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是哪句呢?

以彤玩转生活 2024-12-11 13:22:49

引言

儒家之道,从古至今一直是影响人们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一直被尊崇为道德典范的榜样。

而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更是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然而孔子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过得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面对各形各色的学生时,让他焦头烂额的状况时有发生。

于是就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下,被逼无奈的孔子和年龄相仿的学生之间就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为此还引出了大教育家孔子一句带有非常强烈“世俗”色彩的口头禅。

而到了现代社会,这句口头禅居然也还成了许多老师迫于无奈的话语,这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

那么,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到底是谁让他说出了这句话,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出现了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就是孔子。

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倡导“仁爱”、“礼义”,并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风气,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还远播东亚各国,成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精神之一。

孔子原本出生时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在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原本很有才华的孔子只能在封建社会做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养家糊口。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孔子觉得自己过得越来越不顺心,于是在青年时期,他便开始从事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教育工作。

到了中年,孔子更是聚徒讲学,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为了更好的推行自己的教育思想,让更多的国家知道儒家,孔子便带领部分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十四年。

直到他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便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论语》。

二、孔子和弟子宰予

在孔子的一生中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弟子。其中宰予就是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之一,并且以其聪明才智和口才出众而闻名。

然而宰予与孔子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让孔子说出了一句至今令老师成为口头禅的“朽木不可雕也”。

宰予作为孔子的弟子,也是一位十分擅长说话,能言善辩的人。

尤其是在孔子周游列国,并代表孔子与齐国和楚国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他的表现也深受孔子的喜爱与关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孔子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却因为张扬的个性和锋芒毕露的性格,再加上对学业不太努力的表现,让孔子很不省心。

有时候孔子在讲学上课时,宰予就表现的非常不耐烦,甚至有时候的一句提醒,都会遭到宰予的不屑一顾。

宰予一次次的挑衅,彻底的激怒了孔子的耐心,无奈之下大教育家孔子便冒出了一句“脏话”,这句“脏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宰予这个人就像一块烂掉的木头一样,是怎么也不能雕刻的,也像一面堆放污秽之物的墙壁一样,再怎么样,也不能使他变得美好。

这句话后来被简化为“朽木不可雕也”,成为了老师们对失望学生的惯用语,流传了2000多年。

那么,宰予到底做了什么,让孔子能说出了这样的话呢?

三、两人的争论

被给予厚望的宰予从刚加入孔子教育队伍成为学生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活的头脑赢得了孔子的关注。

只不过宰予的聪明有时候用的不是时候,常常引起孔子的愤怒和争论。

有一次,孔子集合所有的弟子进行上课讲学,所有的人都到了,只有宰予还在后面慢慢悠悠的不着急。

等到孔子询问的时候,宰予又利用自己能言善辩的口才为自己的迟到进行开脱。

原本对他寄予厚望的孔子非常无奈,只能叹着气对他进行批评和教育。

然而着短暂的批评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过了没多久,宰予就因为祭祀牌位的材料问题又一次和孔子产生的争论。

原来鲁国的国君鲁哀公,有一次询问宰予为什么祭祀的牌位都是用木头做的,而不是用金属或者石头等更贵重的材料。

宰予回答说,这是因为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习俗,夏朝用的是松木,商朝用的是柏木,周朝用的是栗木。

而周朝之所以用栗木,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颤栗,感受到祭祀的庄严和神圣。

作为老师的孔子在听到宰予的回答之后非常不满意。

因为他认为宰予的回答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答,甚至有一种在挑战周礼的目的。

所以孔子听了非常生气,但是他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于是他只好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让宰予闭嘴,不要再说了。

可宰予并没有理会孔子的意图,甚至还直接和孔子进行了没有结果的争辩。

除了材料上的争论,宰予和孔子在服丧的时间上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的意见。

我们知道,从春秋末期开始,中国的礼制规定,家中至亲去世之后,就要服丧三年,这是对亡者的最大的尊重。

我们在电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节。

而对于注重礼仪的孔子来说,这样的制度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家人的一种宽慰。

然而对于孔子提出的这种礼仪的赞同,宰予却对产生了异议。

那就是他认为三年服丧的制度并不合理,毕竟家里有人去世,活着的人就要守孝服丧三年,这三年期间还规定了不能做任何事情,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甚至到最后还会一事无成。

所以宰予认为三年服丧的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改变。

这样的意见提出无疑是对老师孔子思想的挑战,也是作为一个晚辈对先辈的冒犯。

孔子听了非常生气,他觉得宰予是一个不懂礼教的人。不过即使再生气,孔子也没有说出一句过分的话语。

除了在学术上的争论,宰予还因为生活中的行为也受到了孔子的批评。

原来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宰予趁着大白天在课堂上呼呼大睡。

看到这种样的学生,孔子非常生气,说他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雕刻,像污秽的墙壁一样无法粉刷。

生气之下,也就说出了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来表达自己对宰予极度的不满与愤怒。

四、宰予的命运

有着聪明的头脑,有着能言善辩的口才,被给予厚望的宰予原本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在孔子门下学习多年宰予最终也并没有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尤其是到后来,宰予参与了齐国的政治斗争,卷入了一场政变,最终被杀。

对于宰予的命运,虽然他聪明伶俐,但在道德修养上还十分欠缺,而这也是造成他命运反转的关键。

五、延续

教育是不断延续和变迁的过程,从大教育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到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科技教学,每一个阶段的孩子都承载了家庭和父母的期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非常主动的去学习,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或成绩不佳,而产生类似于孔子对宰予的失望情绪。

他们可能会觉得某些学生“无可救药”,甚至放弃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并不常见于日常教学的语言,就有可能出现在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口中。

结语

孔子的“朽木不可雕也”虽然听起来像是一句严厉的批评,但它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的期望。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不仅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这句话也成为了许多老师不谋而合的口头禅。

人无完人,不管什么时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品质,也有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因此流传到现在“朽木不可雕也”不仅仅只能被当作一句简单的批评,更重要的是被当做一种鞭策,提醒我们作为老师,永远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毕竟真正的教育,是从不轻言放弃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孔子无意说了一句“脏话”,被流传了2000多年,成为老师的口头禅---老人家纪实 2023-08-21 17:10青海

0 阅读:30

以彤玩转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