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毕业女生饿死出租屋”?这事除了人物性别外,可能都是编的

毒鸡汤鸡哥 2024-08-21 19:38:37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01

这两天,一篇文章在全国网友的朋友圈里疯狂刷屏,然后又突然销声匿迹,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首发账号是一个叫“贞观”的自媒体公众号。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房东的视角来写的,说的是他的一位租客被发现死在出租屋里,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败,他在配合警方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死亡的女孩令人唏嘘的人生。

简单概括,就是这名女孩出生在贫困的宁夏山村,村里前几年才脱贫,而生性要强的女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在北京的211大学。

本以为可以考公衣锦还乡,但每次都是笔试第一,面试不通过,蹉跎多年,和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一直到了33岁,独自一人来到西安(后来辟谣是周边市县)找工作,房租也是母亲找朋友凑的,后来母亲连1000块钱的生活费都凑不齐给她了,她便拉黑了家里人,独自一人在出租屋里死去,事后民警推测很有可能是饿死。

在她去世后,房东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愕然、愤怒(毕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但后来变成了唏嘘和同情,尤其在见到女孩的父亲把她的骨灰和遗物像垃圾一样扔掉之后,那种复杂的心情到达了顶峰。

这样一篇文章里面,结合了很多元素,有女孩自身的性格悲剧,有西北农村封闭习俗和贫困的原生家庭造成的命运悲剧,有笔试第一却永远当不了公务员的社会悲剧,还有一些没有明说,却发人深思的弦外之音:为什么一个有手有脚的年轻人会饿死?

一篇不算很长的故事,结合了文学创作中几乎所有的悲剧形式,也就难怪文章一夜之间传遍了全网,从流量的角度来说,就是火了。

不过一个悲剧故事火了,有时不算是什么好事情,果不其然,质疑的声音很快就盖过了故事本身:饿死这事在中国实在太离谱了,几乎是个但凡有手就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说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个33岁的211毕业生。

就算考不到公,出门摇个奶茶,或者去麦当劳端个盘子,也不至于饿死吧?就算她社恐不想出门,网上的兼职也比比皆是,养活一个人还是够的。如果饿死真的属实,那就不是她个人的问题了,当地社区、公安同样有失职失察的责任。

而且嗅觉敏锐的网友们可能会注意到,这个故事的画风和内容似曾相识,有点像之前网上被骂得很多的某恨国女润去日本然后饿死,以及多年前咪蒙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低配混合版。

这样一个故事,真的可信吗?

02

老实说,在第一次看到这件事情上热搜的时候,我的感受是有点愕然的,因为我觉得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事情,更别说值得上热搜。

我之前并没听说过那个名为“贞观”的公众号,但作为一个日常以看公众号文章为消遣的人,我几乎是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故事的属性,叫做“非虚构写作”。

这是近年来很火的一种文学题材,介于普通的纯虚构故事,以及真实的新闻报道之间,属于“大概是有这么一件事”的程度,但它的本质依然是故事而不是纪实,里面的情节不一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我”也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人。

就拿今天这篇文章来说,写文章的不一定真的就是死者的房东,可以是房东口述一些情节,然后文章的作者以此为根据进行写作,甚至作者都不需要接触房东这个人,只是在网上看到房东的帖子,然后自己开脑洞补全其他细节。

总之,非虚构写作里面的“非虚构”,并不是说情节完全真实,而是要求人物故事不悬浮,不是动辄打脸复仇的那种纯虚构爽文,至于具体情节,有大致的真实架构就行,细节根本没人考究。

如今网上有很多专门写这种非虚构故事的账号,自然也有专门写作非虚构故事的作者,比如前面提到过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咪蒙团队一直坚称“核心真实”,其实就是在打信息差,混淆非虚构故事和纪实的概念,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被人扒出来是个22岁的实习生,和故事里面的人物完全没有关系。

知道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再去看今天的这篇文章,很多东西就说得通了,首先里面的第一人称是房东,身份就很微妙,属于和主角有有接触,但关系不深的人,就算在故事中,他对死者的大部分了解都是来源于死者家人和民警之口,对死者的死因也只是猜测,而不是确认。

就算文章真的是房东自己写的,就算饿死的原因属实,那造成她饿死的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比如她会不会有什么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只是家人没意识到?比如她在社交上是否有什么重大的缺陷,才导致她总是面试不通过?女孩在现实中给人的印象是怎么样的?文章里全都没有说,甚至房东和死者在线下完全没有接触过,签约也只是通过中介。

这样一个身份,写出来的这样一篇非虚构文学,本身就是经不起推敲的,原作者也没打算让大家去推敲,本来就是一个故事,读完有点感悟就完事了,还真的想当福尔摩斯呢?

所以我感到吃惊,也感到费解,为什么文章火了之后,这么多人去探究事情的真实性,还跑到当地的公安局去询问,甚至跑去死者的家乡采访村民,完全就是南辕北辙。

不管怎样,当地警方最后还是回应了,大致相当于“有这么一件事”,但因为死者家属当时拒绝解剖,所以死因连公安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这其实就很符合非虚构文学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当成故事看可以,但当新闻报道是万万不可的。而根据最新的进展来看,当事公众号“贞观”应该是受到了平台的处罚,不仅文章没了,我刚刚查了一下,连账号都没了,只剩下一个相关联的视频号,没啥人气,上一次更新是四个月前。

当地的警方估计也没打算给出太多后续的回应,毕竟这件事还没闹到非得给说法的地步,而且人已经死了,骨灰都没了,再想深究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这件事情让我最在意的,是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突然非得探究事情的真实性?

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件事,是在微博上,当时一个相关的词条上了热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词条内容大致就是“33岁女子饿死在出租屋”,没有提示是自媒体网文,没有提示是非虚构写作,还有一大堆正规新闻媒体在转发。

热搜榜上出现这样的词条,很容易就会让人误认为是真实事件,就算正文里面有提到“贞观”这个公众号,也没有明说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性本来就是存疑的,导致一大批网友跟风转发评论,还有一大波自媒体薅着里面的吸睛点断章取义,引发了一大场舆论危机。

这就是非虚构文学这个行当最让人担忧的地方,本来它作为一个文学体裁,是有存在的意义的,就是能让普通人写出自己的故事。

比如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有一篇爆文,主人公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老丈人是如何在一个月内从患“小感冒”到病重去世,然后一家人花光积蓄,最后还是没能把人救回来事情,当时是2018年,还没有新冠,这种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悟对读者来说相当具有冲击力。

非虚构文学如果写得好,可比穿越重生宫斗打脸的情节有价值多了,问题在于非虚构文学有几分真几分假,完全取决于作者的良心。

如果故事本身真实性不靠谱,偏偏又有吸睛的元素,被自媒体甚至是官方新闻媒体拿出来炒作的话,无疑就增加了造谣的空间,让本就岌岌可危的舆论环境雪上加霜。

不管是曾经的寒门状元之死,还是现在的“211毕业生饿死出租屋”,本质问题都在这里,关键是要如何解决?

个人认为,谁在制造流量密码,谁就应该付出代价,如果写作非虚构文学的账号需要被封的话,那么当初那些制造词条又无脑转发的新闻媒体,又该当何罪呢?

0 阅读:3

毒鸡汤鸡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