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这个朝代属实有些尴尬,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正统地位一直受到质疑。
虽然覆灭大唐,但国祚短暂不说还未能一统天下,因而后面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个四个朝代,都是视后梁为“闰朝”,也就是伪朝的意思,不承认其正统的地位,很多官方文书里直呼伪梁,可见当时视普遍视后梁为乱臣贼子。
后梁疆域也是五代里最小的
到了北宋建立后,关于后梁是否是正统一直存在争论,承认正统的有之,斥责伪朝的有之,如此反复争论,居然绵延上百年,一度成为北宋朝堂上的乐事。
不过在北宋之前,第一次较大的争论是在后周时期。
郭威继位初期,后周朝廷承认的正统君主只有唐庄宗、唐明宗、唐闵帝、晋高祖、晋出帝、汉高祖、晋隐帝这七位前朝帝王。
不仅梁太祖和梁末帝都不予承认,就连后唐清泰帝李从珂都不被当时的官方承认。
郭威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后周源于后晋,自然得继承前代政治遗产所带来的遗留,即后梁从未承认后梁两位帝王,篡位的石敬瑭也从不承认李从珂,郭威继位后自然因循旧例,不予承认。
但在显德元年(954年),郭威下诏,承认了后梁的存在:
梁室受命,奄有中原,当历数之有归,亦神器之所在。潞王践阼,承绍唐基,累年司牧于生灵,诸夏奉承于正朔。庄宗克复,以朱氏为伪朝:晋祖统临,以清泰为伪号。所宜追正,庶协通规。今后不得名梁朝为伪朝,潞王为伪主
而后继位的周世宗郭荣也是如此,下诏修太祖实录并梁均帝、唐清泰二主实录,显然就是承认了郭威对梁朝和清泰主这一政策的延续。
郭威和郭荣之所以一反常态,承认梁朝的正统,一是因为后周时期,距离后梁、后唐时期已经很远了,梁晋之间不死不休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当年参与这一系列战争的老将们要么作古,要么远离政治中心,争论正统与否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因而有意淡化这个问题。
后周与北汉对立
其次就是北汉的存在,北汉开国之君刘崇是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其儿子刘赟又为郭威所害,北汉和后周也有灭国杀子之恨,况且北汉占据太原,后周占据开封,北汉和后周,亦如当年的梁晋争霸、石敬瑭和李从珂的对立。
李存勖和石敬瑭都是从太原入主中原的,此时抬高后梁的地位,也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映射,即故意抬高后梁的地位来稳定人心。
那后唐呢?尽管后梁的地位被抬升,但后唐的政治地位依旧不可撼动,毕竟郭威的父亲深受李克用重用,自己也跟随李存勖征战过,因而郭威视后唐和唐为一体,后唐是中兴大唐的存在,因而郭威以李嗣源之孙李重玉作为唐朝后人祭祀唐高祖、太宗的宗庙。
不仅如此,还以后晋、后汉、后唐几位后人为三恪,让其宗室享受“兴灭国,继绝世”的优待。
这么看,既承认后梁为正统,又承认后唐为大唐的一部分,看起来颇为矛盾,但没办法,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需要而做出的妥协罢了。
承认后梁,是针对后周面临的外部局势,进而否定北汉作为后汉延续的正统。
承认后唐和大唐的一致性,则是稳定内部,即后唐灭梁氏中兴大唐,是正当的,以此来承认老将们在灭梁战役中的功业,团结和安抚那些还健在的后唐元勋们。
南唐周文矩《仙姬文会图》
虽然郭威和郭荣并非真心承认,但的确动摇了自后唐以来视后梁为伪朝的旧正统体系。
而后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但实际上,宋还是源于后周,所面临的情况和后周一样,北汉依旧存在,自然延续了后周的观念。
毕竟北汉自称继承后汉正统,地盘虽然不大,但占据太原,不管是地利还是名分上,始终是后周、北宋心头上的一根刺,因而赵匡胤也承认后梁的正统,即承认后梁的正统,又承认后唐是大唐的中兴和复国。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在郭威和郭荣有意淡化下继续搅合,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视为“五代”,先是修《五代通录》,后修《五代会要》,这也是“五代”这个历史概念第一次出现。
宋初
在这两本通录的基础上,开宝七年(974年),北宋官修史书《旧五代史》正式问世,在《旧五代史》中,后梁两位帝王被列入帝纪,算是官方正式确立了他们的正统地位。
不过这个正统地位还没享受几年,立马就被扒下来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出兵北伐,直接灭了北汉,为防止有人搞事,下令拆毁了太原城,算是彻底结束了河东抗衡中原的资本。
北汉覆灭,中原王朝心头上的肉刺没了,为了让大宋千秋万代,赵光义也拿起了五德学说,唐是土德,后唐中兴了大唐,也是土德,后金是金、后汉是水、后周是木,宋则是火德,算是确立了五德体系中赵宋的“德运”。
既然唐宋是五德体系,那后梁这碍眼的家伙自然得剔除五德里,将其视为“王莽”式的政权,斥为伪朝。
五德说
五运相承,国家大事。著于前载,具有明文。顷以唐季丧乱,朱梁篡代。庄宗早编,属籍继立。亲雪国雠,天下称庆。即以梁比羿浞王莽之徒,不可以为正统也。庄宗中兴唐祚,重新土运。自后数姓相传。晋以金,汉以水,周以木,天造皇宋,运膺火德
这么一来,后梁尽管在赵匡胤一朝得以正名,但随着赵光义攻灭北汉,晋地归了中原,后梁就彻底失去了影射时政的价值了,自然也会被打入原形,归为伪朝。
更绝的是,在宋真宗时期,宰相王钦若主编的《册府元龟》里,确定了前朝各个政权的正统,其中后梁属于非正统的“闰位部”,至于这段历史怎么解释呢?将李克用拉过来,即李克用继承唐哀帝国祚,无缝连接到后唐。
除此之外,宰相李昉编前朝年号,后梁年号皆冠“伪”,《崇天历》更是一口气黜梁所建号,取而代之的则用了天佑的年号。
历法可是王朝最为重视的地方之一,将后梁年号罢黜,可见宋初司历者的五代史观。
但对于后梁是否为正统的争议却一直存在,官方层面,比如王钦若、李昉、徐铉、梁适等人,都认为后梁是伪朝,但在私人史学方面,不少人则淡化这个问题,比如司马光和早年的欧阳修等人,客观上承认后梁的正统地位,相当于认同后周和赵匡胤的主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还是认可后梁正统地位的
不过,后梁是伪朝的论调一直占据上风,比如在宋仁宗时期就有一次大的争论。
宋仁宗时期,宋的政权已经彻底稳固,打算优待前朝宗室后裔,后唐、后晋、后周没问题, 但朝廷提出优待朱温一族后裔引起了北宋朝野上下很大反弹。
思想家石介就表示“朱梁、刘汉不当求其后裔尔!”
而后梁适上书,认为“朱全忠乃唐之贼臣,今录其后,不可以为劝!”
在一帮大佬的反复劝说下,宋仁宗一朝优待后梁后裔的事情不了了之了。
尽管后梁受到鄙视,但不影响其他四朝的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四朝的名声似乎也不怎么好了起来。
北宋中期后,儒学复兴,后梁这一帮乱臣贼子属实有点上不了台面。
尽管历史上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情,但搞的像后梁这么难看的非常少,就算司马昭当街弑君,但也至少还装装样子搞禅位,但朱温不仅直接弑君,也不搞禅位,直接硬坐皇位,况且朱温先反黄巢后反大唐,简直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更别提其私生活,在一帮儒学生眼里,名声差到了极点。
朱温的手段,的确上不了台面
一帮当初支持郭威后梁正统论的文人不仅贬斥后梁,连其他四朝都斥责为伪朝,最为典型的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早年修《新五代史》,还是将后梁放入正统位置,但在晚年的时候,提出了“五代绝统论”。
欧阳修认为五代这帮武夫建立的政权一点德行都没有,此前改朝换代,大家还是装装样子,搞个明媒正娶,但到了五代这里,直接硬来,彻底失去了道统,所以整个五代都是没有道统的,知道赵匡胤建立大宋才算重新建立道统。
欧阳修
虽然欧阳修的理论有些惊世骇俗,但五代这个最不像样的时代的确让宋人生出鄙视之心,将五代贬称为“五季”。
比如秦观在《安都》里写道:“故汉唐定都皆在周雍,至五季以来,实始都梁。”
而南宋叶绍翁在《南屏兴教磨崖》里也写过:“钱塘自五季以来,无干戈之祸。”
至此,五代正统地位彻底万劫不复。
从宋朝前后矛盾的“后梁正统论”可以看出,一个朝代正不正统,主要看后面朝代是否认可,如果符合统治需要,管你当街弑君还是后宫扒灰,都是正统,一旦没了用处,就是人人鄙视的伪朝。
比如赵匡胤和赵光义前期,因为要对抗继承后汉的北汉,为了正统名分,暂且承认后梁正统,一旦北汉被灭,后梁就是一个非正统的闰朝而已。
可见文官两个口,说啥都有理。
赞,已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