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解热作用则可能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起作用。本药能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其抗炎作用弱。
在临床上,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痛、神经痛、偏头痛、牙痛、痛经及癌症或术后疼痛等;退热,如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治疗轻、中度骨关节炎;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轻型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等。对乙酰氨基酚仅可作对症治疗,故用药同时须治疗疼痛或发热的原因。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需要注意:
交叉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本药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发生哮喘的患者中,少数可于服用本药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美国FDA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级口服给药B级,妊娠妇女可以服用。
虽然哺乳期妇女服药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过本药或本药的代谢产物排出,哺乳期妇女可以服用。
不宜大量或长期用药以防引起造血系统和肝、肾损害。
给药前应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对长期较大剂量用药者应定期复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服用后,疗效不显著者宜就医,改用其他药物。
与水杨酸类或其他类非甾体抗炎药不宜同时长期(>5天)服用。
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日,镇痛不宜超过10日。
在安全性方面,对乙酰氨基酚一般剂量较少引起不良反应,对胃肠刺激小,不会引起胃肠出血。少数病例可发生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肝炎或血小板减少症等。长期大量用药,尤其是在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尿毒症)或慢性肾功能衰竭(镇痛药性肾病)。以下人群不宜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对本药过敏者禁用。
乙醇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患者慎用(有增加肝脏毒性作用的危险)。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大量应用有增加肾脏毒性的危险)。
布洛芬属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具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由此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它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
在临床上,布洛芬适用于缓解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偏头痛等;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
在安全性方面,布洛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胃痛、消化不良,多见于长期服用者,停药症状消失,不停药者大部分也能耐受。少数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亦有因溃疡穿孔者;偶见头痛、嗜睡、晕眩,少见耳鸣等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不全 很少见,多发生在有潜在性肾病变者,少数服药者出现下肢水肿。少见皮疹、支气管哮喘发作、肝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服用布洛芬需要注意:
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药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用药期间如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情况,即应停药。
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但停药24小时即可消失。
可使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含量升高,肌酐清除率可下降。
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加用本药时,皮质激素需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加重或引起皮质功能不全。
应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试用本药,但仍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
国外个别文献报道本药有引起心血管事件风险,故不宜剂量过大及疗程过长。
以下人群不宜服用布洛芬:
对本药过敏者及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鼻息肉综合征、血管性水肿患者禁用。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慎用(应用本药时易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包括产生新的溃疡)。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障碍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者慎用(用药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倾向加重)。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药后肾脏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原有支气管哮喘者慎用(用药后可加重)。
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用药后可致水潴留、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