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精血不足,无法供养脑部!一碗“止抽汤”帮孩子补精血

灵松谈育儿 2025-01-01 13:34:47

抽动症的孩子,常常会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比如频繁眨眼、耸肩、吸鼻子,有时候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像清嗓子、咳嗽声等。这些孩子,大多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出现了一些异常,与正常发育的同龄人相比,在身体协调性和神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从中医的视角来看,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身体里的精血失调了。

那么何为精血呢?

从中医看,抽动症孩子精血失调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后天调养失宜,如过食肥甘厚味、情志不舒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精血的生成和运行,引发精血失调。

那中医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呢?

去年有一个 9 岁的抽动症患儿,家长反映在学校里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总是频繁地眨眼、摇头、不自主喊叫,这些动作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状态。而且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急躁发脾气,在家里也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不止。饮食方面,孩子食欲不佳,偏爱生冷食物,消化功能不太好。晚上睡觉也不安稳,经常翻来覆去,多梦易醒。

我仔细查看了孩子的舌脉,发现舌头颜色偏红,舌苔薄白且少津,脉象弦细。 综合判断,这孩子是由于精血亏虚,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同时又伴有肝郁化火之象,从而导致了抽动症状的出现以及情绪、饮食和睡眠等方面的问题。

对此,我为孩子拟定了如下的中药方剂:阿胶、白芍、钩藤、蝉蜕、石决明、珍珠母、天麻、地龙、全蝎、炙甘草、柴胡、栀子。

阿胶和白芍能够滋补肝肾之精血,滋养阴液,以达熄风止痉之效;钩藤、蝉蜕、天麻、地龙、全蝎均有平肝熄风、解痉止抽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状;石决明和珍珠母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柴胡和栀子可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调理孩子因肝郁化火而导致的情绪急躁问题;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药性平和,协同发挥作用。

整个方子的功效旨在滋阴潜阳、熄风止痉、疏肝清热、调和精血。

通过这些药物的共同作用,全面调节孩子身体的内环境,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滋养,恢复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抽动症状。

效果究竟如何呢?

二诊,喊叫声音白天几乎听不到了,眨眼睛也没有了,孩子的情绪明显平稳了许多,急躁发脾气的次数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也有所提升,晚上能睡得相对安稳些。

三诊,孩子的抽动症状有了几乎看不到了,而且在学校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抽动症需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精准辨证论治,且治疗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同时结合适当的生活作息调整、家庭的关爱、心理的疏导,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 阅读:15

灵松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