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有网友反映上海一家名为“Doi Coffee”的咖啡厅的店名及商品名不雅,有用三俗主题进行营销的嫌疑。原本以为是巧合,毕竟关于“缩略词”的意义,在不同场合、不同指向、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解释。可看到菜单上的品名后,就觉得这位网友并非毫无根据。
我们不妨来看看菜单上的品名。“Doi美式”的“Doi”如果不从隐晦向理解,从店名“Doi Coffee”向理解也是能说通的。但是当“后入拿铁”、“就柠有瘾”、“情趣浓缩”这些品名映入眼帘后。但凡有点性意识的人,都会觉得“有点污”。另外,结合门店LOGO为红色唇印,总体上来看,可谓是成体系的。
只是我们说“有点污”,是不是就绝对低俗了?其实也不一定。但是让人更反感的是,当有人在咖啡厅的网上店铺下评论称:“这是什么风气,不知道这样命名的咖啡都是什么人在喝?”店家竟然回应称,该网友未到店买过咖啡,是恶意差评或同行差评,只有低俗的人才会想到低俗文化,上海是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反驳逻辑好像也是对的。可也只是基于纯粹文化辩论层面可以站住脚。而作为经营行为,考虑到较强的公共属性,是要尽量避免三俗的。甚至可以这么讲,就算玩擦边,也是要蜻蜓点水,不能成体系的大搞特搞。
换言之,咖啡厅的店名叫“Doi Coffee”,主打品叫“Doi美式”,即便有人觉得不对劲,那也是那个人的问题。因为“Doi”只是个代号,没有更多辅助说明和特别强化下,可以有更多元的意义表达。可问题是,不仅门店LOGO为红色唇印,关键是品名都很容易让人往“有点污”那个“Doi ”想。如此之下,有人提出质疑自然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作为商家,只要大多数人觉得没问题,市场监督管理局觉得没问题,该干嘛就干嘛。至于有人质疑,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基于事实辩论和回应就行,没必要上来就把质疑者打成低俗派。
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感觉不买“Doi Coffee”的人就低俗了,或是起码算是老古板。这样说虽然不绝对合适,但是从店家的回应来看,确实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甚至都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
店家说“上海是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也好,“这是正常文化”也罢,从表达上来讲很难辩驳,因为谁也没法否定这个事实。但是我们说回“Doi Coffee”这个咖啡厅的店名和以上两句话的逻辑,一定要搞清楚,自由不等于低俗、开放不等于低俗、包容不等于低俗。
换句话说,自由也是有底线的,开放也是有边界的,包容也是有尺度的。不是说“上海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式经营思路也能完全落地。所以,就凭店家这般回应,被舆论层面一哄而上质疑围攻,也是可预料的事情。
当然,这也只是舆论反响层面的问题。回到经营层面,关键还看市场监督管理局怎么定性。可能从字面意思上,“Doi ”和“后入”也能讲通,但是放到具体语境中,尤其是成人文化下,肯定是会被“肆意联想”的。
这其实也没什么,关键是咖啡作为饮品,并非只是成人群体在消费。如此之下,在命名品名时自然需要关照未成年人,甚至作为对城市文化的关照,也要尽量温婉一些。说实话,表达成人文化,也不是非得搞这类擦边操作,也可以往更细腻的精神契合层面花心思。
所以,对于店家来讲,看到所谓质疑的、批评的、不友好的言论,最该干的事是先听取下来,而后根据不同的意见综合考虑该不该修正,而不是上来就跟质疑者打嘴仗。最关键是打嘴仗就打嘴仗,不该拿“只有低俗的人才能想到低俗的文化”这种拿捏话语对质疑者进行封印。
因为这样一说,意味着已经不再就事论事,而是上升到谁高雅、谁低俗的人格攻击范畴。平心而论,“这是什么风气,不知道这样命名的咖啡都是什么人在喝?”也算不上什么刺耳的话,最多算是一种基于不理解的发问,而作为店家如果能较为婉转的回应,就如店名、品名、LOGO那般懂人性,想必也不会遭到如此大的舆论反噬。一言以蔽之,产品经理发力过猛,店家客服功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