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的领导干部流动得太快了,我刚刚调走四年时间,几乎没有认识的人,基本全换一遍,大都是年轻的面孔。
今天下乡,督察的单位正好是我的原单位,非常熟悉。我从那调上来刚刚四年,要知道,我在那可工作十多年了。再怎么说,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下乡前,老婆还在嘱咐,不要我喝醉了,毕竟都是熟人。我说说放心吧,早就规定中午不让饮酒。
但是,我毕竟是从那里调上来的,见见老熟人,总有一种荣归故里的感觉。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乡镇副职,很年轻,30岁左右的样子,还是个女干部。我说,某某不是负责这个工作吗?
女干部说,他呀,是我上任的上任,都调走两年多了,我也只是知道一个名字而已。
我又问,那你们的一把手呢。女干部说,早在一年前,一把手就已经退二线了。说他身体不好,老婆让他早点退休,在家安心养病。他也乐得清闲,就提前二线了。
我又问了几个熟悉的人,毫无例外,他们调走的调走,退休的退休。接替他们的,是一张张陌生的年轻面孔。
我说,乡镇一把手多大?女干部说,才一把手才32岁,现在40岁以上的基本没有了。大多数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
与我们那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那时候,上到50后,下到80后,哪个年代生人都有。单位领导干部结构比较合理,老中青结合,讲究“传帮带”。
无论谁想提拔,要有基层工作经验,会与老百姓打交道,有的甚至还要去大单位挂职锻炼。
现在不同了。乡镇很多一把手,二把手,基本都是从市县派下来的。他们年纪轻轻,考上乡镇公务员,试用期一过,只要条件符合,就能提拔副科,进班子成员。
在单位的值班表中,我发现两个熟悉的名字。他们是单位的“老人”。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参加工作了。
我提拔调走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提拔。一个是由于学历不够,只是中专水平。后来,领导给他安排一个办公室主任职务,也算是领导的“红人”。
还有一个是农业站长,他家就在农村,他读完大专就被分配到县农业局上班。他老婆也是农村小学老师,他主动要求调到乡镇,结束两地的生活。
从那以后,就在乡镇扎下根。他错过两次提拔机会,也就想开了,自己开了个化肥门市,每年的收入比工资高出好几倍。
领导换了好几茬,只有他们两个人没有换。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什么难事苦事他们都是冲锋在前。
现在,乡镇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跳板。只要积累足够基层工作经验,马上就会提拔调动,人员流动很快。
乡镇的一把手,年龄基本都40岁以下。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他们这些年轻人,连农村都没去过,又怎么能做好基层工作呢?
中午,我们简单吃个工作餐就返回单位了。临行前,门卫的老大爷还记得我,硬是拉着我的手聊半天儿。
如果说奉献,就是他这个临时工,为乡镇奉献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