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防控的5件“神器”,到底谁最厉害?看看别人怎么总结的

吴江野鹤 2025-04-18 16:52:34

梨黑星病是梨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遇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因其“潜伏期”较长,不易被人发现,发现时又“病入膏肓”不易矫正而恢复正常生长,可致梨叶,梨果实,乃至枝梢严重受损的“毁 灭 性”病害。对梨的优质丰产危害很大,可直接减损果农的种植效益。

图片01):梨黑星病预防及治疗

故此一直以来,梨黑星病就是梨园果农比较“害怕”而又不敢怠慢防控的病害。但由于每年的气候条件影响有异,梨黑星病的防控不尽人意,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选择药剂上,也是不够精准,致使错过了梨黑星病的最佳防控时期,降低了梨黑星病药剂的使用效果。

本期图文,我们就以梨黑星病防控药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睛菌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梨黑星病杀菌剂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2):给谢花三分之二的梨树喷药

三唑类药剂用于梨黑星病防控的“蓝波湾”角色“氟硅唑”:

氟硅唑属于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和铲除作用,渗透性强。最初是杜邦公司的产品,商品名称为“福星”,现有国产品“高照”,其有效成分也是“氟硅唑”。

不管是“福星”也好,还是“高照”也罢,“氟硅唑”可以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从而使病原菌死亡,达到预防及治疗目的。

“氟硅唑”的使用最好在梨树的病发初期喷药效果最好,每隔7~10天喷1次,可连续使用2~3次。早期的梨树上黑星病预防,建议选择氟硅唑比其他药剂效果要好。

每次使用20%氟硅唑多菌灵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有效剂量为40~50mg/L(即8000~10000倍液)。

图片03):梨黑星病在幼果上患病

在梨树谢花后,见到病芽时开始喷施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15~20天喷1次,共喷2~3次,或与其他杀菌剂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烯唑醇等复配或者交替使用。

梨树中后期黑星病防控兼治其他真菌性病害的最好药剂“腈菌唑”:

梨黑星病防控药剂“睛菌唑”主要是通过抑制病菌的麦角甾醇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它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内吸性强,持效期较长,还可以兼治其他真菌性病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刺激植物生长发育。

“腈菌唑”的使用建议选择在发现病害的初期进行喷药防治,为防其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其他类型的杀菌剂,间隔时间为7~10天,连续喷施3~4次。

图片04):梨黑星病在幼果上患病

一般使用12%腈菌唑乳油或12.5%腈菌唑乳油2000~2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4000~5000倍液,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均匀喷雾。这些都是“腈菌唑”的单剂产品,也可以选择以“腈菌唑”为主的复配制剂。

仅次于“氟硅唑”的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其商品名称为“世高”:

梨黑星病三唑类杀菌剂之一种的苯醚甲环唑,对梨树黑星病病原真菌的侵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活性较高,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生物合成与能量代谢来达到预防及治疗梨黑星病的目的。

苯醚甲环唑在施用过程之中,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书》中所建议的剂量及施用方式。不然极易产生抗药性,或者出现“药害”和“无效”的两端分化现象。

在梨黑星病发病早期或预计发病时施用,喷洒时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到敏感区域的两边,如叶、茎等,以提高控制效果。

图片05):梨黑星病在叶片上患病

为保证药效并延缓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应交替施用,或与其它药剂混合施用。单剂的常规使用浓度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由于常年使用,这个药剂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药性,最初这个药剂上市时,常规使用浓度为5000~6000倍液)。

苯醚甲环唑用于梨树上,除防控梨树上的黑星病效果好以外,还可以兼治梨树上早期“梨锈病”“梨轮纹病”“梨叶斑病”等真菌性病害。

梨黑星病常规药剂“烯唑醇”其商品名称为“黑 杀”:

“黑 杀”烯唑醇也是三唑类杀菌剂之一,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α-脱甲基化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使真菌死亡,持效期长久。

“烯唑醇”用于梨树黑星病的防控,主要用在梨树黑星病发生不严重地方的梨树上,或者在梨树黑星病高发期过后,处于“平缓期”预防及治疗,可以兼治梨树上除黑星病外,其他许多多的真菌性病害,“综合防控”病害的能力,在梨树上表现非常不错。

图片06):梨黑星病在叶柄果梗上患病

“黑 杀”烯唑醇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作用,使用时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5%烯唑醇乳油4000~5000倍液,或者30%烯唑醇悬浮剂5000~6000倍液防治梨树上的锈病,白粉病,褐斑病以及梨黑星病等。

新型广谱梨黑星病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不一样的作用机制: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病原细胞死亡。

吡唑醚菌酯几乎对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植物病原菌都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

图片07):梨园中用药

吡唑醚菌酯的“渗透性”很强大,用法用量因作物和病害而异。使用时,注意不要和碱性杀菌剂、乳油有机硅混用,避免产生药害。

吡唑醚菌酯的常规使用浓度为10%吡唑醚菌酯微乳剂800~1000倍液,或者1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1200倍液,2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者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者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2500~3000倍液喷雾茎叶处理即可预防及治疗梨树上的黑星病。

除了以上梨黑星病药剂,当然还有“有机氮杀杀菌剂”(比如百菌清),“有机硫类杀菌剂”(比如代森联),“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比如代森锰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比如多菌灵),“取代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比如甲托或甲基硫菌灵),“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比如嘧霉胺),“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比如“嘧菌环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比如嘧菌酯,醚菌脂,啶氧菌酯,丁香菌酯)等品种,都是非常不错的梨黑星病的高效杀菌剂,可放心使用。

图片08):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控

写在“梨黑星病”药剂最后面的结语:

总之,针对当前梨树上的梨黑星病综合防控药剂,这些药剂各有其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之中,应根据田间梨树黑星病发生情况和梨树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用方式,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为梨果的优质丰产保驾护航。

0 阅读:2

吴江野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