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苏联上等人的生活有多奢侈?收入惊人,去巴黎购物,豪车无数

梨评历史 2024-12-19 18:04:48

二战前,苏联最为赚钱的职业是什么呢?是作家和演员。

和普通阶层相比,他们的收入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存在。

三十年代的莫斯科

比如尤里.奥列沙,他的作品活跃于沙皇末期,1920年前后,他给报社写稿,一篇的稿酬相当于养路工人一个月的薪水。

虽说苏联成立后很少动笔了,但他的前半生赚的钱,足够他下辈子衣食无忧了,而他晚年最大的乐趣和活动,就是在当时最为著名的“国民餐厅”坐上一天,因而有“国民大公”之称。

和奥列沙一样喜欢去餐厅的还有剧作家维克多.阿尔多夫,除了“国民餐厅”,他更偏爱沙皇时期建造的“大都会”。

如今的大都会

虽说他们没有透露自己具体的收入数额,但另一个作家鲍里斯.皮利尼亚克却直白的告诉大家,他一个月可以赚到3200卢布,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的十倍左右,尽管交税后到手只有2000卢布,但依旧算得上高薪。

鲍里斯.皮利尼亚克

另一位翻译家玛琳娜.茨维塔耶娃就少了一点,因为作品没怎么出版,她每日的工作就是翻译作品,据她所说,在1940年1月15日到6月15日这段时间,她总共获得3840卢布的酬薪,相当于每个月768卢布。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虽然没有鲍里斯.皮利尼亚克多,但却是当时医生的三倍工资。

别看这些作家工资已经够高了,但和剧作家相比,普通作家的薪水似乎也没那么高,为啥?作家给报社是一次性的稿酬,而剧作家的作品可以在各个剧院上演,这收入就不菲了。

比如著名剧作家尼古拉.波戈金,他写过一本描写十月革命的作品叫《带枪的人》,由于过于火爆,几乎苏联各地都在上演他的作品,甚至到了1938年被改成了同名电影,成为苏联经典电影之一。

《带枪的人》国内演出剧照

靠着这份作品,他每个月可以获得40000卢布的收入。

除了作家,足球运动员也是高收入群体。

1941年2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列夫.梅赫利斯签署一份命令,命令规定,高级教练一个月工资1200-1500卢布,一级足球运动员和二级足球运动员可以拿1200卢布,至于三级足球运动员,也就是替补,可以拿800卢布。

建立莫斯科斯巴达克队的斯塔罗斯丁四兄弟

这样的工资相当丰厚了,也让普通足球运动员衣食无忧,不过在足球明星面前,这点钱根本不够看,毕竟踢一场灰色球赛,就可以拿到500卢布。

说完了作家群体,我们在看看演员。

事实上,演员赚的钱可比作家容易多了,比如作家米哈尼尔.左琴科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赚了2000卢布,而一个名叫弗拉基米尔.亨金的演员仅仅三场演出就赚了2000卢布,而他做的事情,仅仅登台朗诵罢了。

这是当时苏联演员收入的一个缩影。

巴黎:演员们的购物天堂

既然赚了这么多钱,自然得好好享受一番才是。

可惜当时苏联工业刚刚起步没多久,消费品对于这些高收入群体来说,毫无吸引力,甚至有人认为,苏联产品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都是劣质品。

既然苏联买不到,那就趁着出国的机会去购买海外产品,而当时繁华的巴黎就是他们首选的购物天堂。

三十年代巴黎街头

在巴黎,漂亮的外套、裙子、面纱、鳄鱼皮包、镯子、帽插羽毛、腰带、香粉、睫毛膏等等,都是他们必买的产品,而且买这些昂贵的货物,他们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比如演员奥莉加.克尼佩尔-契诃娃,1938年在巴黎巡演期间,豪掷1075法郎买了一件外套、两顶帽子和若干的内衣。

奥莉加.克尼佩尔-契诃娃

要知道,当时卢比和法郎的汇率约为1:4.3左右,相当于花了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买了几件衣服。

而其他演员也是如此,纷纷趁这个机会抢购不耐用却非常奢华的金银线头巾,无他,就是好看!

虽说苏联的衣服款式不那么出色,但可以找私人裁缝,三十年代私人裁缝的地位堪比私人医生,因而不少人拿着昂贵的面料寻找私人裁缝进行定制。

而当时最受欢迎的私人裁缝,莫过于有“俄罗斯香奈儿”之称的娜杰日达.拉玛诺娃,而奥莉加.克尼佩尔-契诃娃也是她的常客。

娜杰日达.拉玛诺娃

除了衣服之外,她们对于各种珠宝也情有独钟。

相信大家听过《喀秋莎》这个经典的歌曲,演唱这首歌的就是苏联著名的歌唱家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在战前,丽基雅·鲁斯兰诺娃的声望达到了巅峰,收入自然高的不得了。

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而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各种金银珠宝,什么钻石、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珍珠等等,都是她最爱的藏品,而她的第三任丈夫是著名的幽默演员米哈伊尔.加尔卡维,他的爱好是喜欢收藏各种古玩、圣像和俄罗斯名家画作,以至于他们家里,可以看一座小型的艺术博物馆。

豪华餐厅,想吃就吃

和劣质产品不同,苏联的高级餐厅水准一向很高。

茨维塔耶娃表示,她时常去街上购买罗克福尔奶酪、卡芒贝尔软奶酪、林堡奶酪、螃蟹、鲟鱼、鲟鱼、猪肉、香肠和培根等等。

吃饭中

虽然东西很贵,也仅有少数人能消费起,但她依旧乐此不疲的购买。

除此之外,去高档餐厅吃饭,也是显示他们身份和地位的地方。

前面说的“国民餐厅”,一顿四道菜的正餐,价值13卢布,三道菜不低于11卢布,即便如此,这些餐厅门口向来都是门庭若市,尤其是晚上。

夜幕降临,工程师、科学家、演员等等有些钱的人,带着他们的女伴来到这里吃饭,以至于人数太多,不得不选择和别人拼桌。

阿拉格维餐厅现在依旧在

而战前,莫斯科每一家高档餐厅都有自己独特的菜单和装修,但他们的风头,通通被1940年5月7日开的“阿拉戈维”餐厅压了下去,并成为当时莫斯科最贵也是最为著名的餐厅。

阿拉戈维主打格鲁吉亚菜,食材都是从格鲁吉亚运过来,一顿不错的双人晚餐大概需要10-15卢布之间,看起来价格和其他餐厅差不多,但由于过于火爆,加上需要一定身份才能进入,一度让预定费比餐费还要高。

尽管有了阿拉戈维,但其他餐厅也不甘示弱,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举办一些主题节目,邀请乐队、舞团前来表演,甚至通宵达旦,让人流连忘返。

豪车、疗养院:隔绝普通人之外的奢侈生活

在苏联汽车工业还在起步的时候,私家车绝对是奢侈品里的奢侈品,在当时普通官员都坐着公务车的时候,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首席演员米哈尼尔.加博维奇已经有了属于一辆自己的小车。

同样,作家也有,比如鲍里斯,此前他曾经开着敞篷车送人去莫斯科,结果在集体农庄附近抛锚,差点被集体农庄农民打死,毕竟在他们眼里,有车=贵族,好在鲍里斯逃过一劫。

虽说不知道当时一辆车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但1946年出产的最便宜的莫斯科人-401当时的售价是9000卢布,尽管卢布在战后的贬值,加上战前苏联很多汽车都是进口的,更别说敞篷车了,可以说,不是普通人消费起的。

莫斯科人-401

除了私人轿车,苏联当时也有不少出租车,坐出租车,也是当时社会地位的标志。

毕竟出租车不会去工人宿舍区拉客,也不会去集体农庄等生意,他们每天要么去豪华宾馆等候,要么就去大剧院,然后带着他们驶向豪华公寓和疗养院。

是的,他们还可以在疗养院过着舒服的日子。

前面说的奥莉加.克尼佩尔-契诃娃就是其中一员,奥莉加曾经在和友人的信中说过,她经常在莫斯科著名的疗养地巴尔维哈度假治疗。

巴尔维哈这里有旧庄园和城堡,疗养院规模相当大,森林环绕,百花盛开,每天提供鳟鱼、铁签子烤肉、各种馅饼。

而普通的黑面包,她几乎不碰,并且每天还要吃上两块糖。

要知道当时,黑面包可是苏联几百万人果腹的主食,而在奥莉加眼里,完全不是能吃的玩意。

苏联疗养院

有人说,奥莉加有钱,自然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

但问题是,战争期间,她也是如此。

1945年4月,尽管苏联开始大反攻了,二战也接近尾声了,但莫斯科这个大后方对于糖、谷物和油脂依旧进行票证供应制。

普通工人一天800克黑面包、普通职员一天600克黑面包、孩子和老人一天400克面包。

但奥莉加呢?每天八点钟起来,有专门的按摩师给她按压,十点半吃早餐,有两盘小菜、奶油咖啡、优质黑面包以及黄油。

午餐和晚餐之前,会有人送菜单让她挑选,包括奶油大馅饼、果冻、汤羹、各种熟食、鳕鱼以及精致的素菜。

如此丰盛,就连奥莉加都自嘲自己每天活得像地主婆一样。

是啊,能不像地主婆吗?前线战士奋勇杀敌,她在后方享受岁月静好。

虽说有不少人写过二战前后普通人的生活以及苏军的生活,但甚少写这些上等人的生活,战前他们收入丰厚,生活奢侈,战争期间,依旧衣食无忧,和普通人一比,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2 阅读: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