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补谥,堪称南明时期最无厘头操作,没有之一

梨评历史 2024-12-21 18:04:35

自古以来,国人讲究一个盖棺定论,即人死后会对其一生的功过进行评判,而在古代,最为典型的方式就是用一个谥号,上至帝王,下至文武百官,谥号就是对其一生功过的评定,因而历朝历代,对于谥号的赐予和评定都是极为慎重的。

但在短命的弘光朝,弘光帝前前后后对几百人进行补谥,甚至改谥,不仅涉及了崇祯朝,更甚至涉及了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就连朱棣之后一直讳莫如深的朱标子孙一同平反追谥。

谥号,是每一位大臣梦想的事情

可以说,弘光补谥,堪称南明时期最无厘头操作,没有之一。

当然弘光补谥,纯粹是被逼无奈,一开始只是涉及了福潞之争,为了证明继位合法性而已,但后面几次补谥,越补越离谱,最终彻底成为滥觞。

先说福潞之争。

崇祯自缢后,太子、二王接连失踪,所以皇位必然要从明光宗的兄弟支系里找,也就是万历的其他子孙。

万历有八个儿子,长子是明光宗,次子已经夭折,按照《皇明祖训》,由第三子福王朱常洵接位,但朱常洵已死,那么其儿子朱由崧伦序最正,是最合适的即位人选。

但在万历的储君之争中,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东林党因为力挺明光宗,早就得罪了福王系,朱常洵儿子继位,怕不是要反攻倒算,因而明知道朱由崧最合适,但这帮人就是不乐意。

朱由崧

因而以前礼部侍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人士一边抹黑朱由崧的人品,一边商量立潞王朱常淓为帝,朱常淓是万历的侄子,在万历还有子嗣的情况下,明显不太适合。

但在东林的力挺之下,立潞王的呼声越来越大,两边人马搞的不可开交,最终商议折中一下,立万历另一个孙子桂王朱常瀛为帝。

桂王在广西,来南京需要点日子,趁这个机会,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联合拥有兵权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强行拥立朱由崧为帝。

至于其他人还在眼巴巴等着桂王来呢,为了给桂王造势,继续联名抹黑朱由崧,谁知这些内容都被马士英拿到,马士英心知在武将的支持下,朱由崧必然登基,就以此书信为要挟,逼迫江南士大夫承认。

史可法是当时南京文官之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至此,朱由崧顺利上位。

但因为南京诸臣没事搞福潞之争,让朱由崧的上位平添了无数波折,甚至还有不少造谣的黑料,而为了自证合法性,朱由崧只能靠补谥,来增加自身合法性以及聚拢人心的操作。

所以,弘光第一次补谥,纯属无奈。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二日,朱由崧先监国,十四日称帝,称帝不久,太仆寺少卿万元吉就建议追谥北京殉国的大臣。

当初城破的时候,不少大臣都自杀殉国,这些人也是南明标榜自身正义性的基石,追谥他们,是凝聚人心的必要手段,也是弘光目前最为需要的,所以这个建议刚刚提出,弘光就下诏:“恤北都殉难诸臣!”

在这批追谥的大臣众,包括了左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宣府、大同巡抚卫璟瑗、朱之冯,总督卢象升等人。

除此之外,在崇祯时期下狱、遣戍的重臣如吴甡、钱龙锡、何如宠、邵捷春、耿如杞、陈于廷都翻了案,顺带着又削了温体仁的谥号。

这次补谥的操作其实并没有问题的,这些人要么战死或者殉国,要么因党争失败下狱,要么就是背锅,为他们翻案和追赠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很快,弘光君臣就玩了一个骚操作:追复朱标的帝号、追谥建文帝和景泰帝。

这三个人,算是大明几百年来遗留的历史问题了。

朱标病逝后,悲伤的朱元璋给儿子上了“懿文”的谥号,后建文帝继位,追封老爸为明兴宗孝康皇帝。

朱标

但这个孝康皇帝没戴几年,就被朱棣给削了,至此以后,朱标依旧冠以“懿文太子”。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对于朱标及其子孙的处理还是非常严格的,但明英宗驾崩前,给建庶人问题松了绑。

而在明孝宗时期,不少大臣开始上书,要给方孝孺、齐泰等人平反昭雪,甚至要恢复建文的年号。

但恢复年号过于惊世骇俗,一直拖到万历时期,才正式恢复了建文年号,当然朱标的还是懿文太子。

至于景泰帝,明宪宗继位后,就给叔叔恢复了谥号,当然谥号字数只有一半。

所以在弘光这里,算是问题都得到了松绑,因而他也好人做到底,给这三位补上了全套庙、谥,算是彻底平反了。

注:朱标恢复帝谥,为兴宗孝康皇帝;朱允炆为惠宗让皇帝;朱祁钰为代宗景皇帝。

毕竟建文帝的统治中心在南京,江南对朱标和朱允炆还是颇有好感的,给他们平反,也是出于拉拢江南人心的原因。

既然大明最为核心的两个问题都翻案了,其他一些忤逆君上的案子也开始平反。

比如被朱元璋杀的开国功臣如李善长、傅友德、冯胜等人,也得到了追谥。

开国皇帝杀的人平反,那么为朱棣时期被杀的建文诸臣也不是事儿。

九月十三日,弘光下诏追赠建文朝七十五位文臣、十七位武将,加上其他共有两百余人。

其中,方孝孺获得文臣顶级谥号“文正”,而齐泰则追谥“节愍”,武将方面,铁铉谥“忠襄”、徐辉祖谥“忠贞”等等。

方孝孺

而在追谥建文旧臣的同时,先削了大学士胡广“文穆”的谥号,又追赠左都御史陈瑛“丑厉”谥号。

这两个人是谁呢?

胡广是建文帝钦点的状元,就是这位状元,在靖难的时候,和解缙一起,率先投降,而陈瑛则是在永乐朝负责清算建文旧臣的,是朱棣的白手套。

弘光这次算是解决建文一朝历史遗留问题,但问题是,这么操作有些离谱。

毕竟弘光朝君臣大张旗鼓追谥和平反建文帝君臣,就差明着说建文帝是正统了,但如今建文君臣是正统,又贬斥帮助燕王的臣子,称为逆贼,岂不是意味着朱棣也是逆贼了?

既然朱棣是逆贼,那弘光政权的合法性又从哪里来呢?

这帮人也就欺负北方勋贵被一锅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建文帝后人打了回来呢。

更何况,现在最要紧的是迎敌,而不是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但弘光一边给李善长、冯胜追谥,一边给建文旧臣正名,左右狂扇老祖宗的脸。

一边给李善长、冯胜追谥,一边给建文旧臣正名

此后,弘光朝又对历朝冤案进行平反,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离谱了,他要为“三案被罪诸臣刘廷元等二十人谥荫”。

这个刘廷元是谁呢?是万历朝浙党的党魁,也是万历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主审,后遭到削职。

到了天启年间,因为攀上了魏忠贤的关系,得以官复原职。

天启朝春风得意,但随后崇祯朝清算阉党,刘廷元被削职为民。

按理说刘廷元已经被崇祯定了性,况且和东林人不对付,就算要平反,也轮不到他,但为何还会翻案呢?

原来马士英让一个叫杨维垣人官复原职了,此人是魏忠贤麾下徐大化的表侄,且和阮大铖关系不错。

这个人也是首鼠两端,阉党势大的时候,诋毁劾奏东林不遗余力,崇祯继位后,看到阉党要崩,立马掉头进攻阉党。

但毕竟攻击过东林,始终被惦记着,时候被定为逆案人员之一,获得了遣戍待遇。

但没想到时来运转,居然受到马士英赏识得以官复原职。

马士英

因而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翻案,将颠倒的历史再颠倒回去,不仅反对对东林六君子杨涟等人褒赠,认为他们罪有应得,更要为魏忠贤负责的《三朝要典》翻案。

除此之外,就要对钦定逆案一帮同僚们翻案,让弘光再钦定他们不是逆案人员。

这么一通操作,是刘廷元、霍维华等六位逆案人员享受了一把忠臣追谥的待遇。

事情到了这里,大家看明白了吧,这哪里是补谥?分明是明末当争的再延续罢了!

翻案风波后,弘光君臣又想起了建文的兄弟子侄还没谥号,于是又来了一次补谥,相比之前,这件事算是很正常了。

既然朱允炆都恢复庙号谥号了,那他的实录也要搞起来。

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初十日,《惠宗实录》正式开修。

但这些都和后面给崇祯上庙号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弘光继位后,就开始商议崇祯的庙号和谥号了,经过一番商量,大学士高宏图定崇祯庙号为“思宗”,谥号“烈”,为思宗烈皇帝。

但随着逆案人员纷纷被翻案,想要找事打击东林,忻城伯赵之龙率先上书,说“思”不是什么好的庙号,是刘禅死后的谥号,刘禅投降,但先帝(崇祯)是守死社稷之主,远非刘禅可比。

用“思”字,难道你们找机会贬低先帝?贬低朝廷?所以,这个“思”字,断不可用。

实际上赵之龙哪里懂什么谥号庙号,本来就目不识丁的一个人,他的背后,就是别人授意而已。

崇祯

这东林能忍?双方吵吵闹闹,各种扣帽子、使绊子、拆台子、砸场子,闹了数月,最后弘光要和稀泥,表示“庙号思宗,系卿恭拟。考据典则,各极徽隆,不必改!”

算是暂时终结这个话题。

但没想到,清朝也给崇祯一个“怀宗”的庙号,“思”同“怀”,大明岂能和蛮夷一样的追赠?然后又是一轮扯皮。

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二十一,将崇祯庙号改为“毅宗”。

这让一帮反东林的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再接再厉,到了四月初八日,所有逆案人员,死了的赠官祭葬,活着的官复原职,算是彻底翻案了。

一帮人弹冠相庆的时候,左良玉死在了九江,其儿子左梦庚正在猛攻安庆,清军则大军南下攻打淮南。

一个月后,弘光朝廷覆灭。

4 阅读: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