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南北朝(12)司马睿之死为什么司马睿会被活活气死?

浩恩玩转过去 2024-11-24 14:06:44

为什么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竟然会被活活的气死?

上集我们介绍了,琅琊王氏的一个代表人物王敦,因为忌惮司马睿重用新人,就以清君侧之名,在武昌起兵叛乱。由于王敦总揽着东晋的兵权,北伐的祖逖也病死了,所以王敦的军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一路上势如破竹的攻破了南京,使得刚刚建立的东晋政权,迎来了第一次危机。

而这场危机实际上是因为,司马睿想扩大皇权,打压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士族集团,扶持自己的亲信所造成的。但是司马睿之所以能建立东晋政权,恰恰是因为王敦王导兄弟的斡旋,才让他获得了南北士族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琅琊王氏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其实东晋的建立,如果从利益上来讲,谁是最终的受益者呢,很显然,司马家族、王氏家族和所有的士族都是受益者,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蛋糕就这么大,怎么分才最合理,换句话说,各方利益集团怎么样才能平衡,这是关键。

王导就提出了八字方针,镇之以静,群情自安。只有政局稳固,才能够息事宁人。大家不要小看这八字方针,王导这个人是当时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提出的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告诉各方利益集团,只有朝局稳定,大家才能获得利益,各方才能平衡。那么问题来了,以司马睿为代表的皇族集团,他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利益的分配者,他能允许别人来制衡自己吗?肯定不允许。

虽然说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希望自己受制于人,但是要看情况,如果你是秦皇汉武那样的帝王,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咋地你就咋地,但你是司马睿呀,你的东晋政权,并不是你自己打下的,是依靠别人才上位的呀,你司马睿唯一的优势,就是所谓的正统身份,所以你必然要受制于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矛盾就出现了,皇帝不愿受制于人,而士族集团又不愿意失去利益,那就玩一把大的,谁赢了谁说了算,所以王敦就起兵了,而王敦起兵的同时,其他士族是观望的态度,这样一来,司马睿就危险了,王敦的军队很快就攻破了南京。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各方利益集团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保证任何一方的势力都不能过于膨胀,甚至某一个士族门阀、某一个门阀的某一个人,都不能过于膨胀,也就是说,王敦的势力如果过于膨胀的话,也是会打破这个平衡的,即便是王敦的堂弟王导,也不愿看到他的势力过大。

司马睿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就给王敦写了一封信,王敦这时候已经攻进南京了,司马睿在信上说:如果你就此罢兵,各方的利益还能够保持平衡,不然的话,我可以回我的琅琊国去,即使回不了琅琊,我退位让贤,这个残局绝不是你王敦能收拾的了的。其实当时的局势,司马睿是真看透了,协调各方利益集团,还真的靠司马家族不可,首先,司马家族代表着所谓的正统,毕竟他是西晋皇族的后人嘛。其次,在建立东晋政权的时候,以王敦王导兄弟为首的士族,营造了大量的舆论来推崇司马睿,让司马睿成为了民心所向,除了司马睿,任何一个家族都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是司马睿一张王牌。

王敦没有把这一点看清楚,但是王导很清楚,所以王敦打算废掉司马睿,另立新君的时候,王导是坚决反对,就这样,王敦的野心没能实现,只好灰溜溜的退回了武昌,王敦的第一次叛乱就这样被平息了。虽然王敦之乱暂时平息了,但是这位东晋开国皇帝心灵上所受的创伤,始终无法痊愈,实际上司马睿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我堂堂的一国之君,为什么要受你这个权臣的摆布呢?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被权臣摆布的皇帝呢,当然有,比如秦二世被赵高摆布,秦朝二世而亡,汉成帝被王莽摆布,最后王莽篡权,汉献帝被曹操摆布,最后什么结局大家也很清楚。但司马睿是开国之君呀,他可不愿这么早就亡国,所以他必须要争这口气。

但话又说回来了,你想争气也得有争气的本钱吧,比如当年西汉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是一位明君吧,但是霍光在世的时候,汉宣帝和霍光同车而行,犹如芒刺在背,他也拿霍光没有办法,做什么事也是畏首畏尾的,直到霍光死后,汉宣帝才把霍氏家族给彻底清算了。所以说,想要摆脱权臣的威胁,是要委曲求全寻求时机的,不能操之过急,司马睿恰恰就是因为太心急了。也正因为他太心急了,不仅没有争到这口气,反而让这位开国之君抑郁而终。公元323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忧愤中病逝,享年四十七岁。

那么司马睿死后,年轻的东晋政权,又将迎来什么样的风雨飘摇呢,我们下集接着聊,再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