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以一场惊心动魄的暴跌为投资者按下重启键。三大指数集体重挫逾7%,创业板更是遭遇史诗级暴跌,单日跌幅达12%,再现千股跌停的惨烈景象。
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看似突兀,实则暗合全球经济动荡的脉搏。当我们将视线投向太平洋彼岸,会发现这场风暴的种子早已在华盛顿的政治博弈中悄然生根。

本轮全球股灾的导火索,正是特朗普政府4月2日祭出的“对等关税”政策。这项针对各国3.3万亿美元进口商品的加税计划,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波及全球。
关税推高进口成本,企业为维持利润被迫转嫁成本,终端消费需求受抑制,进而冲击企业盈利预期。当美国消费者收紧钱包,全球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将感受到寒意——从亚洲工厂到欧洲港口,从大宗商品到科技公司,无一能独善其身。

早在上周的后两个交易日,多国股市已开启狂跌模式,4月7日的A股大跌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面对全球股市的集体跳水,市场开始揣测金融危机幽灵是否正在逼近。但深入分析显示,当前局势与2008年危机存在本质差异。金融危机通常需要经济危机作为触发点,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像精心设计的谈判策略,而非自我毁灭的经济武器。
这位深谙交易艺术的商人总统,可能正重演其惯用的“漫天要价”伎俩:先抛出极端关税方案作为谈判筹码,再通过后续谈判逐步收窄打击范围。

越南的最新动向颇具示范效应。该国领导人迅速与特朗普达成初步共识,以对美零关税、便利美国企业投资等方式换得特朗普下调“对等关税”。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预计将在日韩、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间复制。欧盟已释放明确信号,愿意通过降低汽车关税、扩大进口美国商品来换取关税豁免。这种一对一的谈判模式,将有效缓解关税政策的实际冲击,避免全球经济陷入全面衰退。
金融市场在经历短期恐慌后,或将迎来修复窗口。特朗普团队深谙资本规律,其政策目标并非摧毁现有经济秩序,而是通过制造压力促使制造业回流。当各国在谈判桌上作出让步,关税政策自然失去持续施压的必要性。这种策略在2018年的的关税战中已见端倪,哪怕是针对我们后来也豁免了大量商品的高关税。

相较于关税政策的可控性,美联储与特朗普的货币政策博弈更具不确定性。
这对昔日盟友的公开对立,正成为影响全球资本流动的关键变量。特朗普频频施压美联储降息,其逻辑链条清晰,降息可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同时减轻政府债务压力。但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保持定力,坚持通胀目标制。
双方角力的深层矛盾,折射出美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深层裂变。特朗普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利益集团,渴望通过弱势美元扩大出口规模;美联储则肩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使命,担心降息可能重燃通胀压力。
因此,短期来看美国总统和美联储的博弈是决定金融市场能否企稳的关键。

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在危机时刻展现过灵活身段。2020年疫情暴发后,央行迅速启动无限量宽松政策,大幅降息的同时启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QE)。可以预见,若经济数据持续恶化,鲍威尔也顶不住,将毫不犹豫地调整政策立场。
一场无形的博弈早已在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悄然展开。在“对等关税”举措宣布仅两天后,特朗普便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直言当下正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推动降息的绝佳契机。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然而,鲍威尔却始终保持着沉稳的姿态,不为所动,他坚称在关税问题尚未明朗之际,调整货币政策“尚为时过早”。

这场博弈显然不会就此停歇。可以预见的是,鲍威尔并非是那种固执己见、一成不变之人,一旦他察觉到经济形势出现异样,必然会迅速采取行动,果断降息。
按照既定日程,美联储的下一次议息会议将在5月举行。通常情况下,降息举措最早也要等到那时才有可能提上议程。不过,美联储也拥有在形势紧迫时召开临时会议商讨利率政策的权力。接下来,就要看鲍威尔如何应对当前局势以及特朗普的施压手段究竟能有多“凶”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