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导相处,特别是和大领导相处,一定要有边界感。即使领导的能力不如自己,年纪比自己小得多得多,也要称其为“领导”,要有边界感。
注意!这不是谄媚,而是职场规矩,每个人都要懂得。
同学在乡镇工作大半辈子,马上要退休,一不小心,结果还挨了领导的批评。关键的问题是,领导很年轻,妥妥的90后。同学的孙子也比他小不了几岁。
也就是说,同学站在爷爷的辈分上,却要批与自己孙子大小相当的领导批评。好说不好听,心理落差很大,肯定不舒服。
事情起因很简单,新领导是上面下来的年轻干部,对基层工作不是太懂。他安排和同学下乡督导,并且要求每名干部按时打卡上下班。
同学在基层工作多年,经验很丰富。他说现在正是农忙时间,整个村子都见不到人,大家都在忙农活,干部没有时间玩手机,哪有“闲心”打卡。
领导说,你不下去督导,怎么能体现出做工作?我们做事要留痕,没有调查表,没有走访记录,上级检查下来,我们拿什么交代呢?
同学,我们是搞这个形是主义为主,还是真真切切地做一些实事呢?两人争执不下同学气得直想拍桌子。
但实在气不过,还是找我发一顿牢扫。
我说这件事很简单,就是你的站位问题,跟你说一点。
其一,什么职场规矩?就是下级要服从,无条件地服从上级。上级说什么,下级就要做什么,并且不折不扣的完成。
其二,领导再年轻,年龄再小,也是领导。即使他能力不突出,工作业绩不出众,但他却是领导。至少在表面上,我们得尊重他。
其三,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可能经验主义占据上风,认为自己年龄大就一些,工作经验就多一些,能力就强一些。
其实,没有必然联系。
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在我们乡下,和我孙子一般大小的孩子。我得管他叫爷爷,为什么呢?
因为按辈分来讲他就是爷爷辈分上的,我得心甘情愿的,笑眯眯的,真心去叫,并且不要有半点想法。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规矩。
还有每年春节过年回家,我都会去给家族长辈拜年。只要是我的长辈,哪怕年龄比我小很多,我都恭恭敬敬下跪磕头。
我还会给在场的每个人,都会发一支烟,无论他抽与不抽,这是起码的礼节。他给我倒的水,即使杯子不干净,我也要喝上几口。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只能说,这是我们家的传统。社会比较讲究人情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还是。
我们改变不了现实,就得适应现实,就需要这么做。
在我们单位,有个博士生,觉得自己学历很高,平时高高在上,觉得比别人高一等。哪里想到,一些擅长搞关系的“高手”,几个回合下来,博士就被边缘化了。
只要进入职场,学历,能力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学历再高,也不一定工作能力有多强;工作能力再强,也不一定做好工作。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不要看不起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即使他做的不好,也不该轻视他。
小看任何一个人,将来都会付出很重的代价。况且,他还是领导干部,我们更应该尊重他。您说呢?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