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月 18 日,小米集团公布 2024 全年及第四季度财报,成绩相当亮眼。2024 年小米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 35%,达到 3659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41.3%,达 272 亿元。第四季度单季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达 1090 亿元,同比增长 48.8%。这份财报不仅展现了小米在核心业务上的稳健发展,更凸显了造车业务带来的强劲增长势头。接下来,我们从手机、IoT、汽车这三个核心业务板块深入分析小米的亮眼表现。

1、手机业务:逆市上扬,稳居全球前三
作为小米的根基业务,2024 年智能手机业务成绩斐然,全年营收 1918 亿元,同比增长 21.8%。全球出货量达 1.69 亿台,同比增长 15.7%。据 Canalys 数据,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 13.8%,连续 18 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更是全球前三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小米能实现逆势增长,原因有三。其一,持续在高端机型发力,不断推出竞争力十足的产品,还大力加强自研技术;其二,通过优化用户体验、完善售后服务,以及深耕海外市场,品牌认可度大幅提升;其三,供应链管理持续优化,让产品能更快、更高效地进入市场。
2、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突破千亿,多点开花
2024 年,小米在 IoT 与生活消费品业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收入达 1041 亿元,同比增长 30%,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小米的 IoT 业务广泛覆盖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市场都极具竞争力。智能家居产品的增长,得益于小米生态链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互联体验的持续优化。像小米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
3、汽车业务:交付猛增,迈向盈利新征程
小米造车业务无疑是此次财报的焦点。2024 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营收 328 亿元,其中汽车收入 321 亿元。虽然全年净利润仍亏损 62 亿元,但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已达 18.5%,每卖一辆车能赚 4 万多元。照此盈利能力,小米汽车卖出 14 万辆就能填平亏损。

截至 3 月 18 日,小米汽车已交付 20 万辆,从 10 万辆到 20 万辆仅用了 4 个月,交付速度远超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对手,成为行业一大亮点。小米汽车交付量快速攀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小米手机和 IoT 产品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为汽车推广提供了天然优势;二是小米汽车与手机、IoT 产品深度融合,打造出无缝衔接的智能体验;三是小米秉持 “高性价比” 的定价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4、产能扩张,盈利可期
目前,小米汽车交付速度已接近产能极限,工厂扩产成为关键。据报道,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6 月 15 日完工,届时全年总产能有望接近 40 万辆。华泰证券预计,随着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提升,2025 年小米汽车业务有望扭亏为盈。

股价飙升,市值创新高
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大涨近 6%,年内累计涨幅近 70%。截至 3 月 18 日收盘,小米股价报 57.65 港元,总市值达 1.45 万亿港元(约 1.28 万亿元人民币)。一年前,小米市值还低于理想汽车,如今已达理想的六倍多。分析人士认为,造车业务的强劲表现是小米市值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6 月,小米将发布全新车型 YU7,若销售良好,有望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
5、小米成功突围的秘诀
小米能在手机、IoT、汽车三大赛道同时取得突破,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生态闭环战略,构建起完整的智能生态圈,实现手机、家居、汽车全场景互联,为用户提供无缝体验;其次,强大的供应链与成本控制能力,让小米产品在各细分市场都极具性价比优势;再者,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 年研发支出同比增长 25.9%,达 241 亿元,为长期发展筑牢技术根基;最后,小米逐步从 “性价比” 向 “高端科技品牌” 转型,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2024 年,小米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汽车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交付量快速攀升,离盈利目标越来越近。未来,随着小米汽车产能释放、新车型推出,以及智能生态体系的完善,其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对于投资者而言,小米长期价值逐步显现。2025 年,若小米汽车业务成功扭亏为盈,股价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对于智能汽车行业,小米的强势崛起正改变着行业格局,雷军的 “最后一战”,正稳步迈向胜利。
董奶奶看了再也不能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