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南北朝(16)大战在即淝水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浩恩玩转过去 2024-12-02 14:10:36

为什么说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必然要发生的一场战争?前秦到底该不该攻打东晋呢?首先我们要说,历史没有对与错,只有成与败,但事实上在攻打东晋之前,前秦政权的内部是有两种意见的,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打东晋,一部分人认为不应该打东晋,那么苻坚为什么要选择打东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淝水之战发生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前秦内部的两派都是哪些人,主张攻打东晋的,是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这两个人我们以后会专门介绍,此时他们已经投降了前秦,并且在前秦担任了要职,不过,他们主张攻打东晋是有私心的,我们以后再说,当然除了他们俩以外,还有很多人也是主张伐晋的;另一部分人是以苻坚的弟弟苻融为首,反对攻打东晋的,他反对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我们内部不稳定,连王猛那样的高人,都非常警惕鲜卑和羌人,甚至羯人,害怕他们会捣乱;第二,东晋此时比较安定,朝堂上有谢安在主持,长江上游有桓冲在驻守,江北又有谢玄在防守,当下去攻打东晋,我们没有可乘之机;第三,东晋有长江天险,我们是无法逾越的。

尽管苻融的话很有道理,但苻坚不愧为雄才大略之主,他对苻融的意见一一进行了反驳,他说:第一,不管是鲜卑人也好,羯人也好,羌人也好,他们之所以投降我大秦,是因为我们的实力碾压了他们,现在我们只有继续扩充实力,开拓疆域,才能真正使他们臣服;第二,那个谢安和桓冲,等我拿下东晋以后,把他们二人请到我们的帐下,为我们效力,不就行了嘛;接下来苻坚说的第三点尤为重要,我觉得这一点最能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他说:孙权依靠长江之险庇护了东吴,而孙皓呢,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岂能固乎?龙骧指的就是当年西晋灭吴的名将王濬,王濬顺江而下,孙皓君臣就投降了,虽然有长江天险,又能怎么样呢?

其实苻坚说的很有道理,长江几千里长,大军从任何一处都可能渡江,一旦渡过长江,那长江的天险就是共有的了。最后苻坚又说了一句话: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以我的军队之众,每个人把马鞭投到江里去,就可以让长江断流,成语投鞭断流就是由此而来。

然而,此时的苻坚,尽管在实力上碾压东晋,但后人往往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不管你的实力有多强,终归你是打了败仗,所以苻坚该不该打东晋就有了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苻坚不应该去攻打东晋,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苻坚发动淝水之战,恰恰是顺应了历史的走向,至于结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这也许是苻坚一定要攻打东晋的关键原因。

苻坚统一北方的时间是公元376年,如果把西晋短暂的统一忽略不计的话,此时距上一个统一王朝东汉,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而苻坚这个人呢,他虽然是氐族人,但我们前面介绍过,苻坚对中原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更是重用了一批以王猛为代表的汉臣,他深深的知道,自秦汉四百年以来,大一统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苻坚认为,东晋是偏安一隅没有王化,他就把统一当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尽管苻坚是一位失败者,但是他统一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比如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女真族的努尔哈赤,他们的终极目标也是统一,只不过他们实现了,苻坚没有实现。

当然,当时的东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北伐不利,不然的话东晋也是要收复中原的,所以说,前秦攻打东晋也好,东晋攻打前秦也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是不二的选择。所以在公元383年,苻坚开始大举南下讨伐东晋,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前秦,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然后,水陆并进,运漕万艘。

但这里有两种解释,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这骑兵二十七万,是包含在戎卒六十余万之内,还是六十余万之外呢,如果在六十余万之内,那淝水之战中前秦的总兵力就是六十万,如果在六十余万之外,那前秦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将近九十万。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南北战争,因为之前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呀,秦灭六国的时候,灭楚之战是规模最大的,当时秦军一共才出动了六十万,楚汉的垓下之战,刘邦阵营最多也是六十万,然后就是王莽发动的昆阳之战,新军的总兵力也只有四十二万,而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是二十多万,都没有淝水之战的参战兵力多,所以说淝水之战的规模是空前的,那么面对一触即发的大战,东晋该如何来应对呢,我们下集接着聊,再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