个大缸当中。
水电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记录了成长条件,截至目前放流的珍稀鱼类高达2400万尾,其中我们国家独有的中华鲟也高达650万尾。
等到这些小鱼苗在增殖站中成长到可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时候,工程师们又会安排新的一轮搬运,将它们送到下游的水电站。

在鱼类坐电梯去往上流时还是总有意外发生,要知道水电站的发电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靠水轮机的驱动,而水轮机的发电方式是,依靠高速切割水流来达到发电的条件。
所以水轮机的叶片越锋利,发电的效率就越高,鱼群在前往电梯的时候经常会跑到水轮机附近,那些锋利的叶片往往会把路过的鱼类变成“生鱼片”。
基本上五条路过的鱼就会有一条被卷进这个无处逃生的地方,对此工程师们也是绞尽脑汁想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开始工程师们想到用电鱼这个方法,但是微弱的电流对于那些大鱼来说像是挠痒痒一样,而强烈的电流又会把那些小鱼电到抽搐。
就在这个时候,工程师们观察到加厚的叶片可以很好的保护那些误入的鱼,同时又不怎么影响发电的效率,于是说干就干,工程师们加班加点将叶片制作成了理想的样子
同时考虑到远点距离重心越远加速度越大,工程师们还贴心的给水轮机做出了一个弧度,让叶片和重心的距离变远,不仅保证了鱼群通过的安全性也保证了水轮机的耐用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么一番改造下来99%的鱼都可以在这里安全通过,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工程师们还给那些水轮机加装了防护装置。
那些鱼群在路过水轮机的时候都会被防护网隔开,这样既可以将大部分鱼群阻隔在外面,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让鱼群按照规定“航道”前行。

在不用的时候,通过龙门架的吊起将这些防护网从水中拉起,在遇到鱼群洄游时,又可以再次放回去,这样既能保护鱼群也能保护水轮机不受影响。
为了防止水中暗流携带着杂物,在防护网上还自带了刷子在每次使用过后,顺便还可以进行清洁。

三峡大坝的这一个鱼类专用“电梯”配套的设施十分完整,对于长江流域鱼群的保护也有着显著成效,而且年发电量更是达到了882亿千瓦时,在造福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于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贡献。
结言我们国家的工程师不仅仅是考虑到了发电站的发电,也同时对于当地的生态平衡十分关注,为了保护这些洄游的鱼群,工程师们也是因地制宜制造出了很多特色机械。
大家知道长江中有什么珍稀鱼类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 鱼类洄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