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起小疹子,这些日常中常见的皮肤问题,你是否曾想过它们可能与艾滋病这一让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有关?
尽管时至今日,多数人对于艾滋病依然心存恐惧,避之不及,但我们更应该搞清楚它的早期表现,以免被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除了这些可能被忽视的皮肤症状外,它在早期还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
一、不要错把艾滋病当皮肤病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仅十月我国艾滋病发病患者为4403人,而死亡患者达1598人。作为一个十分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至今仍属于终身无法治愈的疾病。其不仅会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土崩瓦解,给各类病毒、细菌带来入侵机会,使患者面临病痛的折磨及社会的歧视,更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性及经济发展。
虽然此类疾病目前仍未被人类攻克,但如果能及时掌握其发病的窗口期,进行病毒检测,并及早的进行抗病毒治疗,就可以大大改变疾病的进程,而那些发病早期症状就成为了关键。
临床上,约有十分之九的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会出现皮肤病,尤其是在病情的急性发作期,它们会更加的明显,目前已经知道的与它相关的就有超过二十多种。
就如,我们比较常见的皮肤特别干,容易掉很多皮屑,同时还伴有皮肤瘙痒,甚至是波及全身的情况。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群来说,每年换季很多人可能都会出现类似皮肤问题,而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这种皮肤干燥则更加常见,且不受季节限制,基本全年都会出现。
再比如像一些皮炎,可能像特应性皮炎这种就会使患者多个部位(如眼周、躯干以及四肢等)出现对称性极强、瘙痒难耐的小斑块、丘疹或是斑疹等皮肤问题;
而像脂溢性皮炎这种则会常见与患者的面部以及头皮表面,可能会出现发红、发油的丘疹,或是大量油腻的头皮屑,头皮痒到不行,还会造成脱发加重;还有一些受紫外线照射就会长出疹子的光敏性皮炎等等。
以及,还有一些出现在手背部或是大腿上的,一些表面十分粗糙,摸起来硬硬的,散在的凸起疙瘩,或是结节,它们多给人的感觉是瘙痒难耐。
对于一些症状比较轻的患者来说,可能就是几个疹子,而情况比较严重的,则可能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疹子。
且患处跟随的往往都是很明显的瘙痒感,有很多患者会不停的抓挠,直至皮损、出血,甚至皮肤溃烂。
而且,由于这些皮肤病基本都具有不典型的特点,毕竟平时谁身上还不长个小疹子,很多人都把艾滋病当成了皮肤病,这也就使误诊、漏诊的情况变得十分常见,加剧了疾病的蔓延。
其实,感染HIV病毒所诱发的皮肤问题与普通的皮肤疾病相比,虽然两者的共性很多,但如果留心观察,其实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比如,前者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在感染初期皮损(如红斑、红疹、丘疹等)相对会集中在脖子附近。因为该部位血流量比较大且皮肤很薄,更容易最先被病毒侵袭;随着病情恶化,皮损就会向身体其他部位开始扩散,直至遍布全身。
形态上,发病初期主要是以单个的,颜色偏暗红色或是褐色的斑点开始,然后慢慢数量开始增多,并连在一起形成大片的轻微凸起的斑群,用手指按压的时候会有轻微的痛感。
而普通的皮肤问题多是由于身体过敏或是温度变化等引起的,以偏艳红色或是红色的小疹子居多,形态可大可小,多为全身性的皮损。所引起的瘙痒感也不是持续性的,有的甚至不会出现明显的瘙痒感。
同时,前者感染病毒后免疫力会急速下降,各类细菌、病毒都可能进入身体无限增殖,在急性感染期出现的皮损问题,往往会维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消失。
等到了发病期这种皮损现象则会越来越严重,直至出现皮肤溃烂,即使是普通的对症药物也无法缓解病情,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而普通的皮肤问题在进行对症治疗后,往往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就会慢慢消退。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由HIV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除了皮肤异常之外,往往还会伴随其他的身体不适。当身体出现了以下情况,或许就是是艾滋病发出的“信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二、身体出现3种情况,或是艾滋病“信号”情况一:鹅口疮
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除了皮肤容易被攻击出现皮损之外,口腔粘膜同样会被大几率感染。美国卫生研究院(NIH)数据显示,约有十分之九的HIV感染患者在早期都会出现鹅口疮。其主要是由于口腔粘膜被真菌(念珠菌)感染所诱发的。
其实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该类真菌本身是我们人体天然菌落中的一员,主要存在于各类组织的粘膜中(如口腔、皮肤以及消化道等)。但当机体感染了HIV,免疫力出现问题,该类真菌就会异常增殖诱发前表层感染,随着病情加重机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时候,它们就会扩散到全身引起多组织的病变,加速死亡进程。
研究发现,当免疫细胞计数低于350个/μl的时候,就会出现口腔粘膜的感染,使口腔粘膜、舌体上长出一层白色且较厚的斑块,虽然我们借助工具也可以将这层斑块刮掉,但就如同撕掉一层皮一样,会露出红色的血肉,患者只会感觉更加疼痛。
而当免疫细胞低于200个/μl的时候,这种感染会直接侵袭到患者咽喉、食道等部位,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使其出现喉咙痛、进食困难等问题。
它还会扩散到肠胃道、肛周及生殖器粘膜中,尤其是女性的阴道粘膜上,使患者出现患处瘙痒、灼热、酸痛,并有豆腐渣样分泌物。
当口腔内出现鹅口疮,或是其他粘膜部位出现白斑,都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HIV的感染。
情况二:淋巴结肿大
临床上,约有七成的患者在患病的初期会出现淋巴结的肿大。尤其是在脖颈部位以及耳后和腋窝下面的浅表层,常会出现一些小于一厘米,摸起来坚硬有弹性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疙瘩。
它们主要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在与病毒抗争过程中所发生的炎性反应。
尤其是在急性感染期,这些硬结轻轻碰触就可能会感觉到疼痛。而且随着病毒复制的越来越多,这些硬结的体积也会越来越大,并会向全身扩散,很多甚至会超过核桃大小。
而且,这个症状不会像其他一些随着急性感染期结束就消失了症状,它往往会持续三个月以上。所以,当身体出现久久不能消失的淋巴结,且还会随着时间增长的,建议及时就医。
情况三:夜间盗汗
相较于健康人群,携带病毒的患者免疫力通常都不高,并会随着病程越来越低。
这种情况下很多患者就会出现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自主的大量出汗,不受环境温度、运动及任何情绪的影响,有的甚至会把被子、枕头、褥子全部出湿。
尤其是在患病的晚期,当免疫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的时候,这种症状会更加的明显。
不过其实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引起这种夜间盗汗的出现,比如女性的更年期等,但HIV病毒感染者在汗多的同时,还可能可能会伴有持续的体温升高(高热),或是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在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后并没有什么作用,症状依然会随着病程变的越来越严重。而且,多数患者都存在没有原由的体重减轻超过原来的百分之十以上。
当出现了这些症状后建议不要掉以轻心,因及时就医。
但其实在生活中,早期的HIV病毒感染所出现的早期症状往往都比较轻微,特异性并不强,很容易被误诊。而且这些症状的出现还和在急性感染期,还是慢性感染期有很大关系。
一旦对症状高度怀疑的时候,就要及时去进行病毒检测,同时,生活中要提高警惕,远离艾滋病毒侵袭。
三、远离艾滋,从你我做起!作为一个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一旦患病苦不堪言,所以预防很关键。
其主要传播途径就是体液和血液,早些年可能通过血液、吸毒等方式传播的概率很高。
但随着国家对于吸毒、卖血等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目前通过这些途径传播的概率已经很低。
而与此同时,通过性传播的概率则变得极高。研究显示,目前我国该类疾病的患者约有九成以上都是通过性传播,而其中一半以上是通过男男性行为造成。
所以,与其去提防HIV病毒会不会通过空气、游泳池或是社交握手来传播,不如避开一些高危性行为(如男男性行为,无安全措施性行为等)来的更加实际。
还有常被大家忽视的,就是去一些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美牙等行为,同样会增加感染风险。
如果出现了这些高危行为,建议尽快到当地正规机构进行检测,并评估是否可以吃紧急阻断药。要知道,三天内服药就可以将感染率降低八成以上,假如两小时内服药,那基本可以阻断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不过服药前提是要确定自己被传染了,切勿随意服药。同时该类阻断药都有服药周期,一定要保证足量服药,中间一旦断药,依然存在被感染风险。
当然,就算发展成了艾滋病,也不要太过恐慌,不要讳疾忌医。
目前科技日新月异,药品研发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只要遵医嘱,配合治疗,带病生存周期依然很长,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总而言之,目前医学界对于艾滋病依然束手无策,而其致死率又相当的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接受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中,如果出现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并伴有盗汗、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白斑等身体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单纯以为是常见疾病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同时,为了更好的预防艾滋病,尽量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参考文献:[1]师金川,喻剑华,瞿镔,等.以皮肤病为主要症状就诊的HIV感染者7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8):3.DOI:10.3969/j.issn.1007-0931.2013.08.012.
[2]张美,李侗曾,张宏伟,等.47例艾滋病死亡病人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18(3):3.DOI:CNKI:SUN:XBYA.0.2012-03-008.
[3]家庭医学下,Family Medicine,性病与艾滋病.艾滋病早期症状有哪些[J].家庭医学:新健康, 2018(6):62-62.
[4]刘颖.北京地区男男性接触(MSM)艾滋病症状分布特征[C]//国际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大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中医学院,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