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缆承担了全球95%的国际通信数据,然而每年约有200起损坏事件发生。如此重要为何还铺设在海底,不怕被鱼咬断吗?

由于国家间的电子邮件、金融交易、视频通话都要依靠海底光缆传输,如果遇到特殊时期,就很容易遭到政治性的人为破坏。例如红海危机时期,就有4条途经红海的光缆被切断,造成亚欧和中东之间25%的信号中断,成为动荡局面下的一枚棋子。

然而即使是这样,把光缆铺设在海底也比陆地安全得多。因为海底光缆通常铺设在深度500-10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而目前人类带氧气瓶下潜的极限是332米。因此普通人一般很难接触光缆。
试想,如果几百万公里的缆线暴露在无人看管的户外,岂不是更加方便有心之人了。

另外,海底铺设的工程量更小。虽然需要在深海区作业,但比起需要在地形复杂的陆地挖坑道,或在海上建造牢固的支架,还是方便许多。

此外,由于电磁波拥有在水中衰减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海水还能隔绝外界电磁波的干扰,这样光缆的通信质量会大大提高。

然而光缆的直径只有几厘米,铺设在海底就不怕被鱼咬断吗?
其实早在1985年就出现过鲨鱼啃咬光缆的事情,长期以来鲨鱼咬光缆不是稀罕事。谷歌就曾在2014年对鲨鱼“宣战”,将自家铺设的海底光缆进行升级,在外围包裹强度极高的合成纤维,来防止鲨鱼啃食。

目前几乎所有海底光缆都拥有聚乙烯层、沥青层、铝制防水层等,至少八层外壳保护。直径几厘米的光缆被层层包裹,最终直径能达到一米左右。

而且现在的渔船都装有定位系统,通过实时观察定位,也能尽量避免船只因在光缆保护区抛锚或施工,而对光缆造成意外损坏的情况。

可是即便是这样,每年也有200多起损坏事件。一旦发生断裂,在全是水的深海之中又该如何维修呢?

首先,需要让损坏的光缆发射信号,修复船在海上收集信号确定受损位置。然后派出遥控潜水机器人,潜入海底切断受损部位,再将切断的两端拉回海面。由工程师在船上进行修复,最后再放回海底。

不过比起这些,最应该担心的其实是光缆的信息安全问题。2008年以前,全球85%的海底光缆都由美国和日本的公司铺设。中国每年向两国租借海底光缆的费用能达到15亿-30亿美元。

特别是美国在2013年被爆出棱镜计划,利用海底光缆对全球进行监听。监听的内容不仅包括政要,还包括了民众的日常通话和信息交流,引发世界范围的争议。

不管是出于费用考虑还是国家安全考虑,拥有自主建造的海底光缆刻不容缓。2021年由我国华为参与的中欧12000公里的海底光缆完工,连接中国、巴基斯坦、非洲之角和法国。

并且,预计在2026年之前,我国还将投产总长约39万公里的海底光缆,用实力打破了美日的垄断。

参考资料:
1.95%以上国际通信数据竟然都来自海底!视频揭秘——央视新闻
2.揭秘!关于海底光缆的最强科普!——知乎
3.海底电缆是如何铺设的,水下电缆坏了要如何维修——澎湃新闻
4.为什么要在大洋海底铺设管线?——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