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泽西州首位华人女市长:母亲曾是林徽因儿媳,外公北大校长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2-20 11:48:43

"每当我站在普林斯顿高中的校园里,总会想起外公曾经说过的话:“无论身在何方,都要为社会担当责任。”'

谢兰轻抚办公室墙上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她的外公周培源正与爱因斯坦并肩而立,那是1943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拍摄的。

谢兰的办公室里还有另外两张照片:一张是她的母亲周如枚在译著出版会上的身影,另一张则是她本人2003年就任新泽西州蒙哥马利市市长时的宣誓照。

三张照片,串联起了一个华裔家族三代人的传奇故事,也见证了中美两国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迁。

1946年6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迪那回国前全家合影(前排右二为长女周如枚,右三为三女周如玲,后排站立者为二女周如雁)

故事要从谢兰的外公周培源说起。

1929年,年仅17岁的周培源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四年后,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子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美资格,被加州理工学院录取。

在那里,他专攻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很快就展现出非凡的科研天赋。

1943年,一个改变周培源命运的机会降临了。

正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的爱因斯坦,注意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

在爱因斯坦的邀请下,周培源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爱因斯坦的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广义相对论。

“周先生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年轻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这样评价自己的中国同事。

在普林斯顿的日子里,周培源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引起轰动。

美国政府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只要留下来,绿卡、优厚待遇、一流实验室,应有尽有。

20世纪40年代,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中国正经历着从战争走向和平的艰难转型。

无数像周培源一样的海外学子,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踏上了归国的征程。

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代精英。左起:施嘉炀、钱端升、金岳霖、周培源、萨本栋、张奚若(1931年摄于清华大学北院)

“振兴中华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任。”

这句话,成为了他毕生践行的信念。

他回到清华大学任教,并在后来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他创立了湍流统计理论,建立了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表了上百篇国际重要论文,培养了数代中国物理学家。

为中国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78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至1984年,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将北大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他的选择,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代。

周培源共有两个女儿。

周培源的长女周如枚,也就是谢兰的母亲,其人生轨迹同样传奇。

周如枚和梁从诫

在那个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年代,她用自己的笔杆子,以翻译为职业,实现了经济独立。她的婚姻,则更为人津津乐道。

她嫁给了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成为了林徽因的儿媳。

这段婚姻,在外人看来,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远超人们的想象。

1967年,两人离婚,周如枚带着儿子离开梁家,并将儿子的姓氏改为周。

这段婚姻的破裂,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周如枚不愿随梁从诫去江西工作,也有人说是因为两人早已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梁从诫在云南大学任教期间的婚外情,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无论真相如何,周如枚的这次选择,都展现了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果敢和决绝。

离婚后的周如枚,并没有被生活击垮,她继续从事翻译工作,独自抚养儿子,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毅力。

后来,她遇到了谢荣,一位留美归来的麻醉学专家,两人组建了新的家庭,并生下了谢兰。

谢荣

“做正确的事情永远不需要后悔,即使那会让生活变得艰难。”这是周如枚经常对女儿谢兰说的话。

可惜的是,1980年,年仅47岁的周如枚因癌症离世,这句话成为了她留给女儿最宝贵的遗产。

谢兰的童年,笼罩在母亲早逝的阴影之下,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培养出了坚韧的性格和独立的精神。

她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也传承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

高中毕业后,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然而,她并没有止步于此。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一股“出国热”席卷全国。

谢兰也加入了这股浪潮,她选择赴美留学,进入美国著名的“七姐妹”女校之一的布林默尔学院,攻读美国近代史。

布林默尔学院

这段留学经历,不仅开阔了她的眼界,也为她日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伏笔。

毕业后,由于没有绿卡,谢兰无法从事她心仪的公益事业,于是,她进入了华尔街,成为穆迪公司的一名债券分析师。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圈,她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努力,站稳了脚跟。

2001年,谢兰结婚,并随丈夫搬到了新泽西州的蒙哥马利市,一个以高收入人群为主的富裕小镇。

原本打算成为全职太太的她,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蒙哥马利市,虽然名为“市”,实际上规模相当于一个小镇,人口仅有两万出头。这里聚集了大量强生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居民收入水平远高于新泽西州平均水平。

谢兰在家闲暇之余,选择到市政府做义工。她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工作经验很快引起了市长的注意,被任命为预算和金融委员会的顾问。

蒙哥马利

在这个岗位上,谢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市政府节省了大量开支,赢得了市民的信任和尊重。

当地民主党议员看到了谢兰的潜力,鼓励她参选市议员。

谢兰一开始并没有从政的意愿,只想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然而,面对众多“聪明人”的建议,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意识到,参与政治,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区,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003年,谢兰成功当选蒙哥马利市议员,并被推举为市长,成为了新泽西州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女市长。

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也是华裔群体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任期间,谢兰革新了市政财政管理制度,推动了多元文化社区建设,建立了教育发展基金。

2009年,她再次竞选州议员失利,一度离开了政坛。

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选择继续深造,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专攻特殊教育。

之后,她进入普林斯顿高中担任代课老师,并在2020年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成为该校首位华裔副校长。

普林斯顿高中是新泽西州最优秀的公立高中之一,以其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而闻名。谢兰的这次任命,再次证明了她的能力和价值。

在谢兰家族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在世界大潮中的蜕变与传承。

周培源全家福

从周培源毅然回国投身科教、到周如枚在艰难时期坚守独立与尊严、再到谢兰在异国他乡开创新天地,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他们的故事,超越了简单的成功叙事,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对社会价值的坚持与追求。

周培源曾说"无论身在何方,都要为社会担当责任",这句话穿越时空,在他的后人身上得到了新的诠释。

信源:

《谢兰:在美国做市长》中国新闻网;

《我的同学梁从诫:在时代的大风潮里》,周清澍,《南方周末》;

《美国蒙哥马利前华裔市长转行教育业 盼华社多元化》,中国新闻网;

《深切缅怀:谢公百年,荣耀千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官网;

谢兰:从留学生到美国华裔女市长,华商晨报

0 阅读:8

紫蓝谈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