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原来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墨澜清风文化说 2024-08-24 00:59:55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四座丰碑。

这四部传世小说,分别对应“名”“利”“情”“欲”四种修行。

《三国》是名的修行,《水浒》是利的修行,《红楼》是情的修行,《西游》是欲的修行。

四种修行,就像四道关,过不去,就是平庸,过得去,才是人生。

01 三国,是名的修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代文学家杨慎,曾在四川泸州写下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寥寥数语间,道尽了朝代的兴衰、英雄的更迭。

央视版《三国演义》,这首词被用来当作主题曲,也透露出三国的核心议题——名。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天下英雄争来争去,不过是为了一个“名”字。

他们需要一个“名”义,来一统天下;需要一个“名”号,来冲锋陷阵;更需要一个“名”声,来流传千古。

然而经历了是非成败,才发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所谓的“名”,不过是束缚自己的一个枷锁。

刘备仁德礼度,却躲不过白帝城托孤;关羽义薄云天,却躲不过身首异处;诸葛亮神机妙算,却躲不过身死志未竟……

名,有时候就像天上的浮云。

人们拼尽全力,想要拥有,却发现它够不着,也抓不住。果真拥有了,也无济于事。

真正聪明的人,能够清醒看待外界对自身的评价,不争名,也不为名所累。

诗人皎然说得好:“虚名谁欲累,世事我无心。”

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保持自足,平和安宁,就是最好的人生。

02 水浒,是利的修行

李鸿章曾经感慨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

世间之大,人心复杂,如果没有利,谁又能真心为谁?

《水浒》讲得是草莽故事,却蒙上一个动人的色彩——行走世间,也可以不为利,只为义。

什么是义?

义就是,鲁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负,怒而拳打镇关西;

义就是,武松在朋友受欺凌后,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义就是,黑旋风李逵为救宋江,只身江州劫法场……

他们为人做事,不是为了某种结果,而是凭着一腔热血。

他们畅快淋漓,配得上《好汉歌》那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仗义,纯粹而坦荡,磊落而光明。

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追求清醒。

人与人之间,因为过分清醒,也少了些人情味。

因为,利益二字,底下藏着自私,上面顶着现实,中间夹着冷漠。

城市与江湖之间的距离,也是利益与情义之间的距离。

读懂《水浒传》,能读懂利,能读出义,让自己活得滚烫。

03 红楼,是情的修行

文学家元好问在《摸鱼儿·雁丘词》中写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而《红楼》一书,“大旨谈情”。

情之一字,最迷人眼。有人半世沉迷,有人一生懵懂。

曹雪芹下笔处,便将这拨人心弦的情缘,描写得淋漓尽致。

尤其宝黛二人,有少年相识的美好,有家族争夺的难熬,有争风吃醋的五味,亦有生死不离的心意。

希望、失望、欣喜、烦恼,交织在一起,爱恨纠葛。

一别之后,又了无痕迹,恰如一梦。

红楼是一场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千般滋味,万种情致,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再算数。

最终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所以曹雪芹才会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然而,人之为人,岂能无情。

一个“情”字,是亲情爱情,也是纵情痴情,还是人情世情。

由情入手,以情为重,《红楼梦》写尽了大家族的荣辱兴衰。

悟到最深处,犹是梦一场,还须看得破、放得下。

或许读几遍十几遍,历十年二十年,我们还是不懂。

但至少,我们依然可以爱这世界,感受这人间。

如此,人生便能多一些回味,少一些乏味。

就像“竹林七贤”王戎所言:“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04 西游,是欲的修行

佛家讲人有五毒:贪、嗔、痴、慢、疑。

取经的师徒五人,恰如这五种心魔,五种需要克服的人欲。

唐三藏总是误会孙悟空,其人欲是“疑”;

孙猴子骄傲不羁,其人欲是“慢”;

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其人欲是“贪”;

沙和尚曾在流沙河吃人、脖上挂骷髅项链,心底难保没有“嗔”;

白龙马默默无闻、执著向前,又接近一种“痴”。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行人慢慢破除了心魔,取得了圆满。

而在我们心中,也有被困住的执念和贪欲。

贪欲因执念而生,执念因贪欲而固。

有人看到了,寻求觉醒;有人看不到,执迷不悟。

而所谓的破解之法,或许就是学会“悟空”。

悟到了,就如一个筋斗云,翻越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没悟到,就如八十一难,蹉跎大半生的光阴。

清代张潮《幽梦影》里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小说里,是一条取经之路;人生中,则是一场开悟之旅。

0 阅读:1

墨澜清风文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