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东晋初年,是成也琅琊王氏,乱也琅琊王氏?那么琅琊王氏为什么要叛乱,他的叛乱和祖逖北伐的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上集我们介绍了,祖逖带领军队一度打到了黄河流域,让强大石勒也非常忌惮,如果司马睿能和祖逖继续配合的话,即使不能完全恢复中原,至少也能让东晋的势力扩展到黄河流域,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东晋政权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
之前我们介绍过,司马睿在建立东晋过程中,琅琊王氏兄弟,也就是王敦和王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威望和地位越来越高,权力也越来越大,司马睿刚刚继位的时候,对这兄弟俩是非常信任的,史书上说,司马睿登基的时候,他手拍着龙床对王导说:茂弘呀,你也坐到这里来。茂弘指的就是王导,王导肯定不能去坐呀。结果司马睿是三请王导,王导都不敢去坐,最后王导说了一句话,晋书是这样记载的: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陛下就是我们的太阳,而太阳是挂在天上的,所以天下苍生才能仰视您的光芒,如果我和您坐在一起,您就下同万物了,那么苍生还怎么仰照您的光芒呢?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司马睿当时的心态,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司马睿对王导非常感激,因为当初是王导建议他南迁的,到了南方以后,也是王导帮他笼络了江南士族,赢得了南北士族的支持,司马睿才当上了这个皇帝;司马睿的另一种心态是,对王氏兄弟的忌惮,当时王导在主持朝政,王敦总览着军权,王氏的门生遍布朝野,所以司马睿对王氏兄弟非常的忌惮,让王导来坐一坐龙床是对他的试探,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司马睿对王氏兄弟已经心存芥蒂了。
更可怕的是,这件事传到了民间,成为了一个民谣,说王氏和司马氏共享天下,这就是东晋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但是这个民谣传的越广,司马睿的心里就越慌,其实这很正常,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看到,他的大臣能威胁到自己的皇权,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帝王都是如此,司马睿也不例外,那么他该怎么办呢?
司马睿是一位很有政治头脑的君主,毕竟他的经历很丰富,从八王之乱到衣冠南渡,再到笼络南北士族建立政权,他是懂得帝王之术的,于是他就开始提拔新人,培植嫡系,来制衡王氏兄弟。
在他提拔的新人里面,最受重用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刘隗,担任御史中丞,一个叫刁协,担任尚书令,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抑制门阀,维护皇权,我们知道,从曹魏开始,士族门阀就已经基本垄断了整个官僚体系,也就是说,门阀子弟是有做官资格的,是高人一等的,所谓门阀子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官二代,但当时的那些官二代,是纨绔子弟目无法纪者居多,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官的,而这些人就成了刘隗刁协弹劾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刘隗和刁协是对的,但是他们马上就遭到了王氏兄弟的忌恨,因为王氏家族是门阀的代表呀,更重要的是,司马睿要通过刘隗和刁协来制衡王氏兄弟,那么王氏兄弟该怎么办呢?
王导这个人,是比较有城府的,虽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没有任何表现,相反,他还非常理解司马睿,所以王导的威望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高了。但是王敦就不行了,王敦这个人是个心直口快,喜怒形于色的人,他不愿意被分权,于是他就表现的非常极端,导致君臣之间出现了嫌隙。但有一点很奇怪,司马睿在堤防王氏兄弟的同时,也堤防正在北伐的祖逖,正当祖逖和石勒对峙的时候,司马睿派了一个官员去总览北伐战事,祖逖也要受这位官员的节制,此时的祖逖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也就算了,还要受到朝廷的猜忌,所以祖逖就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奈,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公元321年,忧愤而死,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北伐战争。
随着祖逖的病死也宣告了失败。可以说祖逖之死,是因为司马睿和王氏兄弟之间的互相猜忌造成的,但是这三者的关系很微妙,祖逖的死不光消除了司马睿对北方的猜忌,也消除了王敦的后顾之忧,因为王敦早就有起兵叛乱的打算,但是他害怕北方的祖逖会南下勤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这下祖逖死了以后,王敦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公元322年,也就是祖逖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王敦在武昌起兵,以讨伐刘隗刁协为名,进攻建业,这和当年汉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如出一辙,当年吴王刘濞也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起兵的,汉景帝虽然最后平叛成功了,但是他也错杀了晁错。那么此时的司马睿会不会效仿汉景帝,把刘隗和刁协杀了呢?司马睿没有效仿汉景帝,相反他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说: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即下令,发兵讨伐王敦。
那么司马睿能平定王敦之乱吗?他的结局又如何呢?我们下集接着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