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就近了。
腊八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节点,民间有“过罢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腊八节,离不了煮腊八粥。腊八粥,在家乡的口语是“la bo zhou”。
现在的人们条件好了,物质丰富,每逢腊八熬粥,随便一找,凑个七七八八杂粮,让腊八粥内涵极度丰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腊八节,当天早上,母亲会用地锅做一锅米饭,在米饭里面加上提前泡好的花生米、间或有大枣点缀一下。这腊八的米饭就是我们的腊八粥,尽管它没有一点粥的样子。花生米之所以头天晚上提前泡上,第二天早上已经完全膨胀,米饭做熟后,花生米是面的(软糯)。花生米如果不泡就下锅,米饭做熟后,花生米只筋不面。据小伙伴们说,他们家里是在米饭里放上提前泡好的玉米,这样的米饭会有玉米的清香。

伴随腊八饭的一般是大锅菜,就是白菜、萝卜、豆腐、粉条乱炖。盛上一碗米饭,浇上一勺大锅菜,间或吃到一颗大枣、一粒花生米,对我们就是惊喜。
村民的八宝粥虽然做的不像粥,好像没有一点传统文化内涵,但它却包含鲜明地域特色。
乡亲们的腊八米饭必定要做一大锅,确保一家人都能吃饱还有剩余。剩米饭盛出来,还另有用途。
栽种有枣树的人家,腊八当天,会拿砍刀将枣树主干砍一圈,把米饭涂抹到伤口上,这样可以提高第二年枣树结果产量。你看那些老枣树,树干长的疙疙瘩瘩的,都是多年的伤口留下的疤痕。

老枣树
那时候天气寒冷,剩余的米饭容易保存。每天挖两勺剩米饭,加水稍加煮制便成米粥,这才是腊八粥该有的样子。一般家庭,剩米饭也得吃过一周左右。

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咱们很多节日都与吃有关,过年更应该放开了吃。比如过年的饺子,要从年三十开始包起,初一要吃饺子,初三要吃饺子,初五要吃饺子,初七吃过饺子才到头。直接把白菜饺子吃成酸菜饺子才罢休。春节蒸馍,专门抽一天时间,蒸上个十锅八锅,盛一大簸萝,从腊月二十六吃出正月十六。
“过罢腊八,快咧木法”,赶快准备年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