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为啥没有将沙丘吹散,反而塑造了沙丘波澜般起伏的形态?

向航说沏杯茶 2025-04-08 22:34:53

沙漠旅游兴起,这小年轻的不往海边溜达,都一窝蜂似的往沙漠里面蹿,当人们站在沙漠边缘,眯眼看着远处起伏的沙丘,像极了被冻住的浪头。风卷着沙子往脸上扑,打得生疼,可能有人边吐沙子边纳闷:这风天天刮,风还挺大,咋没把沙堆吹平,反而整出这么多大波浪?

更牛的是这些沙丘还会“走路”,去年你在原地拍的沙丘照片,今年再来看,它愣是往前挪了十几米或者几十米,这是咋回事呢?

这可不是老天爷闲着无聊捏泥巴玩。科学家早就发现,沙丘的形成藏着风与沙的“相爱相杀”。风能吹跑沙子,也能把沙子攒成山;沙粒看似弱小,却能抱团对抗狂风。

比如内蒙古腾格里沙漠里,有些沙丘被风吹了半个世纪,不但没吹散架子了,还长成了比六层楼还高的“沙山”。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沙丘还能在零下20℃的寒冬里“长个儿”,全靠狂风把冰碴子碾成沙粒往上堆。

一粒沙漠里的沙子,轻飘飘的能被风吹上天,却能跟着风上演“极限运动”。当风速超过每秒4米时,沙子就被风拽着往前冲。不过它们可不是直愣愣地飞,而是像小孩玩跳房子:先被吹到半空蹦跶几米,再砸回地面,这招叫“蹦跳搬运”。

要是撞上石头或者骆驼刺,沙子就赖着不走了,像春运挤火车的人群,越聚越多堆成小沙包。

这时候风可不乐意了,原本跑直线的气流被沙包一挡,立马分成两股绕道走,在沙包背后形成漩涡。这旋涡就像个贪吃鬼,专门拦截后面飞来的沙子。

不出半个月,原本巴掌大的沙包就能长成汽车大小。此时的沙丘已经会“耍心眼”:迎风面坡度缓得像滑梯,背风面却陡得跟悬崖似的。

知道新月形沙丘吗?这货长得像个月牙,两头尖尖朝前伸。科学家在甘肃河西走廊做过实验:拿鼓风机对着沙堆猛吹,发现沙子被卷到丘顶后,会像坐滑梯似的从陡坡滚下去。

背风面的涡流趁机把沙子往两侧甩,活生生捏出两个“尖耳朵”。这种沙丘最擅长“跑路”,撒哈拉沙漠里的新月形沙丘一年能窜出去20米,比乌龟爬得还快。

你以为狂风只会捏月牙?那可就小看它的手法了。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七八级大风从不同方向轮番上阵,硬是把沙子堆成了金字塔。

这种沙丘浑身是棱,每个斜面都对着一个风向,远看活像巨型蜂窝。而在宁夏沙坡头,科学家亲眼见过一场沙尘暴过后,三米高的沙丘被削成平地,可没过俩月,原地又冒出来个新沙丘,比原先还高半头。

沙丘能抗住狂风摧残,全靠沙子们“拉帮结派”。单个沙粒轻飘飘的,但成堆后就会互相卡位。研究人员拿显微镜看过,沙粒表面布满纳米级的小坑,刮风时这些凹凸处紧紧咬合,比502胶还牢靠。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治沙站的老哥做过对比实验,同样风力下,松散沙子每小时被吹跑200公斤,结成块的沙丘却只损失5公斤。

植物也是沙丘的“铁哥们”。甘肃民勤县的梭梭树沙堆,根系能扎进沙丘五米深,树冠把风速削弱七成。狂风在这儿都得低头,原本能卷走沙子的风,变成乖乖给沙丘“喂饭”的搬运工。青海湖东岸的沙丘,因为长着耐旱的沙蒿,居然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挺了上千年。

这些“会呼吸”的沙丘可不是没有“生命”的。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拍过神奇一幕:火星上的沙丘夏天会缩小,冬天又膨胀,其实是二氧化碳冻成干冰在搞鬼。

地球上也不含糊,甘肃敦煌的鸣沙山每逢刮风就嗡嗡响,其实是百万颗石英砂摩擦唱歌,这调门能传出老远。

要说沙丘最让人服气的本事,当数“死而复生”。2008年汶川地震,甘肃敦煌附近的沙丘被震塌了。

当地老乡都以为这沙丘完蛋了,结果三年后它又长回原样,新沙子把裂缝填得严丝合缝,比专业瓦匠还利索。科学家说这是沙丘的“自愈机制”,只要根基还在,狂风暴雨都拿它没辙。

0 阅读:0

向航说沏杯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