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1000多人,抗战时山东地区最惨烈的一次突围战:大青山突围战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07 15:20:52

谁能想到,数百名战士竟要面对上万名日军的围剿?

这一年,山东抗战史上最惨烈的一战爆发——数百名战士,护送着成千上万的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陷入敌军重围。

他们手无寸铁,却不得不与死神赛跑。

被围者中,真正能作战的仅有数百人,其余皆是毫无战斗经验的非战斗人员。无援兵、无退路,唯有血战到底。

枪声密集,硝烟弥漫,绝境中的他们拼死突围,与日军展开惨烈搏斗。

最终,敌军合围被撕开缺口,战士们浴血杀出。

这场战斗,便是山东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青山突围。

日军五万人围剿

大青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山主峰东侧,因四季苍翠而得名。

主峰横亘在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海拔686.2米,地势险要,自抗战爆发以来便成为八路军沂蒙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日军深知此地战略价值,妄图彻底摧毁这里的抗日武装。

1941年,侵华日军发起山东战场上最为残酷的一次“扫荡”。

他们调集5.3万兵力,妄图以雷霆之势剿灭山东抗日武装,将中共山东分局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一网打尽,彻底摧毁沂蒙根据地。

10月,日军率先清剿鲁中泰山区和鲁南郯城、马头等地,完成外围作战。

11月,他们以多路合击之势,形成“铁壁合围”,将攻势指向沂水、蒙阴、费县、临沂之间长达六七十公里的核心抗日区域。

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亲临前线,在临沂、汤头坐镇指挥。

其部署缜密,调遣第三十二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旅团主力驻守沂水、莒县,第十七师团主力及第十三师团一部部署在临沂,以形成合围态势。

同时,日军以小股部队佯攻费县西北,空袭莒南十字路、大店,制造混乱,企图迷惑八路军,使其难以判断真正攻势。

面对敌军大规模围剿,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迅速组织反“扫荡”作战,山东根据地军民迎战入侵者,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其中,一支英雄部队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抗大一分校。

作为山东军政委员会下辖的第十支队,他们不仅负责训练军政干部,还肩负协同作战的重任。

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自泰莱根据地秘密转移至大青山,驻扎在胡家庄、杨家庄、大谷台、李行沟、梧桐沟等十余个村落。

未曾料到,日军早已布下杀局。

数万敌军悄然集结,四面封锁,以雷霆之势合围大青山。

日军的行动迅猛而隐秘,投入“扫荡”主力的一部精锐,5000余人,皆是久经战阵的山地作战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同时,还有数千名伪军和地方武装刘黑七部配合作战,总兵力超过万人。

如此规模的围剿,抗大一分校当时毫无防备。

抗大一分校共有五个大队和一个女生队,连同校部机关,总计3000余人。

第二大队建国大队,以山东根据地的地方政权干部为主,作战经验有限;第三、第五大队是军事骨干,成员多为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连排级军官,具备一定战斗素养。

然而他们手中的武器堪称简陋,仅有几百支老旧步枪,不仅没有刺刀,弹药也极度短缺。

在此前近二十天的周旋中,抗大一分校多次成功摆脱日军的偷袭与围困。

这一次,真正的生死危机已悄然降临。

11月30日清晨,沉闷的山谷中突然传来急促枪声,东北山口警戒哨率先点燃报警烽烟,东南方向紧接着响起隆隆炮声。

经验丰富的学员听出,那是日军“三八”式步枪的独特枪响,敌军主力已逼近。

很快,侦察员匆匆赶到司令部,带来惊人的情报:“三路敌军正从界湖、坦埠、桃墟向岱崮合围,每路兵力一个联队,总计5000余人,现已掉头朝这边急速推进。坦埠方向的部队,已在黄草关与我军一个营交火。”

形势危急,整个过程不过一个小时,日军便完成合围,迅速收紧包围圈。

周纯全

大青山的天色依旧阴沉,而空气已凝固般紧张。

面对突如其来的战局,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冷静下令:“全校紧急集合,占领大青山制高点!立即向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发报,告知敌情,报告突围计划——大批日军来袭,我们已被包围,正在组织突围!”

枪声四起,硝烟弥漫,一场殊死战斗,就此打响。

惨烈至极的突围

制高点的控制权,将直接决定战斗的成败。

然而,日军同样明白这一点,并且占据了装备优势。

凭借强大炮火,他们已率先控制大青山一号高地,并正向二、三号高地发起冲锋。

如果这些高地也落入敌手,抗大一分校将无险可守,突围将变得几乎不可能。

战机稍纵即逝,尚未等到正式命令,第五大队主动出击,在日军之前抢占了二、三号高地,牢牢扼守战略要点。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枪声密集,炮火轰鸣,喊杀声震耳欲聋,整个大青山在战火中燃烧。

更糟糕的是,突围尚未展开,局势却再添变数。

此时,从绿云山地区向大青山转移的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省群团组织、报社、医院等后方机关数千人,毫无防备地闯入战场,直接陷入日军的合围圈。

这些机关人员多为文职和后勤人员,缺乏战斗经验,手中几乎没有武器。

而他们即将面临的,竟是山东抗战史上最惨烈的血战。

此刻,整个战场态势已极度危险。

数千名机关人员被困,抗大一分校仅剩的武装学员队成为唯一能与敌军抗衡的力量。

但对手是上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伪军。

枪炮声震耳欲聋,整个大青山已被战火吞噬。

四面八方的敌军加快推进,步步紧逼。

日军装备精良,三八式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一齐开火,密集的弹雨像暴风骤雨般倾泻在抗大一分校的阵地上。

山野间,非战斗人员四散奔逃,原本就寥寥无几的武器——驳壳枪、手枪、手榴弹——在敌军强大火力面前几乎毫无作用。

形势持续恶化。经过数轮残酷的拉锯战,二号高地最终被敌军攻陷。

失去这道防线,日军迅速集中兵力,调集重火力,对三号高地发起狂攻。

至此,大青山唯一的屏障,只剩下这座孤立无援的高地。

战况已至危急关头,突围刻不容缓。

周纯全当机立断,制定突围方案:第五大队坚守三号高地和周边有利地形,阻击敌军,为突围争取时间;而打开突破口、掩护全体人员向西蒙山方向突围的任务,则交由中共山东分局警卫连负责。

战斗进入惨烈的近身搏杀。

三号高地硝烟弥漫,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学员接连倒下,阵地岌岌可危。

子弹打光,他们用刺刀、石块甚至拳头与敌人拼杀。周纯全亲自带领学员死守阵地,与高地共存亡。

山下,突围部队顶着猛烈炮火冲锋,前仆后继,鲜血染红了山路。

战士们不断倒下,但仍义无反顾地向前推进。

就在最危险的时刻,第五大队残存的学员拼尽最后的力气,奋起反击。

他们悍然冲向敌军,近身肉搏,逼得日军慌忙应战,火力骤然减弱。

趁着这一短暂的战机,突围队伍终于撕开敌军的合围,冲向西蒙山。

警卫连随即向敌军两翼猛烈攻击,为大部队争取宝贵的撤离时间。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直至夕阳西下,枪声依然回荡在山间。警卫连的子弹已几乎耗尽,人员伤亡惨重。

日军则彻底失去耐心,红着眼发起最后的总攻。

三号高地终究难以守住,敌军冲入阵地,凭借武器优势,对守军展开惨无人道的屠杀。

鲜血染红山石,尸横遍野,整个战场成为修罗地狱。

抗大一分校的战士们虽已力竭,却依旧拼死搏杀,直至最后一刻。

向死而生,保存希望

尽管抗大一分校全力奋战,但终究寡不敌众,面对这场猝不及防的灾难,山东抗日领导机关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血战之后,大青山遍地尸骸,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战场景象惨不忍睹。

主战场李行沟牺牲600余人,梧桐沟战场损失超过200人,第二大队战场及分散各处的牺牲人员接近200人。

整场战斗下来,近千名战士和学员倒在了大青山的血色土地上。

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八路军一一五师敌工部部长王立人、保卫科长李绍贤、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蒙山支队政委刘涛等一批优秀干部英勇牺牲。

第二中队指挥员程克,在弹尽粮绝之际,仍顽强死守阵地。

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他捡起石块奋力砸向敌人。

日军企图活捉他,但他毫不畏惧,在敌人逼近的瞬间猛然跃起,死死抱住一名日军,狠狠咬下对方的耳朵。

最终,他倒在敌人的刺刀下,壮烈牺牲。

第二大队政委刘惠东,在完成汇报任务归途中遭敌伏击,身负重伤。

他拖着伤躯,忍痛摸出手榴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掷向敌群,随后举枪自尽,未让敌人得逞。

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本可选择撤退,但他毅然留在战场,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受伤后,他仍奋力拼杀,与日军展开血战。

子弹耗尽,他举枪自戕,鲜血洒满沂蒙大地。

这位异国战士,将生命留在了中国的抗日战场。

在惨烈的战斗中,仍有少数人死里逃生。

山东分局秘书主任谷牧、组织部长李林等人在突围中身受重伤,靠老区人民的精心掩护才得以幸存,后来重返部队,继续投身抗战。

山东知名左翼抗战人士李澄之在突围中被俘,被押送至日本,备受折磨,直到1943年才历尽千辛万苦回到解放区。

但更多的被俘人员没有这样的幸运。

他们被日军强制送往东北煤矿或日本国内充当奴工,饱受非人待遇,死于残酷的奴役之中,生还者寥寥无几。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游击战和运动战,利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断打击敌军,极少主动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正面阵地作战。

大青山突围战却是一次被迫进行的大规模正面交锋。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抗大一分校和山东抗日领导机关陷入敌军重围,被迫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进行殊死突围。

从兵力对比来看,敌我双方实力极为悬殊。

我军总兵力不过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机关干部、后勤人员、学员、妇女和伤员,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不足三分之一。

而敌军则投入了5.3万名装备精良的作战部队,且皆是精锐之师。

从武器装备上看,日军拥有步枪、轻重机枪、掷弹筒乃至大炮,火力远远强于我军。

而抗大一分校仅有零散的老旧步枪,弹药极为匮乏,甚至许多战士只能用石块进行抵抗。

在这样的绝境之下,我军浴血奋战,最终以近千人牺牲的惨烈代价,撕开日军包围圈,为山东抗战保存了最核心的党政军骨干力量。

这场战斗,是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役,也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史上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在极度不利的战局下,抗大一分校凭借惊人的意志力,以血肉之躯对抗装备精良的敌军,以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合围中杀出一条生路。

敌军以数倍兵力和火力围剿,仍未能达到彻底歼灭的目的,这不仅是我军意志力的胜利,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最黑暗的时刻,山东抗战军民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希望,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参考资料:空前壮烈的大青山突围战 文锋 党史博采

《沂蒙红色故事》

王金义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