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亲戚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远

雅旋玩转趣事 2025-01-26 15:26:40

以前交通不便,走(串)个亲戚这一去一回,怎么着得大半天时间。现在人们走亲戚,半天时间能把亲戚走一遍。

小时候,春节走亲戚,从正月初一开始,几乎每天不停歇。

初一那天一般是相好朋友之间相互走动,或者是徒弟瞧师父,或者其他关系的老亲戚之间走动。

走亲戚(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初二就是结婚的闺女走娘家,或者没结婚新女婿要提前瞧一年老岳父,俗称的新客上门。不是亲闺女,也得是侄女、外甥女之类的才能在这天上门走亲戚。

初三是女儿父母一方去世后,要给故去的人上坟烧纸,女儿女婿从此之后不再初二回娘家,改到初三回娘家。初三下午,姨表之间也可以相互走动。

初四,未过门媳妇一般选择初四、初六、初八这几个双日子,到未来公婆家回礼。只不过这个礼是礼节,没过门的媳妇带来礼品,一件都不能留下,婆婆还要封红包。婆婆给的红包金额,一定是岳母封的红包双倍。

初四及之后的日子,才是走其他亲戚的时候。一般人家,亲戚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到初五、初六,基本可以走完亲戚。有些人家,老亲戚比较多,差不多得到初十左右。

走亲戚(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那时候,走亲戚基本靠步行,有小孩儿的人家,拉上架子车,礼品、孩子都装上车。条件好的人家,能骑个自行车,那可方便多了。如果碰上个远路的,吃罢早饭后,背着篮子出发,到了亲戚家,刚好吃午饭。

所以那时候走亲戚,必定中午吃了饭再回去。虽然没有电话,但是长期形成的习惯,哪个亲戚哪一天在谁家吃饭,基本都是固定的。该来的亲戚,一定会来。该准备的饭,尽管准备上,不会等不到人。

大家到齐后,大人孩子一大堆,嘁嘁喳喳一院子。吃饭时,男人一桌子,女人孩子们一桌子。男人们一喝酒,话不由多了起来,越说越带劲,迟迟结束不了。女人怕喝多,一遍遍催,真不行,让孩子催。最后酒欢而散,大家各自回家。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立删。

一两天后,不同的亲戚,又在自己家,或者哪个老表家再次相遇,又一次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相那些拜把子朋友,同学之间,徒弟们聚到师父家里呀,基本不喝翻几个人,结束不酒席。

新女婿第一次上门,或者结婚后第一年上门,岳父家都是很重视的,要找人陪客。新女婿第一次上门,还有带“引客”的。所谓的“引客”,一般由媒人担当,对双方都熟悉,方便中间说话,避免新女婿不懂礼节,在岳父家出丑丢脸,甚至被取消候选女婿资格。结婚前,让准女婿上门走一次亲戚,实际上就是一次检验面试。特别是上桌喝酒后,谈吐人品暴露无遗。有人也真是被考察掉过,我在《新女婿第一次上岳父家走亲戚的奇葩事》一文中有描述。

为啥以前要备年货?亲戚们多,每天都有在家吃饭的客人,不准备酒啊 ,肉啊,青菜干菜什么的,你拿什么招待客人。不到正月初十,集市不开张,供销社不开门,啥也买不到哇!所以每家每户,煮肉、酥肉、下水、丸子,鸡鸭鱼都要有,芹菜、莲菜、蘑菇、木耳银耳,粉条、豆腐、海带样样不少。

年前一进腊月,基本逢集必到,一样一样的,蚂蚁搬家样,慢慢回家弄。年后,每天迎来送往,做做吃吃,洗洗刷刷,忙忙碌碌。那些年,大家过年过的都很充实。

老同事讲过他姑姑家的两个老表,1980年代去他家看他父亲,也就是瞧舅舅。两人提二斤匣果(匣子装的点心,用绳子绑住),当时价格一匣1元左右。两个人走路,快中午时,刚好走到到舅舅家,中午吃顿饭,每人发一块钱压岁钱。两人回去时,舅妈再回一匣果,等于落他两一匣果。那时候走亲戚,真是礼轻情意重。

现代匣果。以前的匣果是长方形盒子,相当于两块砖大小。小孩子没什么零食,经常从匣子里掏点心偷吃。

现在是车也有,路也宽,出门也方便多了,走亲戚一会儿就到家了。出门前先联系,亲戚就在家等着你。到了亲戚家,坐下不超过十分钟,板凳还没有捂热咧,起身就要走。还要赶去下一家,计划一天把亲戚走完,剩下的时间在家休息一下。

现在走亲戚,能留下吃饭的客人,也就是初一相好朋友、同学聚会,初二初三两天闺女回娘家。剩下的其他亲戚们,不能说没有留下吃饭的,即使有,也很少了。人们一见面,问亲戚走完了没有呀?这个说,我一天走完。那个说,没过初三走完了。初三一过,亲戚基本走完,路上也找不到人了。

现在的人们,还有啥年货需要准备的呀?超市不停业,吃啥随时都可以买的到。饭店不关门,真有客人的话,下饭店呗!实际上,下饭店的,同学朋友们居多。你想想,人家都不留下吃饭,那还需要下饭店呀!

许多亲戚虽然每年在春节、麦罢、中秋这些重大节日,还相互走亲戚,但是因为互不留下吃饭,慢慢亲情就会淡化。这就不是距离产生美的情况,距离产生了隔阂。大家各忙各的,一年难得一见,都不知道各自忙什么活儿、经了什么事,见面都没话题说可以聊。不是不想留,是留下没话说,没话可说是最尴尬的事情,所以还是各回各家吧!

为啥许多的老亲戚们,慢慢的就断了来往呢?你看,大多数表兄弟们,等到上一辈子的姑、舅、姨这些老人过世后,基本都是很快就断了来往,在农村叫“断亲”。老表们凑着机会,互相打个招呼一说:都是兄弟姐妹,辈分一样,谁也不用瞧谁了!就这样,就断亲了,从此之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老表们就断了来往。想一下,姑舅姊妹弟兄、姨表姊妹弟兄,血缘关系与堂兄弟不是一样远近吗?为啥堂兄弟们关系要强过表兄弟们呢?还不是堂兄弟们在一个村里,大家经常共事,感觉要亲近人。与人之间关系靠维护,再近的血缘关系,不去维持,慢慢生疏了,感觉也不亲了。

特别是春节这个节日里,不管是啥关系的亲戚,大家还是要抽出点时间,坐下来聊聊家常里短,侃一侃世界大事,让下一代多接触接触,亲戚们多培养一下感情,把文化传统更好传承下去。

从前年开始,我们姑舅老表们,每年轮流在一家聚餐,坐下来叙叙旧,聊聊天,多好啊!

0 阅读:0

雅旋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