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滚岗的地理
滚岗村,位于云南省双江县澜沧江畔的忙糯茶区,是该地区最大的产茶村落。
距离黄草岭12公里,这里的旱地几乎全被茶树覆盖,目前拥有超过1000亩的有机茶园。
沿着主要道路两旁,老茶园与新茶园交错相连,绵延3公里,构成了双江县双龙茶厂的重要原料供应基地。
历史上,滚岗村曾是傣族人的聚居地。然而,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大多数傣族人迁移到了忙糯乡,而少数则搬迁至双江县城周边。
"滚岗"这一名称源自傣族语言,寓意吉祥。即便傣族人已迁离,"滚岗"这一地名依旧沿用至今,成为了当地居民对自己家乡的亲切称呼。
滚岗村以一条线为界,可以划分为上滚岗和下滚岗两个部分。上滚岗的居民主要是汉族,而下滚岗则以拉祜族为主。
无论是上滚岗还是下滚岗,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自己的茶园,饮茶已成为滚岗人世代相传的生活习惯。
对于滚岗人来说,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滚岗的人文
滚岗村现在有汉族寨河拉祜族寨。但在1881年以前滚岗是拉祜族居住的大寨子,拉祜族起义失败后,才开始有大量汉人迁入。
1990年至1950年滚岗是忙糯汉人最多的寨子,双江改土归流后,汉人们大力种茶。
在滚岗开了许多茶园,滚岗的茶地里茶树都是按藤条茶的留法,一根藤上留两个芽,芽尖晒干后绒毛银亮,有人称这种银白芽尖为月光白。
民国时期在昆明名气很大的忙糯白尖茶不知是否就是滚岗的月光白。目前,滚岗还保留着上万亩民国时期的茶园。
滚岗清时期已有几百亩茶园,新中国成立后,双江县政府又将滚岗列为首批新茶园扩种区,从那以后滚岗的茶园面积不断增加。
1975年滚岗有了茶叶初制所,加工的红茶送到临沧、凤庆,加工的青毛茶外贸站收去送到下关茶厂、昆明茶厂做紧茶,沱茶。
滚岗汉人多,做茶已做了100多年,加工技术已很成熟,多年来滚岗茶的价格一直比其他寨子的茶价要高。
滚岗现有1000多亩有机茶园是双江县双龙古茶园茶厂的原料基地。
三、滚岗的古树
双江,一个以出产藤条茶闻名的茶区,当地人将那些主干不明显、枝条类似藤蔓、叶片稀少的茶树称作藤条茶。
这种茶树的形态,是人们通过人工干预和精心修剪培养出来的,目的是将茶树塑造成藤条状。
尽管我们无法追溯滚岗这片土地上人类居住的确切历史,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江地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对茶树进行修剪和培养的传统方法。
由此可见,滚岗的古树茶园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经得起茶客的品鉴。
藤条茶树的培育过程颇为艰难,通常需要20至30年的时间才能修剪出一棵树形规整、产量尚可的茶树。
通过观察茶树的高度和根部的粗壮程度,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其树龄。
树高且藤条繁多的茶树,其树龄通常较高。而树龄较低的茶树则不会有粗壮的主干,仅有一些零星的藤条。
勐库坝糯的藤条茶因勐库茶在普洱茶界的重要地位而广为人知,同时坝糯保留着最大的藤条茶园面积。
然而,由于忙糯滚岗村距离双江县城较远,地处偏僻,许多人并不知晓那里出产的藤条茶品质卓越,甚至超越了坝糯的藤条茶。
由于滚岗藤条茶的名声不及坝糯,许多茶商将滚岗的藤条茶冒充坝糯茶销售。
滚岗的古树茶叶片宽大、厚实饱满,茶梗相对较长,叶片间隔较宽。
在鲜叶状态下,可以看到叶片上覆盖着许多浅绿色的绒毛,这些绒毛在加工成干茶后,形成了茶毛。
茶条修长匀称,色泽黑亮油润,而芽头则呈现白亮并略带金黄,叶片上带有白色茶毛。在人们的印象中,藤条茶通常表现为粗壮和修长。
然而,在实际品鉴中,仅凭茶条的形状很难判断一款茶是否为古树茶,因为大多数藤条茶的茶条都是粗壮的,这与茶树的年龄并无直接关联。
滚岗藤条茶的回甘迅猛而持久,带有明显的兰花香,甜度适中偏上,入口微涩但能迅速化开,耐泡度极高,可泡至十几泡。
其回甘强烈,即使在饮用其他饮料后,仍能长时间感受到甜味。
由于其优异的内含物质,无论是新茶还是经过后期转化,滚岗藤条茶都是上佳的选择。
最后,价格仅供参考!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老闪的茶)
老闪有两大爱好:喝茶和交友
若您也是爱茶懂茶之人
不妨移步公众号
与老闪品茶论道,共享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