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九五年,还没彻底成年的我,基本被金庸和琼瑶的书充满了大脑。
见同学们开始阅读纯文学以提升自己的档次,我也附庸风雅地跑到校外的书店里租来一本莫言的《丰乳肥臀》,真心看不下去,光是那一堆“弟”字辈的女孩就让我眼花缭乱,分不清东西,果断弃了。
然后选了一本当时校园里很流行的《平凡的世界》来看,看得热火朝天,课都不好好听了。
如果当时,有人让我拿《丰乳肥臀》和《平凡的世界》做比较,我肯定会说,能比吗?一天一地,一个高雅,一个低俗,一个是精品,一个是垃圾。
其实当时还有许多书看不下去,最突出的是陈忠实的《白鹿原》,看到白嘉轩在雪地里拉了一泡屎做记号时,一直被侠客文化和小资情调熏陶出来的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写书为什么要这么低俗,不能栽根木棍或者摆块石头做记号吗?就算要拉屎,不能文明地写成大便吗?
不得不说,港台的一些小资文学对正值青春期的我,影响不可谓不深,虽然我每天都要拉屎,但我只接受红酒咖啡,我狭隘了美与丑的概念。
对莫言和陈忠实这两位作家的坏印象,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
2012年莫言获了诺奖,同学问我,你不是爱读书吗?莫言的小说如何?我说从来不看。后来从网上看到许多人在批判莫言,我放心了,并不是我的欣赏水平不行,而是他的东西确实不行。
那几年经常参加一些笔会,大家免不了要评论莫言,每当这时,我就像个傻子似的只有听的份,被别人询问时,不敢承认自己没看过,结合网上的评语发表一些粗浅的见解刷刷存在感。
直到2019年,有个同学强烈建议让我看看莫言的《蛙》,因为他在两千年左右搞过一段时间的计划生育,对书中的情景很能感同身受。
他给我讲过,有不少怀孕七八个月的女人被他们强制拉到卫生院做引产手术,经常有人把那么大的死孩子扔在他家院子里。对他来说,那段日子,简直就是噩梦。
但我当时还是不看,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了。
后来他给我寄来一本《蛙》,我随便翻了翻,看到是书信体,一下子就没了兴趣,对于这种写法,我一直排斥,我更喜欢看精彩的故事。
几天后,这个同学给我打电话,问我看《蛙》没,我以太忙遮掩而过。然后我觉得,再不看恐怕就说不过去了,我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于是再次翻开《蛙》,读了两页,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我记得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早晨读到第二天凌晨。
不得不说,莫言的文笔和叙述节奏真的很抓人,情感真的很饱满,清纯美丽的万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泼妇,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叉着腰抽着烟,咧着满嘴黄牙说着粗话的老太婆,一阵悲凉袭上心头。
年过四十的我,经历过人生的高峰和低谷,各种童话的破灭,让我接受了现实的真实,不是行侠仗义,不是红酒咖啡,而是不得不经历的磨难和打击,穷人并不想穷,乞丐并不想乞讨,生而为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自己不可避免的活着的无奈和物种的悲哀。
不是莫言的小说爱写丑、俗、恶,而是生活的本身就是美和丑、雅和俗、善和恶的鱼龙混杂,这些矛盾永远不可能像武侠小说里那么立场鲜明地拼个你死我活,它们本身是互为一体的。只有真正地接受了丑,才能真正地接受人这个物种;只有真正地接受了俗,才能接受泥沙俱下的人生;只有真正地接受了恶,才能接受复杂的人性。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读过大量的书,现代的如鲁迅,老舍,巴金等,当代的如余华、苏童、王小波等,他们的小说我基本全读过,尤其是老舍和余华的小说,几乎无遗漏。
也就在这时,我忽然想起了陈老先生的《白鹿原》,赶忙找来读,又是一口气读完,再一次被震撼到。
个人感觉,陈忠实的文笔一般,笨拙朴素,甚至还有点滥用成语和形容词的感觉,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白鹿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它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人物的复杂性,小人物和大事件的关联性,都是难得一见的。
《蛙》中人物太多,我只对万心记忆深刻;《白鹿原》中的人物也不少,我却基本记住了每一个角色。
我不禁汗颜,自己的浅薄,竟误会了两位作家这么多年。
对莫言的误会,还有我颜值控的因素,做为天秤座的我,往往以貌取人,对人或事物,第一印象不好,立刻就没了兴趣。
我以为的作家,就应该像贾平凹那样有着一双老谋深算的眼睛;像余华那样,有着风趣幽默段子手一样的谈吐;像王小波那样,永远是一副下乡知青的装束,尽管王小波被公认为是作家里最丑的;像鲁迅那样,有着睿智、坚毅又忧国忧民的眼神。
而莫言,和我们村的放羊老汉基本没什么区别,土里土气,满脸油腻,双目痴呆,永远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如果你不告诉我他是位作家,我甚至怀疑他是否识字,真的,莫言的气质,至少我以为,是不像一个作家的,尽管我不知道作家的气质应该是怎样的。
我想这样一个人,即使获得了诺奖,也必写不出有趣的东西来,或真如网上传言的那样,他之所以获诺奖,是因为故意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
不怕你笑话,我是前段时间才读完《丰乳肥臀》的,当时留下的坏印象,让我实在不愿意再拿起这本书,我的时间有限,又要编故事,又要刷视频,还要喝酒聊天。
有一天实在编不出故事来了,就在网上随便找书看,就看到有人介绍了《丰乳肥臀》,当时就从一个盗版网上找到了这本书,排版乱七八糟,错字连篇,但我还是一口气读完了,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之所以用了一天半,是因为每个章节是两页,我开始没看到,直接点击了“下一章”,这么读过一半之后,才发现还有个“下一页”的按纽,没办法,只能重读。
尽管开始读的时候,只是读一半留一半,但还是读得津津有味,及至完全读完后,我也超想像余华那样说一句粗话:“WC,写得真TMD的好!”
当时直接把这本书置于我读过的当代小说的最高处,当然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别人认为它是垃圾,那是别人的喜好,我只说我的感受。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是它的“泥沙俱下”和“血泪横流”,更像生活。
个人以为,莫言是最不具备诗人素质的作家,他的文字很流畅,但写的东西有很多丑恶,也不像诗那样若隐若现,留下大片的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他总是写得很满,很透,血淋淋的,直来直去,剥皮去茧,直击灵魂。点到为止不是他的风格,含沙射影不是他的本领,他向来是毫无掩饰地正面书写,给人带来正面的冲击。在他的文字中,没有尺度一说,一切都是为了能更透彻地表达服务。
我向来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获奖小说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奖,我一直以为那只是迎合了某个小众群体,比如评委,或某个环境而已,真正优秀的作品都获不了奖。
这个偏见缘于某年参加全国小小说大赛,一位成名作家直抒胸臆点名道姓地大肆赞美赞助方,他写的一篇看得我犯了尴尬症的小小说最后拨得头筹,拿走了万大奖。
我原本以为莫言也不过是个投机取巧的帮闲文人而已,看过他的作品后,才知道他不是,恰恰相反,他敢说敢写的勇气令我深深敬佩,他土里土气的外表之下,有一个桀骜不训的灵魂。
尤其是读完《丰乳肥臀》,这种认识更为强烈,这本书毫无顾忌地将笔尖探到一个又一个的禁区,一般人真不敢这么写。
这本书的时间跨度近一百年,人物很多,事件很多,看完一本书,感觉自己像经历了整整一辈子。
有人说,这本书是在侮辱女性,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相反,我觉得恰恰是在讴歌女性,更像一部女性史。
上官金童的母亲和八个姐姐,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都觉得她们很美,很迷人。她们个性十足,敢做敢当,敢爱敢恨,有的隐忍,有的刚烈,有的邪魅,有的正直,她们何止是能撑起半边天,简直可以撑起整片天。
我没去核实书中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做为小说,本来就是可以虚构的,是现实的提纯,也可能是现实的夸大,荒诞只是一种表达手法而已。小说不是历史,也不是教科书,教育人不是它的职能,它只是要表达真实的人性。
这本书自出版以后就饱受争议,曾被禁过,后来好歹解禁了,好歹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了它的风采。
听说,宁浩的《无人区》曾被禁过,几经修改,终于还是与观众见面了,这部电影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好电影之一,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就是描写了真实的人性,每个人心中的善与恶,仿佛在自己身上都有过。据说它被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好人”,我想说的是,好人的心中也有恶,坏人的心中也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谁也不能保证永远做好人。
一直想找到电影的原版看,始终没找到,真是一个遗憾,尽管如此,修改后的《无人区》还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相对来说,姜文的《鬼子来了》就没有如此好运,遭到了永久性的封禁,这部十分写实的电影,我实在想不通它被禁的原因,是它能真的影响到我们的三观,还是我们的心灵脆弱到容纳不下一点点的真实。我们可以让侮辱观众智商、歪曲历史的各种抗日神剧大行其道,为什么就容不下一部真实还原历史的《鬼子来了》?
看完另一部被禁过的电影,李杨的《盲山》,我又被震撼到了,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如此愚昧、野蛮的事真的存在吗?很不幸,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就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朗朗乾坤,一群野兽似的所谓人无法无天,谁也管不了他们。
我感谢这些作家,这些导演,是他们让我相信,中国人也能写出好书,也能拍出好电影,也曾有过深刻的思索。他们冒着挣不到钱,甚至更大的风险给我们呈现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告诉后世的人,我们的文化也曾繁荣过,也曾多样过,不只有现在一大片批量制造出来的快餐文学。
有人说,李杨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导演,我深以为然,仅是《盲山》一部电影,就证明他的导演才能要甩出现在许多主流导演八条街,没有专业的演员,但演得比记录片还要真实,比身临其境还要入木三分。
李杨的哥哥曾经劝他拍商业片,我想以他的才能,拍商业片肯定不会差,名利双收是迟早的,但他没有,宁愿默默无闻,甚至被非议,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做着费力不讨好的事,但这正是一个电影人最该坚守的高贵品质,然而他们,却要面临着世人的指责。
现在的我们,听惯了爱情小曲,看惯了霸道总裁,崇尚一团和气,骨子里的血性早已丧失殆尽,只盯着眼前的红酒咖啡,却忘记了上一代人曾经吞糠咽菜。我们的心灵脆弱到接受不了一点点阴暗,我们的智商降低到分不清艺术的真实和现实的真实,这才是最悲哀的。
莫言的《蛙》中有个设定,那个地方的人,取名都带着人体器官,比如陈耳,田眼,刘鼻之类,许多人认为这很可笑,现实中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很明显地歪曲现实,这种论调本身就可笑至极,符号化的取名方式本身就是虚构文学的一种手段,比如《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张三、李四、王麻子、赵六、陈七。这个智商以后也就不必读小说了,看看动画片也许更适合。
读完《丰乳肥臀》,我曾尝试过给这本书换一个名字,可是换来换去,都不如丰乳肥臀更恰当,我不知道莫言取这个书名有什么深刻寓意,但我慢慢地从这四个字中品味出美来。
丰乳是母性之美,即使是愚弱的如上官金童那样的人,母亲也会源源不断地为他无偿奉献甘甜的乳汁,正是这样的母亲,才会让这个历经苦难的民族挺了过来。
肥臀是女性之美,许多时候,女性承担的责任比男性更多,更重。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承接香火和忍辱负重。
我猜想这篇小文发出后,也许会有人说:“作者的母亲就是上官鲁氏那样的!”
那么我在这里提前说一声,有那样的母亲,我不耻辱,还很自豪。
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可读的书越来越少了,请高抬贵手,给想读书的人留下一些可读的书吧。
喜欢平凡的世界[得瑟],路遥yyds
感觉白老师高校长也能评诺贝尔文学奖[得瑟]
陈忠实,余华,阿来,莫言
本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人性都有善恶/人比动物的善恶复杂难以分辨/不是以现有主观能判断的/要有真实的经历和对以往的核实和现在的认知才能判断的……
大家快看看莫言获奖者的脸吧,演戏不用打扮,活脱脱的一个汉奸相![吐舌头笑][吐舌头笑][吐舌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