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3月19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发布《钢铁和金属行动计划》(The Action Plan on Steel and Metals),该计划提议在 4 月 1 日之前收紧钢铁进口配额,减少 15% 的钢铁进口。

欧盟委员会官方公告
欧盟委员会表示,来自“尤其是中国和近年来印度”的廉价钢铁进口,已使欧洲钢铁生产商陷入危险之中。
这将是自 2018 年以来实施的保障措施的延期,该措施将在一年多后到期,鉴于最近的事件,欧盟希望扩大这项措施。
该计划写道:“假设全球结构性产能过剩及其对欧盟钢铁行业的贸易相关负面影响(触发了保障措施的使用)将在 2026 年 7 月 1 日消失,这是不合理的。
“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三国采取措施限制进口到其市场,导致欧盟市场成为全球产能过剩的主要接收地,与贸易相关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加剧,”该计划解释说,并点名了特朗普的金属关税。
此外,为了阻止通过第三国转移受配额和关税约束的钢铁运输以避免这些处罚,欧盟将评估欧盟是否需要“熔炼和浇注规则”。
欧盟“熔铸”规则以金属最初熔铸地界定原产地,而不考虑后续加工的地点,彻底改变贸易关税规则。这将允许它“对金属最初熔化的国家采取行动,无论随后的转化地点和商品的原产地如何,由传统的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确定”。
3月17日,欧盟钢铁行动计划草案称,欧盟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提出对欧洲废钢和金属的出口限制和关税。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出碳边境税(CBAM)修正案。欧盟希望将范围扩大到钢铁、铝密集型下游产品。

多年来,欧盟一直在抱怨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差距。
欧洲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 55%。新计划估计,到 2024 年,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是欧盟年消费量的四倍半以上”。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按年计算,中国的钢铁贸易顺差在 2024 年飙升至近 1 亿公吨,这一巨大飞跃正在影响全球钢铁市场的竞争”。
然而,自从保护措施出台以来,中国从2017年欧洲最大的钢铁供应国降至第5位,仅次于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和土耳其。
尽管如此,中国钢铁产品是欧盟监管机构最常见的目标,欧盟监管机构正在对中国钢铁产品进行七次贸易调查,并实施现有的进口限制和关税。
该委员会现在希望开始先发制人地展开调查,寻找伤害的威胁,而不是实质性的经济损失。
该计划称:“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并保护该行业,欧盟委员会将加强对贸易流动的监控,并将根据'伤害威胁'主动展开调查,而不是等待实质性损害的发生。
本月,特朗普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钢铁和铝征收 25% 的关税,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来自中国以及加拿大和韩国等其他生产国的更多货物将涌入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