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陈诚心腹投诚,拉着解放军处长说道:我1924年就入党了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08 15:21:05

在党的隐蔽战线上,无数革命者潜伏敌阵,隐忍半生,只为祖国解放。

其中一人,堪称传奇。

他1924年入党,卧底国民党军中二十一年,直至少将高位,竟成陈诚心腹。

上海解放,他主动“投诚”,率部移交财政局。交接之际,他提出私下与解放军处长对话。

二人步入办公室,门扉紧闭。他缓缓开口:“同志,我1924年就入了党。”

解放军处长震惊不已。

眼前这位国民党少将,党龄竟远超自己十余年。

深入敌营二十载

上海解放后,党的首要任务便是接管这座庞大都市。

国内外反动势力断言:共产党撑不过三月,上海终将陷入混乱。

历史却给了最有力的回击。

党以惊人的组织能力,在极短时间内稳定局势,彻底接管旧上海,奠定新秩序。

今日之上海,已是世界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当年接管之战的背后,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功臣。

其中,有一位传奇人物功不可没。

汪维恒

汪维恒,原名汪益增,1924年入党,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

192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组织派他跨党加入国民党。

1928年,汪维恒经组织指示前往南京,利用军需军官学校的关系渗透敌军。

他找到时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经理处长的陈良,借机进入国民党军需系统,从此隐姓埋名,等待党组织的召唤。

当时谁能料想到,这一等,竟是十余年。

为坚守信念,他改名“维恒”,寓意“革命到底,永不变心”。

在国民党军需界,他谨慎行事,暗中救助、转移失散的地下党员,足迹遍布南京、洛阳、商丘。

可失去了联络渠道,党组织犹如人间蒸发。

直到1938年,李克农批准,中共南京谍报机关的沙文威(后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终于找到汪维恒。

李克农

多年等待,他以为组织终于来接应自己,谁知此时的沙文威竟不知他受命潜伏之事。

二人之间的历史误会,直到解放后才解开。

1943年,蒋介石背弃国共合作,密谋剿共。

汪维恒探得此情,知局势凶险,当即向党组织密报西北各省国军布防、兵力调动、武器配备,尤其胡宗南部围剿部署,使蒋介石计划受阻,暂缓了国共彻底决裂的步伐。

1946年,汪维恒升任南京联勤总部副司令,兼任经理署副署长。

沙文威特从上海调至南京,与之密切配合。

自此,国民党军队调动、后勤物资供应、战役策划等核心机密,经汪维恒之手,源源不断送达延安,党中央得以洞悉敌情,掌控全局。

汪维恒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国民党内部尤为罕见。

抗战胜利后,贪腐成风,军政要员借抗战之名中饱私囊,滥权敛财。

身居军需高位的汪维恒,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屡次在反贪斗争中直言上谏,得罪了不少军界高层,最终两次遭撤职,几近锒铛入狱。

虽早已官至军政部第一军需局少将局长,直至1948年脱离军界,军衔仍未晋升。

清廉者不容于腐朽政权,他早已心如明镜。

二十载潜伏,终见胜利曙光。

汪维恒一家

但此时,一纸任命骤然而至——调赴台湾。

汪维恒心知,此去台湾,恐再无归途。

但国民党撤退后的军事部署、后勤基地、武器配备,对解放大局至关重要。

他毫不迟疑,举家动身,踏上孤岛。

他盼望解放,尤盼亲身迎接新中国诞生。

1949年春,沙文威密信传至,让其速返上海,迎接解放。

汪维恒激动万分的同时亦忧虑重重。

此时此地该如何脱身?有借口可言?

恰巧当时台湾供应局因局势动荡宣告解散,适逢陈诚入院疗养。

他果断致电陈诚,以母病重为由请辞。

为避嫌疑,遂决定独自返沪,将家人暂留台北。

1949年4月,汪维恒只身飞回大陆。

五月初,其家人搭乘返沪客船,避开风浪,平安归来。

至此,二十年潜伏,终划下句点,他迎来了自己亲手守护的新中国。

多次传递重要情报

汪维恒,隐伏国民党核心要害二十一年,暗流涌动间,传递出一批决定战局的绝密情报。

1947年起,他升任国民党军需署代理署长,掌控全军军饷发放,熟悉部队调动、驻防部署,权势直通国民党军事命脉。

他处置公文时,总是细心摘录部队番号、编制、兵力、驻地信息,一一交予沙文威,再由党组织递送延安。

其中,两份情报堪称关键:

第一份,1948年3月。

淮海战线风云诡谲,他在批示文件中,将前线部队番号、调动、补给记录得一清二楚,悉数送出。

解放军得此情报,对敌战力分布洞若观火,淮海战役战略部署更趋精准。

同年晚些时候,他以军需署长身份赴华北、东北“视察”。

此行实为侦察,归来后,他整理出一份详细到惊人的绝密报告。

华北、东北战区所有国民党军队,自独立团以上的驻地、兵力、指挥官姓名、布防态势,悉数列明,毫厘不差。

这份材料通过上海局,由专人护送延安,最终呈至毛主席、朱德案前。

二人翻阅厚厚的文件,不禁击案称赞:“绝!”

不仅印证了零星情报的准确性,更令解放军洞悉全局,指挥作战如臂使指。

而此时,国民党内部却是一片疑云笼罩。

在一次参谋部联席会议上,顾祝同眉头紧锁,满脸不解,质问总参谋长陈诚:“怎么回事?延安掌握的番号比我们自己还详细?”

此话一出,满座皆默。

反共二十载,竟落得情报尽失,敌情尽露,岂非天大讽刺?

第二份至关重要的是大别山的情报。

1947年,大别山成为国共双方决战的关键战场。

此地扼守华中要冲,环绕南京、武汉两座重镇,关乎国民党统治根基。

6月,刘邓大军12万将士强渡黄河,直插鲁西南,随后又千里跃进大别山。

此举震动南京。

蒋介石焦躁不安,火速召集最高军事会议,试图扭转颓势。

会议规格极高,出席者包括国防部长白崇禧、总参谋长陈诚,以及各军师主官。

争论激烈,最终拍板。

设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由白崇禧亲自坐镇,调集第五绥区、第八绥区部队,以及张淦第二兵团、张钲首都卫戍司令部、汉口空军第四军区、江防舰队,共20万人,于当年11月发起大规模围剿,意图全歼刘邓大军。

会议室内,众将谋划围剿。

但他们未曾想到,坐在一旁默然聆听的汪维恒,正在将一份致命情报牢牢记下。

此时他为南京国民党联勤总部副司令,负责战役后勤调度,自然列席此等机密会议。他不动声色,将各部番号、兵源、武器配备、出动时间、进攻路线全部掌握,随后迅速交予沙文威。

上海地下党闻讯,市委书记陈修良指示立刻转送上海。

地下电台负责人刘人寿连夜发报,将这份情报直接送达党中央案头。

毛主席阅后,立刻决策改变部署,诱敌深入。

刘邓部队随即调整防御,设伏埋雷,等待国军进入死地。

11月,战局骤变。

蒋介石重兵推进,40师、52师、82旅正中伏击圈,全军覆没。

南京原本信心满满的将领,却发现解放军总能先一步预判己方行动,调兵遣将,无一失手。

他们不解,战场布局如何会被精准掌握?军情如何屡屡泄露?

此役后,国民党战役情报几乎尽入手中,而这些情报,皆经汪维恒之手,送往上海,再由地下电台直通延安。

每一份文件,皆精准无误;每一次传递,都在决定战局。

大别山战役,国民党一败涂地。

幕后功臣,却是那位静坐会议室、细听众将讨论的汪维恒。

隐秘战线的最后一战

1948年夏,局势愈发紧张。

汪维恒被陈诚调往台湾,沙文威迅速安排许汉诚同行,以便继续保持联络。

短短数月后,形势急转直下。

10月,上海局作出决定,沙文威专职策反工作,随即通知汪维恒、许汉诚立即回到大陆。

上海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剧变。

国民党市政府改组,原军需署署长陈良被扶上代理市长,他属陈诚系人马,与汪维恒关系密切,遂邀其出任上海市财政局长。

这个时候沙文威已转至南京开展策反,仅能传递简短指示:“随机应变,能为党工作就尽力去做。”

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上海吃紧。

汤恩伯仓皇布防,急需大笔资金修筑外围工事,陈良奉命筹措。

但却被汪维恒一口回绝,以“市财政极度困难”为由拒不拨款,陈良无奈,只得将已签署的批条作废,上海工事随之停摆。

与此同时,国民党高层正策划另一桩勾当。

谷正纲、方治等人提议,立即将上海存量法币兑换成美金,以便败退台湾后鲸吞资产。

汪维恒当即劝阻陈良,直言:“他们这是准备卷款而逃,届时你将背负骂名!”

陈良细思片刻,深以为然,随即中止计划。

上海危机四伏,国民党上下早已乱作一团。

解放军进攻在即,国民党警察局长毛森召开紧急会议,下令全市各机关立即焚毁档案、账册、户籍资料,试图掩盖罪证,制造混乱。

汪维恒闻讯,立刻面见陈良,郑重劝谏:“档案不可再生,户籍账册若毁,社会秩序必将崩溃。上海一旦陷入恐慌,你将背负千古骂名!”

陈良心惊,终于幡然醒悟,紧急下令“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焚毁档案账册”,一场可能导致上海陷入混乱的浩劫,就此被遏制。

陈良

此时的汪维恒,早已身陷孤军奋战之境。

他独自运筹,暗中策反,竭力阻止国民党毁城计划,同时悄然留存上海财政资金,以备解放军入城后接管使用。

解放上海,秩序重建,国民党旧机构纷纷瓦解。

财政局,也迎来了命运转折的一天。

这一天,汪维恒以“投诚”之名,率员前往财政局,与军管会代表顾准、谢祝柯、朱如言正式交接。

按理不过是又一场例行仪式,然谁能想到,这场交接的背后,藏着一桩震惊全场的秘密。

上海解放

当众交接完成,汪维恒以私人谈话为由,将顾准请入办公室,关上门,直视对方,缓缓开口:“同志,我1924年就入了党。”

顷刻间,空气凝滞,顾准一时未能反应。

眼前这位国民党少将,竟是一名潜伏二十一年的中共地下党员?

且党龄,比自己足足长了十余年?

顾准连忙请示副市长潘汉年,待电话确认无误,才猛然回神,激动地握住汪维恒的手,忍不住脱口而出:“太好了!”

旋即,二人步出办公室,继续进行原定交接。

潘汉年

外界无人知晓,刚刚那扇门后发生了怎样的惊天一幕,众目睽睽之下,财政局的交接仪式依旧按照国民党财政局长与解放军军代表正式接收的流程进行。

一切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已是别有乾坤。

汪维恒此次回到上海,并非空手而归。

随身所携,乃是国民党台湾驻军部署、部队番号、兵力配备、以及美军顾问团在台活动的绝密情报。

这些文件价值之高,足以为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决战提供关键参考。

汪维恒亲手将潜伏21年、冒死带回的绝密文件,交至党的手中,再立一大功。

汪维恒一家在台湾

自1928年受命潜伏,汪维恒隐身敌营二十一载,漫长岁月里,曾数度与组织失去联系,处于无人接应、独自战斗的境地。

他一人游走在敌军心脏,收集情报、策反军政要员、破坏国民党统治根基,在暗夜中独行,不求回报,亦无退路。

而今日,硝烟散尽,山河已定。

他终于可以摘下伪装,卸下二十余年的隐忍与孤独。

忠诚未曾改变,信仰未曾动摇,而他亦未曾缺席。

参考资料:汪维恒与史永-情报战线上的亲密挚友

汪仲远

1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