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诸葛亮更为谨慎,他一生北伐4次,无一败绩,为何没能灭魏国?

黑白说历史 2025-01-08 19:57:59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提起北伐,我们最先想到的大概会是诸葛亮,其次是被多数人认为是继承其遗志的姜维。

似乎在三国时代,北伐就是蜀汉的专属,压根没东吴什么事儿。

事实真是如此吗?

单单对于合肥城的进攻,东吴就发动了6次,其中,有5次还是孙权亲自带队。

当然,人们往往只记住他被张辽大破,落得个“孙十万”的名号。

东吴的北伐看起来像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众多的北伐中,有一个人,他主持了4次北伐,从未失败过。

他比诸葛亮还更为谨慎。可惜最终却没能消灭魏国。

第一次北伐——石亭之战

228年,东吴的周鲂奉了孙权的命令,写了诈降信,割了自己的头发,去骗取曹休的信任。

虽然曹休没有完全轻信,但依然举大军伐吴。毕竟,曹丕后方还派了司马懿和贾逵策应支援。

曹休带着十万人马就去接应周鲂。

孙权方面,见时机成熟,就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统领朱桓和全琮,总计9万人马迎击曹休。

双方其实是直接交锋的,曹休后来也知道周鲂是诈降,但他仗着兵力优势,依然进军。

陆逊利用左右两翼军队,冲击曹休大部队,亲率中路大军挺进,很快击溃了曹休大军。

陆逊此战击杀和生擒魏军一万多人,并虏获不计其数的物资和器械。

要不是贾逵及时接应,曹休很有可能被陆逊摁死在战场上。

第二次北伐——庐江之战

232年,陆逊率领军队,向曹魏的庐江地区进军。

当时一起商议的人多数都认为应该迅速去救援,因为庐江城兵力并不多。

不过,时任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的满宠不这么认为:

庐江城虽然城池小,但是守将和士兵都是精锐,坚守一段时间问题不大。

敌人舍弃了战船来到陆上,距离有两百来里,正好趁他后方空虚,来个包饺子!

陆逊的情报能力还是很强,得知魏军的企图后,连夜撤军,满宠的计划也没法得逞。

第三次北伐——襄阳之战

234年,孙权亲率大军北伐,陆逊与诸葛瑾则带队攻打襄阳。

打头阵的孙十万被满宠设计击溃,侄儿孙泰也被射杀。

陆逊与诸葛瑾进攻襄阳的北伐也只能中止。

不过,在撤退之前,陆逊将这次夭折的北伐变为一场胜利逃亡。

东吴方面有情报员被抓,诸葛瑾十分惊恐,陆逊却临危不乱,甚至指挥大军继续进军,虚张声势。

同时,他暗中派遣周峻、张梁等人进攻江夏、新安、石阳等地。

最后,吴军还斩杀和生擒了一千多人!

第四次北伐——邾城之战

238年,诸葛亮已经去世4年,陆逊也已年迈。

在攻下邾城后,陆逊进驻了3万部队,加强军备防御,将其打造成一个边防重镇。

曹魏那边听闻这个消息,就打消了夺回邾城的想法。

结语

纵观陆逊的4次北伐,确实没有失败过。

但只有石亭之战是正面对决,且战果颇丰。

另外三次,可以说只是小打小闹,有1次还差点被敌人包饺子。

不过,这确实很符合陆逊一贯的用兵风格——谨慎稳健。

宁可退军,也不冒进。

陆逊更为出名的作战自然是夷陵之战。

在打出一波大胜后,陆逊都非常冷静,没有趁机扩大胜果。

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夷陵之战还是石亭之战,乘胜追击并非百分之百能斩获更多,反而有可能遭遇不测。

当然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陆逊相当保守。

陆逊并非不想灭掉魏国,纵使东吴比蜀汉国力更强,但也远不足以在灭掉魏国1万多人后,就有吞并对方的在握胜券。

这根本的原因只有两个字:国力!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在你看来,陆逊的北伐战争含金量如何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4 阅读:3736
评论列表
  • 2025-01-31 13:05

    …… 怎么一到我东吴就是用计开头啊

  • 2025-04-08 16:10

    从白话24史里看得出,只有魏国有力量一边北打乌桓,鲜卑,西打羌,西南打蜀,南打东吴,如果不是魏内部斗争太激烈,统一天下的很可能是魏,司马氏簒魏以后才用了魏时一半的力量几灭蜀灭吴了。

    黑白说历史 回复:
    因为国力差距到后边越拉越大。邓艾的水利政策等,极大提高了曹魏的军事储备资源,这是东吴、蜀汉所远不能及的
  • 2025-02-03 00:3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跪了]

  • 2025-01-11 12:39

    呵呵!诸葛一生唯谨慎,为何?一,这是蜀国自身实力决定的,比如你自己全部家当一共就10万块钱去做一个有很大风险的生意,请问你自己谨不谨慎?二,刘备死前将蜀国托付给诸葛亮后,可以说蜀国老板就是诸葛亮自己了,而司马懿对于曹魏始终就一打工的,哪怕他知道是空城计,但只要是输的不是自己的,司马懿也不会去攻城。那么,双方的心态当然也就不一样了!对于双方这样的心态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建议去看看郑伊健和张柏芝主演的《无限复活》这部电影,其中有一段郑伊健和赌场荷官的对话。而这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心态的区别,也是诸葛亮谨慎的真正原因吧!

    随了谁的意 回复: 黑白说历史
    呃~!你这说法貌似也对,不管是不是公孙瓒自己作死,轻骑不放大戟士风筝,跑去硬刚,起码结果确实是以步克骑了。不过,我想说的是,那是走了狗屎运仅此一次而已的战例。后面可还有同样战例的?!人家诸葛丞相的八阵和马刺是正面硬刚重骑兵“虎豹骑”这到你这就等同了?!确实,我这和你说再多,事实上白马义从的覆灭确实是在丞相之前,不管原因是啥。结果是被破了就行。所以,我收回,我检讨自己的绝对。[笑着哭]不过,你要真心不偏不倚的讨论丞相的军事能力的话,那我建议你何不放下你的结果论喃?
    黑白说历史 回复:
    所以我也没黑诸葛亮,你为何如此激动?还有,空城计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呢?正史用过空城计的人多的是,却没有诸葛亮。诸葛亮为人称道的是恪尽职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生。后世更多该记住的就是他的精神与品格。还有他的改良的一些兵器等。别的不用吹太多。不然只会招黑而已。
    黑白说历史 回复:
    以步破骑第一人?难道麹义界桥之战不是?当时的弩手比得过诸葛亮的连弩军吗?白马义从会比曹魏的骑兵弱吗?诸葛亮的军事真的不要吹,越吹越招黑。他的军事本就不差,但也不神。古往今来,那些军事大神,难道都不用看战果的吗?过程与结果都是衡量一个历史人物军事能力的评判标准。
  • 2025-02-06 00:13

    司马懿:哼哼,想灭魏国,还得是我老司家,蜀吴也就配烧把柴,加把油

  • 2025-01-12 12:18

    陆逊擅长防守反击,但谨慎有余,缺少主动进攻能力

    黑白说历史 回复:
    陆逊、陆抗都是类似的。不过,其实,古代进攻方能取得大胜,要么对手比较菜,要么兵力特别悬殊,不然都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