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扈氏是夏朝12个核心氏族之一,来自哪里,为什么夏启要讨伐他们
夏启继位后,有扈氏不甘示弱,这一事件拉开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战争的帷幕。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夏启的父亲大禹去世后,夏启继位为帝。启成为夏朝的统治者后,立即面临一场严重的叛乱——有扈氏不服其统治,大战随之展开。

有扈氏,关于这一氏族的起源及背景,学界至今仍存有争议。许多史料提及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文解字》中提及,夏后氏是同姓诸侯,而许慎直言不讳地写到,“扈,夏后同姓所封。”从这些记载来看,有扈氏可能与夏启同为夏后氏,甚至有学者如高诱和梁玉绳等人,认为有扈氏可能是夏启的庶兄,这种说法在许多古籍中都有提到,例如《淮南子》和《金楼子》等。

觉得有扈氏与夏启有血缘关系的另一支理论,认为大禹不仅有一妻娶自涂山氏,还有其他配偶,并由此生了一些儿女,这些孩子中的一部分成为氏族首领,这也使得有扈氏与夏启之间产生了权力争夺。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有扈氏是祝融的后裔。《潜夫论 志氏姓》以及《国语 郑语》中,记载了祝融的子孙以己姓为主,其中包含有扈氏。这种看法虽然较为孤立,但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让人们对有扈氏的起源有了更多的理解。
不同于以上提到的,有扈氏还有可能是属于东夷少昊部落的后裔。《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提到“九扈为九农正”,著名学者顾颉刚认为,有扈氏即是这“九扈”中的一支,指东夷少昊部落的一个部族,具嬴姓。少昊部落以鸟为图腾,这与《论衡 偶会》中讲述的鸟为禹耕地的记载不谋而合,暗示了大禹可能在少昊部落有后代,因此也可能有庶子成为有扈氏。

了解了有扈氏的背景后,夏启与有扈氏之间的冲突及其原因便清晰了许多。根据《韩非子》和《竹书纪年》的记载,大禹原本传位于益,但启通过争斗取得了帝位,这不仅引起有扈氏的不满,同时使得两个氏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吴起在《吴子》中提到,有扈氏的首领年轻气盛,好战成性,使得这个本来占据一定地位的氏族丧失了自己的社稷,也就是丧失了其对于帝位的正当权利。
战争爆发的地点甘地,根据《吕氏春秋集释》中的解读,应该是一处甘水之滨,它位于今河南荥阳。这个地方不仅是夏启与有扈氏大战之地,还是启发布讨伐檄文《甘誓》之处。史书《史记 夏本纪》讲述了这场甘地之战的经过:夏启在甘地与有扈氏展开激战,最终夏启获胜,有扈氏彻底被消灭,天下诸侯因而尽皆来朝。
有扈氏来自何处呢?《括地志》和《地理志》提到,有扈氏本夏之后,这一信息指出有扈氏位于今陕西西安市的鄠邑区。尽管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如顾颉刚和钱穆等,更倾向于认为有扈氏活动的区域在河南省原阳县及其附近,这一观点基于《左传》中关于扈地的描述和考古地理的推断。根据史书《竹书纪年》的记载,这个区域也正是一些古老部族的活动中心,如晋出公时期的河绝于扈及文公时期诸侯盟于扈等。
在有扈氏败亡之后,其部族的一部分迁徙至洛阳,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甘城也成为他们新的居住地,这可能也是陕西户县成为有扈氏居住地的历史传承原因。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夏启的统治命运,还深刻影响了夏朝的政治格局。
综上所述,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争,是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尽管关于有扈氏起源的争议仍在,但通过不同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起冲突的背景与过程。这场战争不仅析出了复杂的亲缘与政治关系,也揭示了早期氏族社会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为我们了解远古中国的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视界频道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