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创业的朋友抱怨当前经济不太好,星空君解释现在是结构性转型时期。
像房地产相关的传统业务面临着裁员、降薪的压力,大量的从业人口消费水平受到影响;而像机电、汽车等新兴业务刚刚成长起来,从业人口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积蓄去大规模消费。
结构性转型期一个很离谱的现象,是求职者找不到工作,招聘者招不到人。
星空君预测,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不断发布,最煎熬的阶段已经接近尾声。
未来10-20年,对经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其实不是战争,要相信PLA拒止的能力。
而是人口。
1963年至1975年,短短12年期间,中国出生了3.6亿人口,这部分劳动力是改开以来的中坚力量,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活跃在业务骨干岗位。
从2023年开始,这批人进入退休通道。
未来十年,中国将失去数亿劳动力,会有数以亿计的岗位空缺。
会有人抬杠: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其实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现在的大学生找不到二十年前的大学生能找到的工作。
二十年前一年大学毕业生100多万,现在一年大学毕业生1000多万(专科本科研究生),虽然岗位增加了许多,但大学生岗位的含金量怎么能和当年比?
大学生宁愿考研考公送外卖甚至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去补充60后70后空缺出来的岗位,而企业方也觉得委屈,工资都涨了这么多了还招不到人。
星空君上学的时候,喜欢《读者》和《意林》,描述西方发达国家的分配体系的时候,讲德国大学教授和水管工的收入是一样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也要很快迎来书上写的场景。
企业不是招不到人,而是加薪加的还不够。
市场上再也没有像60后、70后那么廉价的劳动力了。
现在市场上主流劳动力是95后00后,他们的父母大多为70后、80后,大部分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收入相对宽裕(防抬杠,这里用的是相对)。
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就业的要求会比较高,一是条件不能太苦,二是收入不能太低。
企业如何应对?
除了大幅涨薪,别无选择。
在几年前国家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时候,星空君通过解读政策理解了下一步的宏观发展方向,就提醒过,企业主不要看当前求职者众,如果不好好规划加大投入人力成本,很快就招不到人了。
一、为什么搞无人化
经常有人不理解,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为什么要搞无人化。
无人化是为了应对劳动力断崖式下降,人口老龄化。
日本已经遇到了这样的困境,80岁司机开的出租车,你敢坐吗?
为了迎接10年、20年必然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在进行相关产业的小规模研究,是一种必然。
二、即时零售
在劳动力短缺之前,如何保证现有的就业?
即时零售。
众多周知,现在的分配体系有问题。
但如何解决?
都知道抱怨资本家拿钱太多,直接均贫富吗?
资本家躺平不干了。
那怎么办?
都知道产业升级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分配问题。
然而产业升级是有上限的,这颗星球用不了十几亿工程师。
我们经常羡慕欧美国家的“纺锥形”收入结构,大量的中产阶级构成了主体。
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这种纺锥形结构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吸血发展中国家,形成的工程师红利。
最近大众受到中国汽车的冲击,开始全面裁员,直到这时候才发现,大众超一半的利润来自于中国,而在中国的大众员工只有7.1万人,德国本土有29.6万名员工(全球70万左右)。
作为对比,比亚迪员工突破90万人。
也就是说,大众的员工之所以能成为中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躺在中国两家大众带来的超额利润基础上。
德国总人口只有8000多万人。
这就意味着,即便中国的汽车企业将来取代了大众和丰田的位置,称霸世界,也无法做到所有的员工都能维持在纺锥形之内。
一边通过产业升级各行各业去攫取全球的利润让更多的工人成为中产阶级,另一边,通过一个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传导到没有跟上产业升级步伐的普通人的腰包。
那就是即时零售。
简言之,即时零售就是30分钟生活圈。
线上下单,30分钟内送到。
这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
美团饿了么滴滴等,本质上都是即时零售的范畴。只不过依然不够,决策层继续加大力度。
表面上看是外卖小哥满城飞,本质上是财富再分配。
本来应该去商场超市饭店的中产阶级们,一部分消费需求改为线上下单,掏出可以接受和钱包中的部分钱来带动即时零售从业人群的收入水平上涨。
最终扩大纺锥形的中间部分。
星空君曾经也寄希望于产业升级,带动中产阶级的规模扩大。
当看到比亚迪产量冲击世界前列的时候,也不过才解决了100万人左右的就业,加上全产业链配套,这种顶级企业能够覆盖的人口也是非常有限的。
粗略估计,产业升级大致能带动一半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进入中产阶级。
剩下那一半劳动力呢?
即时零售是一个兜底行业。
虽然很辛苦,但比60后、70后体力劳动的前辈们要少吃很多苦,几乎没有门槛,就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收入,作为产业升级的一个补充。
三、平台经济
即时零售的媒介,是平台经济。
11月,国常会提到了平台经济。星空君曾经就2021年最高经济会议关于平台经济的措辞进行过分析,这次的会议更加深刻。
会议指出,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统筹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强化平台经济领域数据要素供给,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增强平台经济领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有序竞争、提升质量,促进各方主体互利共赢。
要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线上消费投诉公示、消费后评价等制度,指导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更好发挥平台经济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
划重点,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