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缓和,而中苏关系却持续恶化。
为了遏制中国,苏联大力拉拢越南,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
在苏联的怂恿下,越南不仅在国内大肆迫害华侨华人,还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面对越南的种种挑衅行为,我国多次提出严正交涉和警告,但越南方面却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1979 年 2 月 17 日,我军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了坚决反击,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此打响。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越南女兵的 “赤裸战术” 尤为令人震惊。
这些越南女兵在战场上的行为,完全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她们为何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战术手段?
这种战术又给我军带来了哪些困扰呢?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越军女兵的表现堪称奇特。
在常规的战争认知里,女兵大多负责后勤物资的运输、医疗救助等相对后方的工作。
可越南却将女兵当作扭转战局的奇兵,战争刚刚打响,解放军战士们怀着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对越南女兵格外宽容,甚至在战场上会主动为她们提供帮助,然而,换来的却是越军女兵的残忍对待。
这些女兵被灌输了极端的思想,行事心狠手辣,毫无底线。
她们擅长伪装,手段层出不穷,有的把自己扮成即将临盆的孕妇,挺着用衣物伪装的大肚子,脸上挂着痛苦的表情;有的穿上粗布麻衣,拿着农具,伪装成普通的务农妇女;还有的混入难民队伍,蓬头垢面,眼神却暗藏警惕。
一旦我军战士放松警惕,她们就会迅速掏出藏好的武器,或是拉响手雷,展开致命袭击。
有一次,我军一名年轻战士在行军途中,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妇女坐在路边痛哭。
出于善良和同情,战士毫不犹豫地递上了自己的压缩饼干。
可就在他转身的瞬间,那妇女突然从腰间抽出匕首,狠狠刺向他的后背。
年轻的战士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他到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善意竟换来如此残忍的背叛。
还有 55 军 489 团 8 连 1 班副班长陈锡明,在一场激烈战斗结束后,看到一名腿部受伤、面容憔悴的 “农妇”,出于医者仁心,他不顾疲惫,上前为其包扎。
然而,这个 “农妇”却是乔装打扮的越南女兵,她趁陈锡明专心包扎时,突然拉响了藏在身上的手榴弹。
一声巨响,陈锡明和女兵同归于尽,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片异国的土地上。
这些卑劣行径,让我军战士们愤怒不已,也彻底激怒了张万年将军。
张万年将军深知,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他下达了一个命令:对那些使用卑劣手段袭击我军士兵的越南女兵,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围剿,绝不能让她们再伤害我军任何一名战士。
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军战士也渐渐积累了经验,一旦发现有越南女兵的可疑迹象,战士们就会立即采取行动,首先鸣枪示警,警告对方不要轻举妄动。
如果对方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或者有攻击的意图,战士们就会果断开枪,坚决捍卫自己和战友们的生命安全。
在一次关键作战中,我军 363 团肩负重任,沿着一条隐蔽的山间小道,小心翼翼地向通农县宗梅桥附近进发。
宗梅桥是通往通农的咽喉要道,越军在这里布下了重兵,还设置了层层陷阱,就等着我军自投罗网。
然而,战场上的局势总是充满了变数。
一名越南通讯兵在丛林中迷路,慌乱中误将我军当成了自己人,主动现身。
我军战士反应迅速,瞬间将其控制。
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审问,通讯兵交代了越军的详细防御部署。
得知情报后,我军指挥官当机立断,决定趁夜发动突袭。夜色如墨,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军事技能,悄无声息地摸进了越军阵地。
随着一声令下,枪炮齐鸣,火光冲天,越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我军成功拿下驻守越军,还抓获了多名俘虏,在附近的村庄里,我军战士还运用独特的 “一撩、二看、三嗅” 得辨别方法,成功揪出了几名隐藏在村民中的越南女兵。
所谓 “一撩”,就是撩开对方的裤腿查看。
越南地处热带,丛林茂密,气候湿热,蚊虫不仅数量多,而且毒性极强。
越军士兵为了防止蚊虫叮咬,行军打仗时都会打上绑腿,而普通农妇在田间劳作,一般不会有这样的习惯。
“二看”,则是仔细观察对方的脚。
当时越南经济因长期战争遭受重创,物资匮乏,除了军人有条件穿凉鞋,农村妇女大多只能穿草鞋。
如果一个自称农妇的人,脚背上有明显的穿凉鞋被晒出的痕迹,那她的身份就十分可疑。
“三嗅” 最为关键,战士们会靠近对方,轻轻嗅其手掌和肩膀。
士兵开枪射击后,火药的硝烟味会残留在衣物和皮肤上,久久不散;而农妇长期从事农事活动,手上和身上更多的是泥土的腥味。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军战士们成功识破了越军女兵的伪装。
被抓获的这几名越南女兵,由于战火的洗礼,衣服早已变得破破烂烂,沾满了尘土和血迹。
我军战士在捆绑押送她们时,为了防止她们逃跑或者突然暴起伤人,采取了特殊的捆绑方式:将她们的左手绑在胸前,右手绑在身后。
起初,这些女战俘表现得还算老实,只是偶尔用越南语低声交流,眼神中却透露出不甘和敌意。
然而,当队伍路过一片泥泞的山坑地带时,意外发生了。
女战俘们像是商量好的一样,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接着开始疯狂地撕扯自己身上本就不多的衣物。
一时间,衣衫飞舞,场面混乱不堪。
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顿时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战士们急忙捡起地上的衣服,扔给她们,大声喝令她们穿上。可这些女战俘却像是发了疯一样,拒不配合,甚至还露出挑衅的笑容。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到极点的时候,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
原来,一直在队伍后方警惕观察的班长,早就注意到一名男战俘有逃跑的迹象。
他不动声色,暗中紧紧盯着这名男战俘。当看到男战俘趁乱准备逃跑时,班长立刻用流利的越南话大声喝令他停下。
男战俘却充耳不闻,加快脚步向丛林深处跑去。
千钧一发之际,班长果断扣动扳机,一颗子弹呼啸而出,精准地击中了男战俘。
男战俘应声倒地,当场毙命,女战俘们看到这一幕,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
她们终于意识到,解放军不是好惹的,任何反抗和逃跑的企图都是徒劳,于是,她们赶忙捡起地上的衣服,哆哆嗦嗦地披上,乖乖地跟着大部队回到了我军驻地。
经过审讯,战士们才得知,那名被击毙的男战俘是一名越军军官。
早在到达这片区域之前,他就精心策划了逃跑计划。
之前他和女战俘们的窃窃私语,就是在交代逃跑的具体细节和行动安排。
他以为利用女战俘脱衣制造混乱,就能趁乱逃脱,却没想到我军战士警惕性如此之高,他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我军还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谅山战役中,我军战士正在与越军激战时,突然不远处的池塘里出现了 6 名一丝不挂的越南女兵,她们泡在水中,还向我军方向挥舞着手绢,试图以此来迷惑我军战士。
好在我军战士意志坚定,并没有上当。在世人的观念里,裸露身体是一件非常难为情的事,为什么越南女兵会主动这么做呢?
首先,越南女兵采用 “赤裸战术” 并非偶然,而是与越南长期的战争经历密切相关。
从抗法战争时期开始,越南就陷入了长期的战火之中。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越南人民为了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和资源的匮乏,越南军队不得不采取各种非常规的战术来对抗强大的敌人。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越南女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勇敢地投身到战斗中。
她们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获取情报、传递信息,甚至直接参与战斗,一些越南女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与敌人进行周旋,刚开始,这种行为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到了抗美战争时期,越南面临着更为强大的敌人 —— 美国。
美国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越南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和进攻。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越南女兵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继续沿用了在抗法战争时期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身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来对抗美国军队。
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被一代又一代的越南女兵所传承 。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女兵将这种从历史中延续下来的作战方式运用到了与我军的对抗中。
她们试图通过这种独特的战术,来弥补自身在军事力量上的不足,给我军制造麻烦 。
其次,这种战术在刚开始是“有用”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之间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男女有别” 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异性的身体隐私有着天然的尊重和避讳。
解放军战士们从小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接受的是正统的道德教育和军事训练,他们的思想相对单纯,秉持着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军人的荣誉感。
当在残酷的战场上,突然面对全身赤裸的越南女兵时,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违背传统观念的场景,瞬间让战士们的大脑陷入混乱。
他们的内心深处,本能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适感和尴尬情绪,这种情绪在短时间内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变得迟缓。
战士们在面对敌人时,会本能地迅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攻击或防御措施,但此时,他们却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开枪射击,似乎违背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而犹豫迟疑,又可能会给自己和战友带来生命危险。
在战争初期,由于我军对越南女兵的 “赤裸战术” 毫无防备,再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面对这种极端情况时,确实遭受了一些偷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但随着对这种战术的了解,我军战士渐渐克服了心理上的阻碍,越南女兵的这种战术也渐渐失效了。
虽然,越南女兵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战后,她们并没有迎来期待的安宁与幸福,相反,她们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之中。
在越南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人们对这些上过战场的女兵存在着诸多偏见。
许多人认为,这些女兵在战场上经历了太多残酷的事情,她们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温柔、纯洁的女性。
尤其是那些采用 “赤裸战术” 的女兵,她们的行为被视为违背了道德伦理,让人们难以接受。
这种观念使得越南女兵在婚姻市场上备受冷落,无人愿意娶她们为妻。
尽管她们曾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在战后却被社会无情地抛弃,成为了被遗忘的群体 。
除了婚姻问题,越南女兵在就业和生活方面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战争的影响,她们中的许多人身体都留下了残疾,或者患有各种疾病,这使得她们在寻找工作时处处碰壁。
即使能够找到工作,她们也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者低薪工作,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且,由于长期在战场上生活,她们与社会脱节,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交经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她们融入社会的难度 。
然而,由于社会对她们充满了不理解和歧视,大部分退役的越南女兵只能独自承担这些痛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参考文献:1、李明.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越南女兵战术研究[J]. 军事历史研究, 2010, 26(3): 45-52.
2、张建华. 对越自卫反击战全纪录[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9: 178-185.
3、王晓峰.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赤裸战术”揭秘[N]. 解放军报, 2015年8月15日, 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