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归晋,司马老贼,现在带你了解这个朝代

夕颜为谁舞 2023-08-17 12:37:39

两百六十五年,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国,趁着孙吴势力虚弱,一统天下,这才彻底解决了两汉时期的纷争。晋皇帝在位十余年,在前期的十余年里,他的国家已有了长远的安定发展之势,此时的他,四海一统,四海太平,政坛和社会安定,他的统治受到了各个士族的拥护,司马氏成为了他的统治者。而西晋的建国,也符合了这个世界的大势。但是,在维持了51年之后,西晋就被其他国家给攻陷了,从外表上来看,两个国家的灭亡是因为晋惠帝时代的混乱,但事实上,这与汉朝皇帝的无能脱不了干系。也正因如此,才造成了西晋末年奢靡之风,朝廷不堪,内患丛生,外戚专权,宗室势力膨胀,国家灭亡。一名将建国之功与毁国之责融为一体的封建皇帝,他在统治上的失误,为今天的领袖们治理国家带来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居安思危、放任自流、贪图享乐是影响统治根基的重要因素。晋武帝司马炎的平吴二十五年,以二百八十九年的“平吴为界”为界线,这是晋武帝勤政、勤政的开端。也就是因为武帝在平吴之前的十六年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生产,稳定了社会,充实了国家,才有了“太康之治”的局面这就是“世上无穷人”的由来。但是,在灭掉吴国后,司马炎失去了他的勤奋,他的政坛心态也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到了后来,他更是将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更是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不再理会政务,而是沉迷于享乐,扩大了他那匪夷所思的后宫——在孙皓的身边,还有上万个侍女。这些失败的举动,都显示出了司马炎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睿智,他的许多反叛,让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而晋朝武帝的统治方式,因为他太过仁慈,造成了权贵之间的竞争,再加上他所处的时代,政坛上的懈怠,律法上的腐朽,造成了一场声名鹊起的暴发户,最终闹出了一场史中有名的“石冲”与王恺斗财的丑闻。就算是以才华横溢著称的“御膳房”,也是如此。一天吃一万个铜板,一天都没有着落。他的儿子何劲:吃遍天下名贵,一天的供奉,只有两万两银子。由于皇上的宠爱,加上门阀制给世家子弟带来的超常的政坛和经济上的优越性,这一切都导致了统治阶级的极度奢侈和腐化。其最坏的结果之一,就是使一个民族的阶级分裂,进而使一个民族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极其不均衡。中国传统的小农户的经济格局,也在汉武帝晚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太康后期,都察院尚书傅成曾两次上奏武帝,重述了乡村经济的衰败:自泰始开元以来,十五载已至今日。但现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一年不到,就会有人吃不饱饭,这是因为官员们的缘故。

同时,他还认为,上流社会的奢华是导致下等阶级生存困境的主要因素:其言,花销之大,胜过自然灾害。古人的土地虽小,却因节俭而富足;如今地大物博,人少,有的是圈套。不但平民百姓衣食无着,即使是那些当官的小官,也是穷困潦倒。《晋书·光逸传》记载:“广逸初任博昌知府,有知府派他来接,他顶着严寒,浑身湿漉漉的,又有知府不在,他脱去衣服,烧了他的衣服,然后躺在知府的床上。”今日若还,定会一怒之下,加重惩罚。易说:“穷衣服,打水不能代替。”再不暖和,就会被活活冻死。由于上层阶层对社会资源的过分利用,使得贫富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而鸿沟的持续存在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与阶级之间的冲突,当这些冲突达到一定的外部条件时,就会转化为破坏统治阶级的统治根基的一股强大的势力,这也是西晋很快就会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仁慈的贵族,肆意妄为,触犯了律法。晋武帝在西晋初期,对法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泰始三年,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立法,修改了作为封建时代主要法律范本的《泰始律》,为金朝的法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到了武帝中叶,由于司马炎本人多次怠慢律令,放任律令,致使律令失序,社会秩序混乱。通过对《晋书》《资治通鉴·晋本纪》及其他有关当官官员的资料进行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司马炎仗着君王身份,徇私,肆意犯法的事例数不胜数,这里只列出两例,以作为证据。其中一件,就是泰始三年“善韬夺田”一事。司隶校尉李喜奏请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府司马睦,尚书仆射吴童,立进县今刘友等人,皆因“私吞公田”而遭控告。四个被告人中,吴涛的地位是一名高官和一代著名学者;司马睦为宗室,为诸侯;武孩以前也是个大官,当过大官。

只有刘友一个人是小干部。在这一时期,占有官田被视为重罪,李喜曾提议将山涛和司马睦革除,而武帝则专门下旨表示处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重视司法的正义;“法律之人,当以正义之名,而不是以亲近之人为之,而我又怎会放任其中之人?”第二个重点是,知府刘友是这件案子的元凶,应该严惩,“然而这件案子的起因就是这位朋友,他侵吞民脂民膏,蛊惑人心。恶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而其他人则是为了惩罚恶人而考之。”第三个层次的解释很清楚,其余的人可以免除责任,比如“不犯错误的人,就不要再追究了”。圣旨上,司马炎无缘无故地赦免了王爷和他的亲人朋友们的罪名。可见,在武帝的思想中,士族所犯之罪,皆可免于律令,而律令亦可依君王之意而任意修改。第二件事,就是杨绣违反宪法的事情。羊瑞出生于望族,曾在左卫将军,中军统领等职位上担任要职,刘毅曾上奏其违宪,并提议将其斩杀。

不过,武帝对此的处理方式,还是派了齐王司马游去刘毅那里,替羊绣求情。以逸待劳。从汉朝后期起,中国西北地区的各个民族就陆续向内陆迁移,到了金朝,“大约有八百七十万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在晋武王时代,由于实行了较长时间的抚恤政策,导致了移民人数的持续增长。《晋书·四夷传》中说:“抚今追昔,故国怀昔。”二十三个国家,从四面八方进贡。从武帝登基至太康七年的21年时间里,先后实施了四次抚纳少数民族,使其内迁的人数达到了16万之多。在“中央抚纳”的影响下,“甸奴”、“鲜卑”和“羌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着羯、氏等少数民族的不断迁移,“关中有百万人,而我却有一半以上”,这一时期,外来移民与本地居民在社会利益、生存空间等问题上,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对整个西晋王朝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那时,御史台郭钦在奏武帝的奏章中,警告道:吾地强横,自古多有祸害,魏初民小,而我所占之地,则是西北诸州。

今日虽然臣服,但如再有百余年的防备,胡骑从平阳到上党,不过三天便会到孟津,北地,西河,太原,丰邑,安定,上郡,皆可赏赐给狄军。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提议,“帝不纳”。到了最后,皇帝陛下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朝廷也没有对这一点进行任何的控制,最终导致了北狄渐盛,中原大乱。在阶级与种族矛盾的双重影响下,看似归顺的各少数民族往往各有各的心思,他们的高层人物抓住“八王之乱”后,西晋国内势力衰微的良机,群起叛晋,并以此为契机,一举推翻了统一的政权。司马炎在这方面的无所事事是其主要原因,这是毋庸置疑的。《晋书》也曾对武帝的失策做出过评价:至其初,盗改其旧,广设关隘,更引种于其上,纳菱莎后附体,开其新降,结其帐,填其野,盖其地。黎元之地,蛮荒之地。追寻其缘起,抑武皇之失意。而在南宋的历史学者胡三省看来,司马炎是“后胡乱华之首”。

少数民族的内迁固然是“五胡乱华”惨案的外部诱因,但武帝在统治的晚期,撤去州郡之兵,推行“都督”制度,却又削弱了维持西晋政权运行的内力,导致了中央、地方和少数民族三方势力的不平衡。平吴之后,武帝以为天下已经安定,应该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改长久以来的兵荒马乱,下令:去州郡兵马,大郡置武更一百,小郡五十。地方上的军事实力,远不足以维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永宁之后,土匪横行”的局面。一国之力不足,国力不足,天下大乱。在这种形势下,西晋采取了“刺史兼兵”和“民权”的政策,赋予了各州更大的军事自主权。但那时候,晋惠帝在位,朝廷的军力远不如平时,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州镇越来越多。这时,中央已经很难对当地进行有效的统治,造成了八王之乱期间,各地宗族家族都在各自拥有军队,并在各地掀起了战火。

0 阅读:0

夕颜为谁舞

简介:夕颜为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