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怪论之“分田单干农村没发展,吃饱饭都是打工挣的钱,”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7-17 13:32:59

“分田单干农村没有发展,能吃饱饭他们都是出外打工挣的钱,若不外出打工,可能过得比前三十年还要苦。”

以上是下面中一个网友的评论,我想这种论调在评论区并不少见,说实话,我对这种言论从不评论和回复。

因为这种论调的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这是常识性的问题。

首先说“分田单干农村没有发展,能吃饱饭他们都是出外打工挣的钱”。

这话是不是矛盾,

第一吃饱饭算不算发展。

第二包产到户的最初几年,农民出外打工的极少,因为私营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哪里去打工。

包产到户第一年,农民经过精耕细作,我们这里小麦、玉米产量达到了生产队时期自留地的水平,也就是说一亩地、一季比生产队多收100-200斤粮食,那么全年一亩地多收200斤以上的粮食,要知道这是多收的,除去交公粮,一个人多了二百多斤粮食还不能吃饱吗?

有的人否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能够增产!

只要是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都知道,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为什么是社会的进步?

其实就是因为生产关系的改变,激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如果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能多打粮食,可能我们还停留在奴隶社会。

再者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改善栽培措施、增加肥料投入等等!

试想,农民即使租种地主的耕地,也是交完地租,多产的都是自己的,而奴隶制,不管收多少,奴隶得到的最多就是顿饱饭。

我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不知道奴隶主是不是也给奴隶发奖状,是不是会通过评选“三好奴隶”的方式调动奴隶的积极性,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到了封建社会,奴隶成了有了自由身的农民,农民都自己主动的干活,因为和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体现了多劳多得!

说以上这些,无非是说,社会制度的改变主要目的是改善生产关系,改善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如果积极性不能是土地多打粮食,社会制度有必要改革吗?

包产到户的最初几年,农民出外打工的极少,都是在土地上做文章,包产到户后农民靠种地吃饱饭是不争的事实!

有饭吃,又有钱花!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才是打工、做生意带来的!

接着看下面这句话:“若不外出打工,可能过得比前三十年还要苦。”

首先要说,没有包产到户,农民怎么可能出外打工!

包产到户最大的意义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农民承担的义务就是上交一定数量的公粮,至于地怎么种,时间怎么分配,农民自己做主。

在这个基础上,农民才可以做生意、才可以办企业,农民也才有打工挣钱的机会,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很多的国营企业招工,还注明条件是非农业户口!

包产到户和出外打工是因果关系,没有包产到户,你不会有打工挣钱的机会。

不出外打工,农民和生产队用同样的种子、用同样的肥料,也比生产队每亩地多打二三百斤粮食,怎么会前三十年还苦!

你是农民吗?

0 阅读:2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