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的前身其实是“平易近民”,西周周公姬旦教育儿子伯禽时候说的话,到了唐朝太宗时期,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就改成了“平易近人”,字变了,成语内在的含义也就跟着改变了。
“平易近民”的典故
西周初年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周公旦力挽狂澜,平定叛乱、稳定朝局,自己忙于政务,不能去封国鲁国就任,就派他的长子伯禽去封地替他管理鲁国。在伯禽赴任之前,周公教他治国之道,告诫伯禽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就是说用商朝原来的制度来治理殷商遗民,用周朝自己的制度来管理土地。
伯禽面对父亲的谆谆教导,悉心聆听,然后就去鲁国赴任了。
伯禽到了鲁国以后,开始的时候还按照父亲的指示施政,后来就慢慢的狂妄自大起来,逐渐废弃了“启以商政”的原则。恰好此时中央王朝正在推广周礼,伯禽为了政治正确就在鲁国强制推行周礼,对臣民大搞“移风易俗”,强制殷商遗民按照周礼行事。
三年之后,伯禽感觉自己推行周礼卓有成效,就动身回到周都镐京,向周公汇报工作。
早在三年之前,大师吕尚(就是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姜子牙在齐国只待了五个月,就回镐京向周公旦汇报工作了。周公旦曾问他为什么来得那么快,姜子牙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礼,还按照殷人和原住民之前的习俗办事,局势很快就平静下来,局势平定了就赶紧来向您汇报来了。”周公对姜子牙的施政行为非常满意,同时也对自己儿子有了隐约的担心。
姜子牙述职之后又过了两年多的时间,鲁国君主伯禽进京述职。
周公旦见儿子,第一句就问:“怎么这么晚才来”
伯禽说:“我政变他们的礼仪和风俗,要求他们服丧三年才能除服,所以来得晚。”
周公听完伯禽的解释后叹息说:“政事不简约,就不易实行,民众就不会亲近,平易近民,老百姓必然会归附,你这么做会失去民心啊。”
成语“平易近民”,就是出自周公旦说的这段话,它的本意其实是指政事简约容易实行,就能使百姓亲近。
“平易近人”的由来
平易近民这个成语在之后的一千多年,被人们按照原来的意思使用着,当唐太宗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杀死大哥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以后,“平易近民”这个成语的寿命也就到头了。
在古代皇上的名字里包含的字,只有皇上一人可以使用,其他的人是不能用的,这就是避讳。
“平易近民”中的“民”字就和李世民的“民”字冲突了,没办法,改呗。
就这样“平易近民”被改成了“平易近人”。
“民”字改成“人”字以后,成语的意思也就改变了,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在面对普通的小老百姓的时候不端架子,显得和蔼可亲。
唐太宗时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也因为名字中有“世”这个字,被迫把名字也改了,改成了观音菩萨。
上述就是成语“平易近人”的前世今生。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骏马无缰驰骋五千年,在您阅读此文之后,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可以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