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多无耻?他的险恶用心,危害华夏三百年,子孙都深感羞愧

围炉煮酒话春秋儿 2025-01-10 11:31:15

239年1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遗诏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辅政,辅佐年幼的皇帝曹芳。

但是,在曹爽的操控下,曹芳刚即位,就将司马懿改封为太傅,司马懿自此失去军权。

之后,曹爽成为一手遮天的人物,曹芳完全成为他的傀儡,但他深知司马懿的能量有多大,所以对其十分防备,几乎将其逼入绝境。

对于曹魏政权而言,司马懿或许从未被真正信任,但他凭借着过人的谋略和才能,在魏国朝堂上占据一片天地,几十年来如履薄冰,十分不容易。

但是,他的坚守并没有换来好的结果,尽管他已经退居二线,但曹爽依然不打算放过他,原因没有其他,而是忌惮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248年,曹爽决定下死手,预感到形势不妙的司马懿开始装病,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连吃饭喝水都让人喂他。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大喜过望,为了稳妥起见,他便派遣河南尹李胜去打探消息,结果李胜回去告诉她,司马懿确实病重,很快就会死去。

于是,曹爽这才对司马懿完全放心,也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场大灾难正向他袭来。

一、政变夺权

249年2月5,曹爽与两个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带着曹芳出城,到高平陵去祭拜魏明帝。

趁着京城防守空虚,司马懿马上从病床上跳下来,叫来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并召集旧部商议对策。

很快,司马懿就出兵控制了京城,并派人把守在京城各个城门。

之后,司马懿就率军入宫找与曹爽不和的郭太后,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郭太后给他下了一道诏书,内容是以“曹爽兄弟败乱国典、擅权营私”为由,将曹爽罢黜。

得到郭太后的诏书后,司马懿便让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分别接替曹爽、曹羲的职务,然后率军出城,控制住城外的浮水桥,阻断了曹爽的回城之路。

很快,曹爽就得到了消息,他感到十分慌张,但大司农桓范却告诉他,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攻打京城,但这么做胜算不大;另一条是带着曹芳去许昌,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号召天下兵马讨伐造反的司马懿。

但是,曹爽这个人没有主见,竟然有些犹豫,可这一犹豫就坏事了,因为司马懿对此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司马懿其实并不害怕曹爽反攻京城,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抵御住曹爽,他唯一害怕的是曹爽逃往许昌,如果曹爽号召天下兵马勤王,那样将会大大增加他灭掉曹爽、掌控魏室的难度。

怎么办呢?司马懿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只不过这个办法有些腹黑。

司马懿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能读懂人心,他深知曹爽是个毫无主见且耳根子软的人,容易被人欺骗,所以他决定采取心理战术。

曹爽出城的时候,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也在随行之列,司马懿发发动政变之后,派人去劝曹爽投降,同时带信给许允、陈泰,让他们帮忙劝说曹爽,二人因为担心身在京城的家人安危,所以极力劝说曹爽不要去许昌。

后来,曹爽派遣许允、陈泰去司马懿处探口风,司马懿让二人告诉曹爽,只要曹爽愿意交出兵权,可保荣华富贵,二人回去后又极力劝说曹爽投降,曹爽虽未同意,但已经开始心动。

司马懿当然不指望仅凭许允、陈泰就能说服曹爽了,所以他又让投靠他的原曹操心腹谋士蒋济给曹爽写了一封信,说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不会被伤害。

蒋济与曹家的关系很好,曹爽也很相信他,当曹爽看完他的信后,就更加心动了。

很快,司马懿就发了一个大招,他将曹爽十分信赖的心腹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找来,将他们全部诱降之后,然后让他们去劝说曹爽投降,并告诉曹爽,他已经指着洛水发下毒誓。

曹爽见这么多人都说司马懿不会杀他,只要他交出军权,就可保荣华富贵,于是下定决心投降司马懿,史书记载了他当时说的这么一句话:

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意思是,司马懿只想夺我的权势,我如果可以保住回绝返回家中,还可以当一个富家翁。

第二天,曹爽就给曹芳写了一道奏折,自请辞去大将军之职,当他接下大将军印绶时,主簿杨综连忙劝他,“您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有可为,难道要放下权势,成为司马懿砧板上的鱼肉吗?”

然而,此时曹爽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他将自己绑住,然后去向司马懿投降,司马懿起初对他很热情,让他不要担心,定能富贵无忧,他便跟着司马懿回城,返回了家中。

然而,让曹爽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到家中,后脚司马懿就派人包围了他的府邸,将他全家人监视起来。

之后,司马懿又逮捕曹爽的亲信宦官张当,对其进行严刑拷打,逼迫其捏造了曹爽阴谋谋反的事实,并以此为罪名,将曹爽全家杀死,并将曹爽的亲信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人诛灭三族。

就这样,司马懿用谎言和欺骗让曹爽投降,然后无耻地将曹爽及其党羽诛杀,虽然曹爽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他诛灭曹爽的方式,却让人甚为不齿。

至此,司马懿掌大权在握,取代曹爽成为曹魏的掌控者,但这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因为他的敌人还有很多。

二、架空魏室

司马懿夺权之后,军国大事都取决于他,由于他年迈体衰,只能在家休养,所以曹芳经常到他府上征询他的意见。

司马懿大半辈子都对曹氏一族唯唯诺诺,突然大权在握,骑到了曹氏一族头上,这让他感到十分满意,但内心也隐约担忧,一些效忠曹氏的人会反对他。

果不其然,251年的时候,就有起兵反对司马懿了,这个人便是王允的侄子,司空、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

王凌作为地方实力派人物,长期驻守江南,并不受司马懿掌控,他见司马懿诛杀曹爽,挟持皇帝曹芳,便感到非常不满。

251年正月,王凌以平定江南地区的吴人叛乱为由,请求朝廷允许他出兵平乱,司马懿早对他早有提防,料想他没安好心,便不准他出兵。

不仅如此,司马懿来于四月亲大军征讨王凌,当时王凌手上没有朝廷颁发的兵符,能调动的军队屈指可数,便感到十分害怕。

但是,王凌毕竟在扬州经营了很长时间,司马懿担心有人协同他造反,便不打算用武力逼其就范,而是又使用了一个阴招。

司马懿写信给王凌,说只要王凌投降,就既往不咎,并许诺对其妥善安置。

正当王凌犹豫之时,司马懿突然派兵将其围困,他自知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便乘坐小船向司马懿投降,希望得到司马懿的宽恕。

然而,王凌投降之后,司马懿却马上变脸,将其囚禁起来,押送到京城,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走到项城的时候自杀而死。

王凌死后,司马懿干了一件更加恶毒的事情,他竟然将王凌的亲信,包括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在内,全都诛灭三族,一时间扬州血流成河,无数人成为冤死鬼。

这还没完,司马懿还派人将王凌和令狐愚的尸体挖出来,送到集市上暴尸三天,再将一些衣服装进他们的棺材,让他们死后魂魄都没地方去。

当初,王凌准备起兵的时候,曾打算拥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得知此事后,以曹彪谋反为借口将其杀害,并以此为契机,将曹魏宗室诸王全部拘捕,软禁在邺城,让人看管他们,不让他们与外人通信。

就这样,司马懿故技重施,以欺骗的方式将王凌诛灭,并借此彻底掌控曹魏宗室,其权势得以大大提高。

司马懿虽未篡位,但其狼子野心,大家都看得出来,曹芳就对其非常惧怕,为了确保皇位及祖宗江山基业,他册封司马懿为安平郡公,食邑达到的惊人的五万户,册封司马懿的兄弟子侄为侯,前后一共封了十九位侯爵。

曹芳还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但司马懿认为大权在握,坐在虚位上反而麻烦,便坚辞不受。

三,欺瞒天下

司马懿政变夺权,过程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不仅仅在于他的谋略,还在于有很多曹魏老臣帮助他。

据记载,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前一年,并州刺史孙礼曾找到他,说曹爽把持朝政,胡作非为,淫乱后宫,祸害天下,希望司马懿主持公道。

当时,司马懿已经没有实权,孙礼的潜台词其实是,希望司马懿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推翻曹爽的统治,还大家一个干净的朝堂。

当然了,由于当时时机不成熟,所以司马懿没有同意,只是叫孙礼再忍耐一下。

事实上,与孙礼有同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大多是他的亲信及一些曹魏老臣,他们都希望司马懿能够铲除曹爽,从而拨乱反正。

这些人为何这么信任司马懿?当然是因为司马懿能力强,且几十年如一日地辅佐曹魏,作为四朝重臣,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是曹魏数一数二的忠臣,甚至可以跟诸葛亮并肩。

反观曹魏宗室,却没有几个人可以称贤,能力和德行都比不上司马懿,司马懿才是曹魏大臣们的主心骨。

因此,当司马懿发动政变铲除曹爽之时,许多曹魏大臣都支持他,甚至曹爽身边的一些人也支持他,反过来劝曹爽投降。

这正是司马懿高明的地方,他明明要当乱臣贼子,却摆出一副忠臣的模样,让大家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帮助他夺取大权。

这里说司马懿是乱臣贼子,当然是有根据的,因为他如果是忠臣,在劝降曹爽之后,就不应该诛杀曹爽,更不应该牵连他人。

但是,司马懿偏偏诛杀了曹爽,还掌控了朝堂,让天子到他家议事,这就让一些支持他的人感到不满了。

更过分的是,司马懿在诛杀王凌之后,竟然将曹魏宗室也一网打尽,这就让那些忠于曹魏的大臣们不能忍了,认为他不但欺骗了自己,也欺骗天下所有人,简直是窃国大盗。

但是,曹魏忠臣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司马懿已经成为曹操那样的人物,一些人站出来反对司马懿,结果落得个悲惨下场,史书记载“诛戮名族,宠树同己”,说的就是司马懿事后翻脸不认人,杀掉那些反对自己的名门之后。

但是,更多的人则是选择沉默,或者继续跟随司马懿,毕竟这样最安全,表现好还可以获得荣华富贵。

事实上,早在司马懿刚出山的时候,曹操就看出他非善类,所以提醒儿子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但司马懿太会演戏,曹丕根本不相信他会危害曹家,所以将他留在身边当谋臣,后来让托孤给他。

结果正如曹操所料,司马懿最终还是不甘心当臣子,架空了曹魏宗室,成为了无冕之王,如果曹操泉下有知,或许会后悔当初没有杀掉司马懿。

从22岁被曹操征召,到70岁发动政变,司马懿辅佐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君主,他用精湛的演技欺骗了这四个人(曹操其实最后也被他给骗了),花了四十多年时间积聚力量,最后在高平陵之变中一举夺权。

不得不说,司马懿也确实称得上是个人才,只不过他太过腹黑,采取了太多卑鄙手段,而且十分残忍,让后世之人诟病,就连他的子孙也看不起他。

东晋时期,晋明帝司马绍曾问大臣们,他的先祖是怎么夺取天下的,大臣们都不敢回答,只有王导将司马懿发动政变、排除异己、诛杀名门、架空魏室之事告诉他,还给他讲了司马师擅行废立、司马昭杀曹魏皇帝之事。

听了王导的话,司马绍羞愧地用袖子挡住自己的脸,然后对王导说,如果真如你所说,那晋朝的天下怎么能长久呢?

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到了东晋末年的晋安帝年间,王国宝和司马元显掌权,前将军王恭为了夺权而起兵造反,王宝国感到十分害怕,就找尚书令王珣询问意见,哪知道王珣却说,王恭与你没有仇恨,你只要交出权力就没事了。

王宝国很生气地说,你把我当曹爽吗?王珣回答说,你就算有曹爽那样的罪,但王恭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吗?

珣曰:“是何言欤!卿宁有爽之罪,王孝伯岂宣帝之俦邪?”

以上两个故事,可见司马懿的名声有多臭,非但臣子们看不起他,就连他的子孙也为他感到羞耻。

四、流毒子孙

251年6月,司马懿因为经常梦见曹爽和王凌的鬼魂作祟而生病,不久后去世。

司马懿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不死,他的子孙后代完美地继承了他的基因,比如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一个比一个阴险。

司马昭掌权的时候,司马氏一族篡位的野心彻底暴露,当时就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

为了夺取皇位,司马昭弑杀曹髦,改立曹奂,他的地位也比父兄更进一步,成为晋王,他的叔伯兄弟子侄都担任要职,朝廷遍布他的党羽,司马家的权势达到顶峰,距离篡位仅一步之遥。

到司马昭的儿子掌权时,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废掉魏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司马炎称帝之后,陆续将司马氏一族五十七人封王,让他们率军镇守在全国各地,拱卫中央的安全。

这是司马炎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因为他没看清自己是出身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有司马懿这样的先祖当榜样,子孙后代争权夺势就“有据可查”了。

司马炎去世之后,他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他的悍妇贾老婆贾南风则成为皇后。

这样的夫妻组合会发生什么事就可想而知了,贾南风因为掌权而引得司马氏诸王眼红,为了夺取皇权纷纷起兵,结果引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之所以爆发,归根结底是司马懿为后人做了不好的榜样,都想通过政变夺权,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当臣子。

从291年到306年,八王之乱持续了长达十五年,战火几乎燃烧到了西晋每一个角落,无数士兵和百姓死于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晋朝的国力也极大被削弱。

正当司马氏一家子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以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民族为首的胡人趁机对西晋反戈一击,爆发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他不但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也造成了更多的士兵和百姓死亡,使中国的人口出现了急剧下滑,社会秩序几乎被破坏殆尽。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一族在南方建立东晋,历史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加上之后南北朝时期的纷争,一直到隋朝建立,中国才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动乱。

这漫长的三百年时间,是华夏民族沉沦的三百年,而引起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毫无疑问是司马氏一族,如果不是司马懿开了头,他的子孙后代也不会学他,就不会发生八王之乱,也就不会有五胡乱华。

所以,司马懿称得上是民族的罪人,他的腹黑、无耻和狠毒,真的是贻害千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