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国公布第六代战机模型,无尾翼设计,或在2026年首飞

张勋评社会 2023-01-09 22:38:00

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很多国外媒体也来参展围观。在航展的一角,赫然摆放着中国第六代战机的概念模型,内部的电气线路、驾驶舱的基本陈设全都一清二楚。

印媒《欧亚时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特别指出:中国的第六代战机模型为无尾翼设计,真机可能在2026年实现首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六代战机:中美两国都有计划

关于中国第六代战机,美国、印度等媒体的热情向来是居高不下,通过概念图分析揣测,试图还原出六代机的主要参数和性能。但截止目前,我国并没有公布关于第六代战机的任何官方信息,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也只是概念机模型,并不是真机模型。

现在讨论第六代战机是不是为时尚早?其实并不早!目前,中美两国都已部署了第五代战机,并对列装战机不断改进升级,第六代战机按部就班已处于研发状态。

先看美国的情况。早在2014年,美国就启动了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NGAD),即第六代战机计划,希望研制出一款能取代F-22的先进战机,新战机还将得到无人驾驶“忠诚僚机”的支持。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美国第六代战机的实力不容小视,在隐身性能、推进系统、先进武器、数字设计以及红外管理等方面都将有所突破。

2022年6月,NGAD计划已经进入工程和制造开发阶段,根据战机的研制流程,下一步应该就是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阶段。因此,美国第六代战机的问世时间正在悄然逼近。让人觉得“巧合”的是,近日中国第六代战机的研制计划也被频繁报道,特别是珠海航展上公布的概念机,再一次引发了外媒的热议。

珠海航展出现概念机,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六代机已有眉目?虽然研制进展还不得而知,但外媒非常善于寻找蛛丝马迹,其中有一些“证据”值得特别关注。

1,2021年10月,成飞公司的停机场内出现了一架神秘的无尾飞机,据外媒推测,这是一架中国第六代载人战斗机的演示机或者模型机。外媒指出,成飞公司曾负责研发中国的J-10战机和第五代J-20战机,因此,作为第六代战机的候选者也非常合理。

2,Thedrive网站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的五代机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更强的第六代战机正在开发当中。文中强调,美国空军希望在2030年前造出投入使用的战机,而中国近年来正在加紧追赶,并且兼顾了先进的无人作战飞行器。

3,《欧亚时报》还对中国六代机的首飞时间进行了预测:根据专家的分析,中国第六代战机的研制目标是在2035年左右服役,此前,成飞公司总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2035年这一时间点。据此倒推,真机可能在2026~2028年就能迎来“处女航”。

总之,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目前讨论第六代战斗机并不是为时过早。诸多公开信息均已表明,我国的第六代战机也正在路上,接下来自然会水到渠成,大家只需耐心等待“官宣”即可。

第六代战机的发展方向:无垂直尾翼,究竟有何种优势?

不可否认,第五代战机在综合性能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具备了高度隐身、高机动性、超声速巡航、超视距作战等能力,而六代机作为五代机的延伸,综合性能必然更加强悍。

六代机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吸收五代机的成功之处,并尽量弥补既有缺陷。以美国的F-22为例,这款战机是当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隐形战机,但自身的缺点也很明显:超声速巡航时耗油率较大,作战半径只有800km,限制了空域巡航的范围。

另一个缺点是成本太高,F-22单机的成本高达3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十架F-16的造价。F22高昂的研制和采购成本导致预算不断增加,就连美国空军也感觉太贵,因此在装备规模上有所保守,生产机的上限被限定为187架,测试机的数量为8架。

总体来看,增加作战半径、增强隐身能力、超感知打击、超机动能力等都是第六代战机的研制方向。当然,反映在战机的外观上,新的气动布局必然也会有所体现。

在此前报道中,与中国第六代战机关联度最高的布局设计就是无尾翼布局,珠海航展上公布的概念机也采用了无尾翼布局。其他国家发布的六代机概念图中,也都非常默契地采用了同样的设计。那么,这种布局究竟有何优势呢?

无尾翼飞翼设计:究竟有何优势?

飞机的尾翼分为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具有平衡和操纵的作用,但尾翼的布局使飞机更容易被雷达侦测到,不利于雷达反射截面(RCS)指标的控制。要提高隐身性能,就必须千方百计减少雷达反射截面,这时候,采用无尾布局的方案就显得十分合理。

例如:波音公司研制的海军型F/A-XX六代机方案,采用的是无垂尾飞翼布局,机身和机翼融合设计,外观上酷似B-2隐形轰炸机。优点是既可有效提升侧向和前向的隐身能力,又能显著增强宽带频的隐身能力。再比如:美国的F-X,俄罗斯的米格SKAT也都采用了这种布局,目的就是减少雷达反射截面,满足更高的隐身需求。

F/A-XX

另一个优势是有利于实现更强的超声速巡航能力。无尾翼布局能有效降低飞机的气动阻力,提高升阻比,巡航能力和作战半径有望进一步提升。很多六代机的发动机倾向于采用自适应的变循环发动机,其优势在于能兼顾低速和高速性能,满足从亚声速到跨声速再到超声速巡航状态的性能需求,巡航的耗油率更低,搭配无尾翼布局无疑是如虎添翼。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了第六代飞机NGAD的概念

同时,无尾翼也更有利于实现机身的一体化设计。和五代机的外观不同,六代机青睐于超扁平的外形设计,曲面外形扁薄,流畅而平滑,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

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无尾翼布局会损失六代机的机动能力,但这一问题并非无法解决,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技术突破就能很好地弥补机动性的损失。

特别是随着机械变体技术的发展,六代机还有望通过空中变体来完美匹配不同场合下的机动需求,比如在起飞、下降或近战阶段,采用垂直或水平尾翼的变体布局,在超音速巡航阶段则采用无尾翼的变体布局。

综合来看,无尾翼布局有很大的空中优势,能成为各国的主流设计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各国何时能推出生产机还不好说,即便是美国,领先的优势也非常局限。

中国采用渐进式方法,美国则更加激进?

在研制第六代机的道路上,中美两国都有不俗的实力,两国的差距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明显。

美国专家曾在《亚洲时报》中指出,在第六代战机的开发方面,美国的领先优势“非常有限”。就连美国空军也表态,希望至少比竞争对手早一个月获得六代机的制空权,注意是一个月,而不是一年或者更久,这也间接说明中美六代机的研制进程没有太过明显的差距。

究其原因,这和中美两国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研制思路是采用渐进式方法,而美国采用的则是跨越式方法,两国形成鲜明对比。我国推出的新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技术代差小,因而能做到循序渐进。和我国相比,美国的方式更加激进,面临的技术代差更大,研制难度也更高。

我国的研制思路在J-20战机上得到了完美诠释。J-20是我国第一款量产的五代战机,也是世界上首款双座型的隐形战机,它的出现是中国在空天领域“强起来”的重要标志。

2014年3月1日,J-20原型机成功实现首飞,一架J-10S全程伴飞并通场四次。2016年11月,J-20在第11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惊艳地展示了双机飞行表演。自试飞以来,J-20的综合性能不断进行升级,涂装、座舱、内置武器船舱、进气道、发动机短舱等方面都做了重大改进。

根据报道,近年来J-20保持着较高的机身改动频率,早期版本曾做出过移除机头的空速管,采用新型弹射座椅,利用透波材料重新设计进气道鼓包,对座舱盖进行修型并采用新型镀膜等改动。2021年10月,J-20罕见公开了双座变体机,还有消息称,J-20B还配备了新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展示的机动性能令人印象深刻。

即便在今年11月,J-20升级的消息也未曾中断。先是《欧亚时报》在11月1日报道称,J-20将升级为战术电子干扰机和预警机。几天后,《环球时报》在11月7日又报道,我国将为J-20部署最新的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所以,J-20的升级之路从未停止,这些技术进步为六代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迭代方法的正常体现。

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最值得期待的升级莫过于为J-20换上一颗强劲的“中国心”:WS-15发动机。大家也不用过于着急,因为2022年3月,我国已经通过了对WS-15加力涡扇发动机的测试,取得了满意的测试成果。

J-20完美体现了我国“生产一代,发展一代”的思路,同步展开的还有“预研一代,探索一代”。这种渐进式的研制理念有利于我国从五代机轻松过渡到六代机,精彩仍在继续,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0 阅读:13

张勋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