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山: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一生砍300多个脑袋,晚年悲惨凄凉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5-01-26 03:51:28

清朝末年,邓海山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彼时,国家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邓海山的家庭更是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在他还未成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无情地夺走了父母的生命,只留下他孤苦伶仃一人。失去了父母的庇护,邓海山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为了生存,他尝试过各种苦力活,为地主家打工,在作坊里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一次偶然的机会,邓海山听闻当地知名刽子手佟绍箕正在招收徒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刽子手虽然是个令人畏惧且不被看好的职业,但却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走投无路的邓海山找到佟绍箕,表达了自己想要拜师学艺的愿望。佟绍箕见他身材魁梧,且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便决定对他进行一番考验。

当地有一座被传得神乎其神的 “鬼宅”,据说里面时常传出诡异的声响,常人不敢靠近。佟绍箕让邓海山在 “鬼宅” 中留宿一夜,以此来检验他的胆量。那一夜,对邓海山来说无比漫长。“鬼宅” 内阴森恐怖,四周弥漫着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息,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他。但邓海山咬紧牙关,强忍着内心的恐惧,熬过了这艰难的一夜。第二天清晨,当他神清气爽地出现在佟绍箕面前时,佟绍箕对他的胆量颇为赞赏,决定收他为徒。

成为佟绍箕的徒弟后,邓海山开始了艰苦的刽子手训练生涯。刽子手这一行,不仅需要强大的体力,更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佟绍箕先教邓海山认识行刑用的大刀,这把大刀重达几十斤,一般人挥舞起来都十分吃力。佟绍箕告诉邓海山,砍头是一项技术活,人的颈椎骨坚硬,不仅刀要锋利,砍的方法更重要。为了让邓海山掌握挥刀技巧,佟绍箕让他从最基础的练习开始。

最初,邓海山的练习对象是冬瓜。佟绍箕会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要求邓海山必须沿着这条线将冬瓜一刀砍成两半,而且断面要平整光滑。邓海山每天都反复练习,从最初的砍得歪歪扭扭,到后来能够精准地沿着线条砍下。随着练习的深入,佟绍箕又让邓海山练习砍香灰。这是一项更为精细的训练,要求邓海山一刀下去,香不能断,但火要熄灭。这不仅考验他的眼力,更考验他的手力和控制力。邓海山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失败,但他从未放弃。

在练习刀法的同时,佟绍箕还会带邓海山去刑场观摩真实的行刑过程。第一次看到血腥的场景,邓海山感到一阵恶心和恐惧,双腿忍不住颤抖。但佟绍箕告诉他,作为一名刽子手,必须要克服内心的恐惧,要做到心如止水。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邓海山的技艺日益精湛。他的刀法越来越娴熟,心理素质也越来越强大。终于,在佟绍箕的认可下,邓海山出师了,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刽子手。

出师后的邓海山,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在刽子手这个行业里迅速崭露头角。每次行刑,他都能做到干净利落,一刀毙命,减少犯人的痛苦。他的名声逐渐传开,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在当时,刽子手砍一颗脑袋,官府会支付二两银子的酬劳,这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外,犯人的家属为了让亲人在行刑时少受痛苦,常常会私下给邓海山送一些钱财和礼品,希望他能够手下留情。邓海山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为温饱发愁,甚至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海山斩杀的犯人越来越多,他逐渐接近了刽子手行业里一个不成文的禁忌 —— 杀人不过百。据说,砍头超过一百个,就会遭到报应,断子绝孙。当邓海山砍到第九十九个人时,有人好心提醒他,让他遵守行规,及时收手。但此时的邓海山,已经被金钱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他习惯了这种高收入的生活,也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谋生手段。他在内心深处不断挣扎,最终,贪婪战胜了理智。

当再次接到行刑任务时,邓海山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提刀出门。出门前,他对着祖师爷皋陶的画像三叩首,祈求祖师爷宽恕他的破戒之举。从那以后,邓海山彻底打破了行规,他的双手沾满了越来越多的鲜血,成为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据统计,邓海山一生共计斩首 300 余人,创下了令人震惊的纪录。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14 年,北京政府颁布《惩治盗匪法》,规定死刑需用枪毙,斩首这一古老的刑罚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邓海山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个刽子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刽子手。

斩首这一刑法被取缔后,邓海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由于长期从事刽子手的工作,他没有其他技能,很难找到新的工作。邓海山的积蓄很快就被挥霍一空,他的生活陷入了贫困和绝望之中。他从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变成了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他沿街乞讨,行人们见了他这张杀人不眨眼的脸,都避之不及。他的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他一生都没有成家,也没有子女。

邓海山的晚年,常常被噩梦惊醒。那些被他斩杀的犯人的面孔,时常在他的梦中浮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恨和不甘。邓海山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他意识到自己的贪婪和欲望,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25 年的一个夜晚,邓海山在长沙县郊外的路边孤独地死去。他死时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衣衫褴褛,身边没有一个人。他的一生,就这样在孤独和痛苦中画上了句号。

0 阅读:0

桠沙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