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赚钱现状

阿北一路向北 2024-02-28 09:23:02

昨天老家的发小找我聊天,问我今年回去怎么没走他那玩。他在镇上开小吃店,过年正是赚钱的时候,实在走不开,所以每次过年回去都是我找他。

我解释今年太忙,在老家没待上几天就回来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后来,我问他过年生意怎么样,他告诉我这两天刚好把账给盘了下,纯利润大概有五万。

我对这数字并不惊讶,因为之前有所了解,不是和他第一次聊这话题。印象中,往年差不多也都这样。但我和身边其他朋友说了后,他们普遍感到很吃惊,直呼不可思议。

吃惊的点,有两个。

一是,惊讶于小镇的消费力。过年短短十天半个月时间,一个乡镇上的小吃店竟然能赚五万块钱,这有点出乎意料。

在不少人看来,乡镇的消费力有限,即使是过年,也不至于这么夸张。餐饮小吃店的利润五万,营业额至少在十万以上。平均下来,每天流水要做到八九千。

我问了发小,他说差不多是这样。可惜镇上没有美团饿了么,外卖做不起来,不然会更多点。他县城还有家门店,也是做小吃的,过年期间,外卖每天能做六七百。

二是,惊讶于他们的年收入。过个年就赚了五万,那一年应该能赚不少钱。哪怕今年接下来收支平衡,也已经比很多人要强了。

要知道,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很多上班族一年到手的工资也就四五万左右。即便是在大城市,月薪四五千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了几个钱。

这两个问题,和大家展开来简单说说。

首先是乡镇的消费力。

不同的乡镇,差距还是挺大的。我发小所在的这个镇,就属于比较兴旺的,蜜雪冰城,茶确幸这些奶茶店都有,火锅店也有好多家,逢年过节的时候,路上经常大堵车,人流量不小。

但这种热闹和兴旺,是阶段性的,且势头在逐年下降。

阶段性好理解,比如过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生意也最好。除了过年,还有国庆节这类假期,店里生意会突然暴走几天,其他时候就比较一般。

势头逐年下降的本质原因,主要还是人口流失。

人口流失又分两种,一是外面回来的人越来越少,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去世以后,子女往往也就不再往老家跑了;二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除了老人去城里给子女家带孩子,年轻中壮年人也在逐渐离开。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要上学,现在乡镇上虽然有小学中学,但学生没几个,一个年级可能也就十几个学生,不少老师一个月都上不了一节课,教学氛围和质量难有保障。

我这发小之所以在县城也开了家小吃店,原因就是明年他们家孩子要上小学了,到时肯定要去县城里念书,相当于未来的十几年,他们都要在县城了,所以生意的重心就必然要向县城里倾斜,不然到那也找不到更好的营生。

我有时会有这样的设想,随着我们父母这辈人的远去,再过三四十年,乡镇可能就不复存在了,到时城市以外就是大片的农田,规模化的种植养殖,相当于农场一样。

其次是年收入的问题。

虽然过年没几天就赚了五万块钱,听起来挺夸张的,但前面说了,这种暴走的状态是阶段性的,更准确的说,是唯一的。后面端午、国庆节这样的假期,虽然也会有小高峰,但远远没这么多。

我发小在镇上的这个店,除去房租水电燃气人工食材等各种成本,一年的纯利润在20万左右,之前最好的时候有30万出头。但现在太卷了,同类型的店越来越多,再加上年前又进来两家比较大的零食店,生意又被瓜分了一点。

有人可能会说,哪怕一年20万,也已经很不错了。但事实上,如果算细账的话,其实和正常上班的差不多。

我发小是两口子在店里忙,还有他的妈妈,店里也有个长期的服务员,过年忙的时候会临时喊人帮忙。也就是说,他们家在这店里有三个劳动力,平均下来,每人的年收入在7万左右,而且还都没有社保,也没有假期,一年忙到头,没什么特殊的事从关门,关一天门就少一天钱,做生意的基本都这样。

此外,客观的讲,他们是属于会做生意的那类人。见人总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且和什么人都能聊得开,既能和年轻人聊游戏,又能和小媳妇们聊麻将,聊家长里短,聊孩子,老头老太太也能聊得热火朝天。在乡镇这种小地方做生意,做的就是熟人生意,邻里根基深,东西不贵,质量也不差,生意基本都不会差。

总的来说,解决温饱没什么问题,但想大富就很难了。而且,这种收入趋势是下行的,近几年是一年不如一年。这也是我发小焦虑的原因,所以他这两年除了开店,也在尝试其他的项目,去年趁店里淡季时,往浙江福建等地方跑了几趟,想看看有哪些生意能做。

说到这,和大家说说乡镇县城这些小地方的赚钱生态。

在乡镇和县城,最顶级的一批人是以公务员为首的体制内群体,比如教师医生这些,尤其是有实权的衙门,那些人的社会地位是真高,收入也相对比较可观,真正做到了旱涝保收。而且,越往后,日子越舒服。如果两口子都在体制内,比如男的公务员,女的教师,简直就是天花板配置,退休后的舒适度碾压同龄人。

有意思的是,这种顶配的组合还非常多,一是小地方讲究门当户对,只要一方是老师或公务员的,那么在相亲市场上自然也就瞄准了体制内;二是圈子决定的,他们内部经常会有一些联谊,而且几乎每个单位都有一些热衷牵线搭桥的热心大姐,只要你性格还不错,不是整顿职场的刺头,基本都会享受到组织的热情。

或许有人不太同意我的观点,认为最顶级的应该是那些生意做得很大的老板们,比如开厂的、种植大户、做工程的、超市或餐饮开成连锁店的等等。毕竟体制内虽然收入稳定,旱涝保收,但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和这些大老板们还是没法比的。

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权力。比如做工程的老板们再赚到钱,但在一些单位的领导面前,别说领导了,就是个小科员,他也得客客气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小地方的很多工程都是政府项目,比如修路建桥搞绿化,能不能接到工程项目,往往得看人家的脸色,说让你干就让你干,说不给就不给了。而且,要钱时也是一道重要的关卡,哪怕小小的办事员,也能让你跑断腿。

我有个读者是公务员,家里开厂的,在他们县城算是比较知名的企业,他有心回去帮父亲打理家族生意,但他爸不同意,原因就是生意人是看起来风光,即使是大老板,也要求人陪笑脸,但公务员不一样,如果你不想往上爬,不想进步,就这么按部就班的上上班,那日子还是比较轻松的。

所以,我经常对一些在小县城的读者说,如果你没有特别强的事业心,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家里又没啥关系,那就趁年轻考公考编,至少有个饭碗,而且还是铁的。尤其是应届生,一定要抓住身份上的优势。

在县城乡镇,除了公务员、教师、医生这些体制内的,以及生意做得比较大的老板们,其他人的处境其实都差不多,要么找个两三千的班随便上上,要么自己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烟酒店、汽修、美容、小吃饭店、理发、棋牌室等等,这些人是主流群体,解决温饱没啥问题,但想要发点大财,通常三个方向。

一是胆子大,搞点别人不敢做的;二是脑子活,做点别人不知道的,想不到的生意;三是关系硬,有稳定的财路。

第三种现在比较少了,以前非常多,比如复印打字那种店,我上学那会就想不通,这种店怎么能活下来,复印一张纸一块钱,一天不知道有几个人上门,后来才知道人家主要做的是单位的活。往深处挖,这些人之所以能接到这些活,几乎都是关系户,不是二舅在学校当领导,就是姨夫是某某局的局长。这也是前面说公务员在小县城顶级群体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在小地方最明显。机会和资源本就稀缺,再加上这些人情世故,错综复杂的关系,结果就是少部分赚到了大钱,所以土豪往往会比较多,有些人的财富真的难以想象。

说这么多,没有批判的意思,主要是想让大家更客观的了解县城乡镇这些地方的生态,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未必清楚小地方的生存之道。

全文完

3 阅读:1998
评论列表
  • hz 1
    2024-02-29 08:30

    小县城阶层固化 没有希望,有条件的尽快去发达城市

  • 2024-02-29 08:03

    中肯

阿北一路向北

简介: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