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开始,人们的观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这股春风不仅吹出了经济的活力,也吹开了旧观念,旧婚姻的束缚。
现在的婚姻变得更加的自由,变得更加的“开放”,全国各地的适婚青年,不分天南地北(地域),不分民族,只要相互爱慕,相互倾心,就可以扯证结合到一起生活。
我有两个姐姐,就是在这股春风的吹拂下,相继从广西的桂林,嫁去了遥远的北方:山东济南市。
桂林与济南相隔几千里路,每逢过年过节,两个姐姐想要回一趟娘家确实不容易,这也是大多数远嫁女人一生的“悲哀”,一辈子回到娘家的次数,也就是寥寥无几。
先是我大姐,她在一九九二年嫁去济南的,刚结婚头两年,过年时她都携姐夫,孩子们回来。

只是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回来的时候坐的都是绿皮火车,中途还要在郑州转车。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次登车时,乘客太多,把车厢门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姐她们都是被姐夫从车窗给塞进去的。
大姐嫁到了济南两年后,为了在远方有个伴,她把自己的妹妹(我二姐)也介绍给了她们邻村的一个年轻小伙子。
至此,每当过年时,大姐,二姐,还有姐夫孩子们,都是一同的回来,一同的回去。

车子难搭,车票难买,回来的路途如此的艰难,姐姐她们都挺过来了。
这种情况坚持了好几年,只是几年过后,大姐她们就不再频繁回来了,她们把回娘家的时间不断延长,要么就是间隔五六年时间回来一次,要么延长到十多年时间再回来一次,回来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屈指可数。
要说远嫁的女人们,每年都回几次娘家不香吗?亲情没有距离,时常回来,是连接亲情必不可少的纽带。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打心眼里也是希望嫁出去的女儿们,时常回来看望自己的。
说是这么说,远嫁的女儿们倒是想经常能回来娘家的,可实力不允许啊!远距离跨省回娘家,可是要花费一笔巨款的。
就拿我俩个远嫁的姐姐来说吧,她们是疫情那年回来的,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两部自驾的小车,她们分别是这么安排的:大姐一家共四人(大姐,大姐夫,两个孩子),由大姐夫驾驶自家的小车,从济南匆匆往桂林赶回,这一来一回有四千公里左右,来回油钱共需要两千多块,由于来回时,都没有赶上高速免费的时段,过路费也需要两千多元。

还有装满的一车年货,都需要在济南购买,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再有过年期间孝敬父母亲的红包也不能少,我们这边的亲戚也要应酬,种种算起来,回来一次大姐要花费两万元人民币左右。
二姐一家回来的开销,其实跟我大姐差不多,二姐家是二姐夫驾车回来的。
回来一次,如此耗时,耗力,耗财,大费周章,可见回来一次是多么的艰难。
时间来到了今年,也就是五年后,大姐再一次携姐夫,大女儿,二女儿,还有她大女儿的孩子一同五人回来,这一次是乘坐飞机回来的。

回来的当晚,还是我开车去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接的他们,当时是深夜,天气寒冷,她们一行人出了机场后,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也全都是“人困马乏”的。


此次坐飞机,票价每人是850元,五个人机票一个来回,票价就是8500元,加上托运了一些土特产回来,运费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回来孝敬父母的红包定不可少,还有应酬我们这边的亲戚,也需要一笔开支。
总之,几年才回来一趟,需要的开销该花的还得花,而且费用不菲,二姐因生活并不宽裕,这一次她选择没有回来,等她再一次回来的时候,可能是十年之后,或者十五年之后了……
二姐因为手头紧俏的原因没有回来,她把对父母亲的寄托,化作成了一团来自远方的思念,她只有在遥远的济南,默默地祈祷着自己的父母亲,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了。
虽说恋爱自由,结婚自由,婚姻不分地界,作为一个女人,可以嫁到任何的地方,哪怕是嫁去天涯海角。
但是选择不远嫁的女人,一年回来娘家的次数不限,回来也极其容易,与父母,兄弟姐妹们的亲情,也更加紧密的结合到了一起,没有距离,没有金钱的限制。
与不远嫁的女人相比,选择远嫁的女人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大家都是平民百姓,生活也都一般,远距离回来娘家,无论是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都注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距离与金钱,限制了她们回娘家的次数,当然了,如果她嫁入豪门,身缠万贯那就另说了。
准备远嫁的女人们,还是要多加考虑,慎之又慎,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切莫盲目跟风,否则到时候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