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力大损的“巫蛊之祸”。死后留下了他的幼子弗陵。弗陵立,年八岁。按照常理来说,一个年轻的皇帝,遇到权势滔天的重臣,必然会发生内讧。但为何到了皇帝过世的时候,大汉并没有出现内战?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将军”霍光的基础之上的。汉武帝病逝,立刘弗陵为皇帝,他当时只有8岁。霍光将军,金日磾车骑将军,上官桀左将军,桑弘羊中书舍人。这四个人,在汉昭帝还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动作。而这些人之所以被压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对汉武帝的集权。从表面上来看,大少爷的地位要高一些,但是他忽略了一件很关键的事情,这位大少爷,在军中并没有什么权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武王此举,实际上是将军权下放给了皇帝,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所以,霍光即使是大将,也喜欢冠冕堂皇的名号。另外,三公之中“丞相”一位,也是有限制的,在汉武帝时代,挑选了一群有才华的人,作为天子身边的贴身侍卫,让他们可以自由进出皇宫。像是这四名被推举出来的文武百官,都是文武百官中的佼佼者,所以才会有朝内这种由文武百官组成,而外朝这种由宰相组成。虽然宰相的权力被分割开来,但是宰相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如此一来,就算是霍光他们四人联手,也没有什么用处。除了这种表面上的平衡之外,在武皇皇帝在位的时候,他还封了公公一个职位,让公公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从那以后,汉代便有了一些宦官。因此,宦官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虽然因为“巫蛊之祸”而被剿灭,但公公们还是很活跃的。
另外,在“监察”一职上,又增加了一个“司直”的职务,以辅助宰相。并且在十三个州郡中,都设了总督,监督当地的权贵势力。另外,还设立了“御史”,负责监督朝中百臣,和京城七郡。因此,不管是对京城中的人,还是对当地的人,都有着很强的威慑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变革,皆陛下一手所成也。这些人,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如今也都是汉昭帝的直属部下。虽然汉昭帝年纪不大,但人都是要成长起来的。光是这样的规矩,就足以让四位官员相互制衡,不会有人第一个站出来。从这四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他们如何吵吵闹闹,都不会有颠覆大汉的雄心。事实上,大汉皇帝之所以将刘弗陵推上皇位,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他已经有了六个儿子。大皇子刘据,曾经是一位皇子,却死于“巫蛊之祸”之中。二皇子英年早逝,三皇子刘旦试图自立为储君,却被皇帝一怒之下赶出了朝堂。
至于老四和老五,他也没有放在心上,所以,唯一一个聪明的儿子刘弗陵,是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刘弗陵的母亲之所以被赐死,也是因为她被称之为吕后。当皇帝卧病在床的时候,他觉得,唯一能够担当这个重任的人,就是霍光。之后,又秘密地将“辅臣画”送给了霍光,以示对刘弗陵的支持。这也是为何没有出现内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霍光对汉朝忠心耿耿,力压其余三位,执掌朝政,但又从不逾越,是一位贤良之士。通常情况下,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都是出于自己的私欲,而霍光则不然,他对汉朝忠心耿耿。这也是汉武帝将刘弗陵托付给他的主要原因,也是最可靠的人。因此有霍光坐镇,不会出现内部纷争。霍光是他的亲弟弟,就因为这个,后来更是被提拔到了朝堂之上,深受皇帝宠爱。霍光进宫二十余年,从未出过一次纰漏,特别是心思缜密,刚正不阿。
当时就有一个人告诫霍光,绝对不能走吕氏的老路,霍光对此深以为然,便任命了不少皇亲国戚,让他们在皇宫中任职。这对于刘弗陵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和威慑。霍光生性谨慎,虽然跟金日溟、上官桀等人有血缘关系,但关系并不好。而且,他还经常帮助霍光打理政务,金日磾死后不久,田千秋身为宰相,在霍光面前也是客客气气的。按照常理来说,这种时候不应该出现内部矛盾才对。然而无意之事,乃在桀之孙,上官氏之身也。那时候,汉昭帝只有十二岁,汉昭帝在宫中服侍的是王爷,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她的儿子挑选一位妃嫔。所以,上官桀要上官氏成为王后,霍光断然拒绝。桀见光不能为,求公主,卒得其力。于是,上官桀被册封为桑乐侯,上官家族也是因为对王妃有救命之恩,才会想方设法的让她成为王妃。
可是无功何以封侯?所以,霍光一口回绝。时至今日,上官一脉与霍光本就明争暗斗不断,再加上霍光屡次从中作梗,所以上官一脉与霍光的关系并不融洽。上官一脉的其他人,也都被提拔为官员。久而久之,新仇旧恨越积越多,上官桀和霍光就成了政坛对手。至于桑弘羊,他认为自己对国家的经济变革有很大的贡献,所以他也要给自己的学生争取一个一官半职,但霍光并没有答应。而老三刘旦,则是因为没有继承王位,于此为兄者,常耿耿于怀。此桀、弘羊、旦等所以动心也。因此,在霍光休假期间,他们联名上奏汉昭帝,称霍光有谋逆之心,并将御林军与中郎将一同训练。他们还说,霍光让自己的御史台担任校官,是对自己权力的一种纵欲,他们还以为霍光有谋逆之意,想要阻止霍光这个叛逆。
他们的奏折,使光不得已在告,即他陛下为他人,独恐光坐之久也。但汉昭帝对霍光很有信心,不愿意交出他们的折子,所以不能定罪。霍光得知消息后,也不敢进入大堂,生怕被人暗算。最后,汉昭帝命人请霍光进宫,霍光这才进宫,一进宫就摘下了斗笠,磕头认错。不过汉昭帝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给他扣上了一顶斗笠,并且告诉他,他已经猜到了这件事的真相。更惊人的是,霍光什么时候开始操练军队,汉昭帝竟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还说,如果你想要谋逆,就没有必要再加一个都统了。众人闻言,皆是一愣,上官桀等人的算计,可谓是落空了。但他们仍未死心,很快就将罪名扣在了霍光的头上。这一次,昭帝勃然大怒,说如果有人胆敢栽赃陷害,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上官桀不敢多言,转身便要吩咐长公主举办一场宴会,将霍光秘密处死。还有人提出要废掉汉昭帝,把刘旦立为新君的想法。但是,这件事情却泄露了出去,霍光灭族,大公主与刘旦两人都是自尽而亡。此时的霍光,身为重臣,又是皇后的爷爷,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权人物。所以没有发生什么内战,都是霍光一个人的功劳,而且对汉朝忠心耿耿,旁人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综观上述,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汉武帝的变法,为君主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昭帝时代,年轻的君王有不少可以使用的人才。这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霍光的能力很高,而且很忠诚,很小心,这也是汉昭帝为什么会相信霍光的原因,他从来没有怀疑过霍光的原因。霍光虽然位高权重,却不是什么恶人,汉昭帝对他的宠爱有加,即使到了晚年,也会将很多政务交给霍光处理。霍光执掌朝政期间,“民以食为天,四夷皆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霍光无论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都拥有强大的力量。
四个重臣斗得你死我活还没内讧[笑着哭],你读过历史吗?[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