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1月12日,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举行了“我爱我家”新闻发布会,并且正式定档大年初一。这个发布会上面,张艺谋还说该片讲述跟老百姓身边密切相关的事,“这部影片也是我所有影片中笑点最多的一次,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笑声和思考。”
因为2023年的《满江红》和《坚如磐石》让人失望了,但是我觉得都还好。
毕竟《满江红》只是一次狼人杀式电影尝试,《坚如磐石》因为种种原因压了好几年。但是这部《第二十条》目前这个预告,还是要声明一下只是这个预告是真的让我很失望,因为看上去制作非常粗糙(和寻常中小成本喜剧片没区别),预告上面很杂乱,各种搞笑段子,以及玩梗——
说人话就是,它和贾玲的《热辣滚烫》一样,小品感太重,完全没有什么电影感。
北京发布会也在包饺子,采访还说是他笑点最多的电影,再结合这个预告。我是真的觉得越来越像部小品电影,如果正片不是这样还好,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张艺谋不止让我失望吧,我相信多数年轻观众应该会彻底抛弃他。特别是这电影如果票房越高,他的口碑就会越低,最终倒不能说捞一个晚节不保。他会变成一个拍“小品电影”的商业片导演。
这在全世界大导演里都很稀有,因为像吴宇森那类最多风格过时,但底线低成这样的大师,可笑啊。
《热辣滚烫》之前,哪怕《满江红》,我都没有骂过“张艺谋”怎么讲呢,就是像《满江红》票房大卖,网友各种玩梗,还有什么他之前电影好就是编剧好,原著好那种骂他,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因为我觉得张艺谋在中国电影界挺难得的,还是一个传奇了。
前期文艺片时代不讲了,中国内地电影的领军者,拿了一堆奖,创造内地电影艺术。
2002年他导演的《英雄》是占据当年中国电影票房四分之一,是公认的开启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后面《十面埋伏》《黄金甲》虽然争议大,但仍然引领当时中国工业大片十年,仍然是中国第一大导演。
我一直说中国电影是不健康的,因为制度转变的原因。张艺谋等人从计划经济转的创造文艺片高峰时代,到签署WTO市场经济,面对港台北上和好莱坞冲击,不管你喜不喜欢《英雄》那类古装大片,你现在回头去看简直绝世经典。
无论是商业上的意义,对于中国电影风格的突破,还是电影本身并不差。
但在2010年过后,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商业化,按照全世界电影市场发展角度来讲,应该是新一代电影人接班,开启电影市场新的类型,引领整个市场的情况。
比如香港电影60年代李翰祥,李小龙,胡金铨,张彻等大导演开始冒头,然后引领和开创整个70年代香港电影辉煌。到80年代前中期吴宇森,徐克,成龙,洪金宝等开始冒头,在80年代末,伴随王家卫开创香港电影的巅峰。
90年代末随着成龙,吴宇森等人前往了好莱坞,是不是《古惑仔》《无间道》的刘伟强,当时的陈木胜,邱礼涛,林超贤等下一代导演开始冒头了(比如例外是杜大炮,一位老牌大导演在此时才爆发)。
这个导演创作班子大概就是二十年一轮,三十年基本更新换代。如果你有兴趣去查查好莱坞,韩国和日本基本上也是这样的规律,因为人类战胜不了年龄和背景社会环境带来的创作表达(老人创作不出年轻人喜欢看的作品)。
中国电影离奇一点就是2010年后这一代没有成功交接,当时除了宁浩其它年轻导演都偏第六代的文艺片,主流市场上面还是徐克代表的香港大导演,张艺谋代表的内地大导演为主,唯一新生代导演结果掉进《小时代》那样的流量泥潭。
当时的张艺谋仍然是难得的,毕竟《金陵十三钗》《归来》等作品还是不错的,比较受到市场诟病的早期是《三枪拍案惊奇》和2015年的《长城》。
《长城》很失败,但当时的张艺谋,并不应该受到嘲笑那部《长城》现在很多网友谈到仍然是嘲讽,但这属于用现在环境去套历史,当时的环境是不同的。毕竟当时中美关系非常不错,中美合作也很多,可还记得当时大量中美合拍片,也不止张艺谋一个人。
张艺谋接这个美国电影项目,他说得很清楚是想用好莱坞影视工业包装中国文化,并且在美国一开画能几千家影院,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最成功的《卧虎藏龙》开画影院都没有那么多,他想让中国电影走出去。
我一直说张艺谋这一代人拍不了重工业大片,就像这个工业化思路注定错误一样。
这个时代交替点就非常的巧合,2016年《长城》上映惨败,2017年吴京的《战狼2》上映获得巨大成功,这个接下来就是吴京扶持,郭帆导演,2019年的《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历史已经注定了,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讲晚了十年。
但是这个时期的张艺谋,我之前写很多稿子仍然夸奖为主,几乎没有骂他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时期他拍的电影除了《一秒钟》这个文艺片,其它电影《影》《悬崖之上》《狙击手》等等。虽然他早度过了创作巅峰期,这些电影也只是他用擅长的摄影美术风格,进行某种中国类型片的尝试。虽然算不得经典,但对当时中国电影是有贡献的。
因为这个电影大概能从文艺片,类型片和商业大片几个角度分析。你留意一下,便会发现是不是这几年的中国电影,《流浪地球》这样的重工业大片数量稀少,而且烂片多好片少。剩下就是大量文艺片了,中间类型片和商业类型片(中低成本,市场主流),同样也是烂片多,好片太少。
我们反倒很缺《影》《悬崖之上》《狙击手》这种质量中上的商业类型片,它们在世界同类型里算不上经典,但你居然找不到多少对应的同类中国商业类型片,所以说它还是是有贡献的,甚至支离破碎的《坚如磐石》也是一样的,美术风格化机制的黑帮片,是不是很稀少。
结果《满江红》拉低了下限,现在看来这个《第二条》会拉低更低的下限。
引领中国电影30年?张艺谋新片预告,我一言难尽当时《满江红》对打《流浪地球2》我写了很多文章分析和批评,但也不骂街。我认为这电影最大问题就是网友“玩梗”的一镜到底。毕竟之前张艺谋电影就是这种路子,可能不是经典,人家好莱坞《1917》也玩过了。
真这样玩还能保持大导演逼格,哪怕电影不太成功,你看有人因为《双子杀手》骂李安吗。
张艺谋引领中国电影三十年了,前十年文艺片时代,中间十年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后十年有种尝试,有成功,有失败,但总的来说属于不服输,实在闲不住,但是兢兢业业拍片,还能填补中国电影空缺的导演,还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满江红》和《第二十条》,如果后者真是个小品电影?
我个人觉得好的电影工业化应该是多角度的,在讨论电影工业化的问题上,我觉得喜剧片的强盛不是障碍,小品电影都不是障碍,障碍是导演没有追求,障碍是投资者没有追求,障碍是整个市场没有追求。
很多创作者无视创作的基本规律,一窝蜂地投入到某一类型片上。而很多人觉得这个现象不太好,于是就批评某一类型片的强盛是不好的。这个我觉得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而且本身也对编剧的产业化形成了偏科的影响。
所以,如果将我的观点引申一下,我们应该尊重《李焕英》《满江红》为例的一些电影当时成功有客观的原因,但是它们最大问题是在中国电影工业化,还有电影工业中没有扮演的良好角色,同时,没有尊重有益于我国电影工业化的类型片更好的发展。
我们最宝贵的不是某一种类型电影,不是某一个导演,而是应该是各个产业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编剧自身的才能和创意,还有好故事,好工业,好电影。如果编剧自身的才能和创意还有好故事,都能够变成一个好剧本,最后拍成一部好电影,那才是我们宝贵的资源,而不是只关注某一种“密集型”的电影,这样反而有点本末倒置。
说人话说是:你说贾玲就是个拍小品出身的,之前拍《李焕英》并不是高投资,是人家第一部电影,这就是客观因素啊。但是张艺谋是引领中国电影三十年的大师,《满江红》已经没有追求了,《第二十条》就是部小品电影,堕落成了这样。
我是真的劝张艺谋还是赶紧退休吧,这是连陈凯歌都要不如了。
你要体面,这一代观众就给你体面;你要不体面,年轻观众就要帮你体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