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真相:现实比想象更残酷,谁又不是工具人呢

以彤玩转生活 2024-12-29 03:05:28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近300年的统治期间,曾出现过不少奇案错案。

尤其是在朝廷局势不稳,由慈禧垂帘听政的晚清时期,一些案件的判决过程相当曲折,背后真相到底如何也广受争论。

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可谓是相当出名的,不少影视剧作品就衍生于这个案件。

身为案件中的两个“主角”,尽管杨乃武与小白菜两人最终能全身而退,但在整个案件审理期间却如同工具一样,是生是死皆不由己,被不同的力量操控着命运。

一、案件回顾

从古至今,流言蜚语给人带来的都是伤害,能让一身清白的人变“黑”。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开端,就来自于街巷之间的流言,甚至当事人都不清楚,自己已经成为他人口舌中的八卦对象。

小白菜并非是真名,她姓毕,名秀姑,只是因为长相十分清秀,再加上经常穿一身绿色衣服,系一条白色围裙在腰间,所以被周围熟悉的街坊给取了个“小白菜”的外号。

幼时就丧父的小白菜,在父亲这边没有其他亲人,因此跟随改嫁的母亲生活。

不被继父所喜的她,在家中经常会被指使着去干一些粗活,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由于她长相秀气,为人也很勤劳,所以被沈喻氏给看上了,托人想给自家儿子葛品连牵上这道红线。

葛品连在豆腐坊工作,他长得一般,个头也不高,单就外貌上来说,还真的配不上小白菜。

但小白菜也没得挑选,于是就跟葛品连成了亲,成为了葛毕氏。

婚后因葛品连家里提供不了房屋,两人一开始是住在小白菜继父家中的,后来实在是住的很不舒心,就搬出来租赁了杨乃武家的房子。

杨乃武家中以种桑养蚕为业,小有家资的同时,自己还勤奋好学,有着举人身份,在邻里街坊中的名望很不错。

葛品连与小白菜租好房子安顿下来后,一开始与杨乃武一家人相处的还挺不错的。

彼时在豆腐坊工作的葛品连,每年都要很早起来做豆腐,而晚上如果要赶工,就会留宿在豆腐坊。

这样一来,家里就剩下小白菜一人,所以杨乃武的妻子就经常叫她跟自家一起吃饭。

而小白菜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在家也有学着读经书,一些不认识的人,她会向杨乃武请教。

其实这样的行为在现在来看,大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男女一起同桌吃饭,还连带着请教学问,在外人来看就有些瓜田李下了。

尤其是曾经骚扰过小白菜的无赖得知这样的情况后,还有意将谣言做大,暗地里传出了“羊(杨)吃白菜”的说法。

很快这个说法传到葛品连的耳中,但他暗地里面观察了一番后,并没有真的发现小白菜与杨乃武有私情。

可即便如此,他心中还是存疑的,于是就将此事告知给了母亲沈喻氏,想让母亲再打探打探。

结果沈喻氏因看到过小白菜与杨乃武,有过同桌吃饭的情况,所以心中当即认定,那两人就是有私情。

后来她更是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跟邻里聊天时候动不动就暗示杨乃武跟小白菜的关系不一般,让原本小范围的流言扩大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乃武也十分无奈,于是就通过涨房租的做法,想让原本就欠了好几个月房租的葛氏夫妇搬走。

这个做法的确是‍‌‌奏效了,等到两人搬走后,流言的确是消停了不少。

可谁也没有想到,几个月之后,杨乃武却因葛氏夫妇锒铛入狱了。

1873年10月,葛品连突然浑身寒热,两个膝盖也呈现出红肿的状态。

一开始他没怎么在意,还不顾小白菜的劝说在家休息,执意要到豆腐坊继续工作。

两天之后,他感到身体吃不消了,才没在坚持继续做豆腐,从豆腐坊回到了家中,路上还买了一份点心边走边吃。

但点心下肚没多久他就呕吐不止,葛品连以为自己得了“流火症”,就让小白菜拿钱买了一些桂圆和东洋参煎服。

煎服后,他还是感觉很不舒服,小白菜就把沈喻氏请了过来,一起帮忙照顾。

等到沈喻氏晚上回家后,小白菜自己一个人照顾的时候,突然听到丈夫喉咙里面痰声连连,怎么也咳不出来,后来更是口吐白沫,看起来很吓人。

尽管她又赶紧去请医生,却也无济于事,葛品连于当晚去世了。

沈喻氏是跟医生差不多时间到的,看到儿子没有熬过去,她只能忍着悲痛跟小白菜一起操办儿子的后事。

次日沈喻氏突然看到葛品连的嘴巴和鼻子里流出了一些血水,于是怀疑儿子是被毒害的她,让人帮忙找来了地保杨仁向县衙代缮呈词。

后经过县衙仵作用银针验尸,在银针变黑的情况下,知县刘锡彤认为葛品连是中砒霜而死,并抓捕了在坊间流言中,因通奸谋害了葛品连的小白菜和杨乃武。

被抓后的小白菜和杨乃武,一开始均否认了通奸、毒杀的罪名,可最终还是没有抗住一次次的严刑逼问,被迫承认了罪名。

刘锡彤拿到两人认罪的供词后,也很快就将情况进行了上报。

而负责复核案件的杭州知府陈鲁,也同样采取了逼供的做法,并做出了判处小白菜凌迟之刑,处杨乃武斩立决的决定,上报给了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蒯贺荪拿到案件后,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他亲自提审了杨乃武和小白菜。

可这个时候的两人,都已经被各种酷刑给弄怕了,所以都没有翻供,直接签字画押认罪了。

见此情景,蒯贺荪也就没有再多加查探,直接按照程序将此案上报给浙江巡抚杨昌浚。

杨昌浚也没有立刻就认为,小白菜与杨乃武的罪名板上钉钉了,他派了一位候补知县郑锡滜去余杭县暗访。

只是他所托非人,郑锡滜直接去找了刘锡彤,让暗访变成了明察,自然也就没有发现疑点。

所以1874年2月6日,杨昌浚就将这个案子,以及由杭州知府陈鲁判决的结果,一起上报给了朝廷。

就在众人都觉得,这个案件已经板上钉钉了的时候,杨乃武早先守寡,一直居住在娘家的姐姐,却有了到京城告御状的打算。

她到狱中跟杨乃武协商此事,想着还有一线希望,杨乃武振作起来写好了呈词,让姐姐带到了京城。

这次自救未能改变结果,于是杨乃武的妻子在丈夫好友的帮助下,选择了再告一次御状。

这一次得到了京城浙江籍官员的关注与支持,经过重审以及开棺验尸,最终确定葛品连是得病而死,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洗脱了冤情。

与此同时,朝廷也在1877年2月16日发下谕旨,对之前的涉案官员进行了发配、革职的处理。

二、力量博弈

从被判死刑,到能够逃出生天,真的只是靠家人告御状就可以了吗?

实际上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背后力量的博弈也是一个重点。

从小的层面上看,是浙江籍京官与浙江地方官之间在博弈。

杨乃武是一个举人,他是可以进入官场做官的,以往的同窗中自然也有入朝为官的。

看到同乡举人身陷冤案当中,浙江籍京官难免会感同身受,觉得“此案如不究明实情,浙江将无一人读书上进”。

于是包括内阁中书汪树屏、罗学成、户部主事潘自疆等在内的18位浙江籍京官联名写了一份呈诉上奏朝廷,把案件可疑的地方都指了出来,这些人的上奏,也给了朝廷一个顺水推舟的机会。

因为从大的层面上来看,当时的朝廷因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央集权力度被削弱了,逐总督和巡抚事权过重的局面逐渐形成。

而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各方力量中,担任了主力的湘军,就有很多人待在总督、巡抚这样的官位上,浙江巡抚杨昌浚就是湘军。

有京城官员上奏,再有《申报》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弄得人尽皆知,且舆论也朝着两人是受冤这个方向上引导的情况下,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典型,重拾中央权力的威严。

一连下发了十三道谕旨的行为,就彰显了朝廷干预此案到底的决心,甚至不惜代价将葛品连尸体运到北京验尸来探究真相。

三、现实警示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这些年来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为此大众所了解到的情况,有不少都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在案情推进、真相猜测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但有一件事情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封建时期的冤假错案,往往会跟官场的黑暗有关。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个人力量在权势的面前,会显得十分渺小。

再一个就是旧时候的刑侦技术也较为落后,导致一些案件的判决不是依靠实际证据,而是靠着思维惯性来进行猜测。

如今封建社会已经成为过去,刑侦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为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样的基础上,守护好司法公正是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好的事情,为共创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力量。

结语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能够引起关注,与背后曲折的案情,以及互相博弈的力量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但也正是因外界力量的介入,让这个案件的真相到底如何,至今都存在着争议。

如果整个社会都不讲究司法正义,而是靠谁的权势大来作为判案的依据,那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会从个例变成普遍现象,会引起非常恶劣的后果。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

京报网2022-03-22 《奇案峰回——《申报》与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平反》

文汇报2017-07-27《杨濬:我父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始末》

上游新闻-来源:历史局01-05 《大历史丨杨乃武与小白菜为什么能够翻案?并非因清政府“圣明”》

0 阅读:0

以彤玩转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