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围攻北京时,明朝文武官员和数万守军表现如何?糟糕透顶!

娇洋看过去 2024-11-15 04:21:18

君王死社稷

李自成包围北京时,北京城正遭受一场世纪大鼠疫的折磨,综合史料所记,约有一半的人口(也有说三分之一)染疫身亡,在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反复摧残下,北京城早已气息奄奄,几乎完全失去了抵抗力。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驻守昌平的明军因欠饷而集体哗变,献城投降了李自成。十六日,大顺军 不费一兵一卒就进占昌平明皇陵(即今天的十三陵,当时还只有十二座明皇陵) ,将十二座皇陵前的享殿悉数焚毁,并将数千近万棵护陵松柏砍伐殆尽。

局势危若累卵,糟糕透顶,大臣李明睿奏请崇祯帝迁都南下,奏题就叫“亲征” 。崇祯原则上同意,但死要面子的他又不愿背上“逃天子” 的骂名,遂拖拖拉拉,目的是等首辅大臣陈演站出来率文武百官劝驾南迁,然后自己勉为其难地应准。

但内阁首辅陈演怕担责任, 又很清楚崇祯帝反复无常的复杂性格,遂闭口不谈迁都之事。有些猜不透帝王心事的莽撞大臣居然建议,皇帝若不愿意离京南下,可以先把太子送往南京嘛——万一皇帝一定要秉持皇明祖训——“君王死社稷”,太子就可以马上继承皇位。崇祯帝原本是想弃京南逃的,但被这帮人如此一搅合,反倒坐蜡下不来台了。众大臣在朝堂上七嘴八舌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这么一拖延,李自成派出的南路大军在刘芳亮的率领下已经捣入河北,截断了皇帝的南逃之路。

大明本可以成为第二个南宋

崇祯的失误,在于死要面子,全不以天下大局为重。如果他在李自成大兵压境之前迅速离京南下,或者把太子朱慈烺送往南京,则明朝与李自成的大顺朝或满清爱新觉罗政权划江而治,坐守半壁江山的概率极大。(铁马冰河作品)如果那样的话,则后来南明的历史,也不会落得个诸王纷争,内讧不断,最后被清军逐个收拾、一一击败的悲催下场。

或许,南明就将是另一个南宋,或另一个东晋。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更无法推倒重来。

除吴三桂外,无人愿意率军拯救京师

既然南下不成,那就只有另想办法抵抗了。崇祯下旨各地驻军进京勤王。彼时明军主力已经基本被李自成、张献忠摧毁殆尽,仅存的江北四镇刘泽清、高杰、黄得功、刘良佐或投降满清或因畏惧李自成而不敢或不愿率部进京勤王。当时还有一支人马众多、具有相当实力的军队盘踞湖广武昌,即宁南伯左良玉的二十万大军。

左良玉虽然兵强马壮,曾屡挫张献忠,但遇到李自成辄败,因此对李闯畏之如虎,或退避三舍,崇祯调兵勤王时,他率二十万大军龟缩在武昌城内,按兵不动,观望局势走向。

崇祯手里还能指挥得动、调动得了的,只剩下驻守宁远抵御满清的总兵吴三桂麾下数万 关宁军了。三月初,崇祯帝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催促他紧急率军入卫京师。吴三桂接旨后也磨磨蹭蹭,直到十三日才缓缓行到山海关,已经完全赶不上趟、救不了火啦。

而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刚一离开,关外(辽东)最后一座被明军控制的重镇宁远(今辽宁兴城),就立刻被满鞑辫子军给占领了。

兜里没钱,万事皆难

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率先抵达京师外围。昌平是京师门户之一,号称天堑,易守难攻,明军在此设有重兵防守,怎奈监军太监高起潜等人玩忽职守,竟毫不戒备,农民军一到,立刻惊慌失措,率先逃跑,守军也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也,如此,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得到了昌平。

当日夜,李自成即率大顺军进逼卢沟桥,很快进至平则门,紧接着围逼彰仪门。崇祯一面派人催促吴三桂加紧进军,一面下令京军三大营,出屯齐化门外 ,以迎击“流贼”大军,襄城伯李国桢统率京师三大营,昼夜巡逻,严密戒备。崇祯还命心腹大太监王承恩为京师蓟辽兵马总督,节制内外兵马。

就在崇祯加紧调兵遣将时,城外农民军聒噪着准备发起进攻,入夜后,农军点燃火把,火光冲天,人喊马嘶,杀气腾腾。防守京师内城的残兵还有五、六万人,大都是老弱羸卒,伤病员也不少,又缺粮乏饷,士气异常低落,饿肚子、没钱谁替你卖命?这个道理谁都懂。崇祯万般无奈,只得下令拨发内帑铜钱,分给守城将士,但僧多粥少,每人只分得一百钱,士兵们口出怨言,守城也更加懈怠了。

襄城伯李国桢给朱由检出了个主意,准备向王公贵戚们借些粮食 ,崇祯答应了,李国桢忙碌了一夜,各亲王大臣仅捐米五百石,分给数万守城士兵后能勉强糊口,但也撑不了几天。

缺粮乏饷,士气涣散,人心思变,明朝大势已去

农民军开始架炮轰城,守城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死伤不计其数。士兵们大都不愿誓死抵抗,炮声一响,都躲在城垛下或角楼里安全的地方。李国桢倒是个忠臣,但他单枪匹马,能有何作为? 见事态危急,他独自进入内城,闯入乾清门,有守门太监和卫士上前阻拦,李国桢带着哭腔厉声喝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擅作威褔”?!说罢嚎啕大哭,内监这才放他进宫,见了崇祯帝,他叩头哭着说:“士兵都已变心了,皆不思抵抗,睡卧在城下,打这个起来,那个又躺下,如此看天,大势去矣,万事皆休”。崇祯听后也跟着哭哭啼啼,于是传旨,驱赶内宫太监侍卫人等,登城协防,大约两千余人,命大太监曹化淳督率。两千净身男子协助守城——加一块儿也顶不了多大用。

曹化淳早有投降之意,他生怕伤了攻城农军,命士兵先把炮弹内的炸药铅弹挖去,只留硝磺,然后对天施放, 结果这空炮一个人都打不死,轰轰隆隆半天,却炸了个寂寞。

崇祯后期,特别信任、倚重太监,可太监曹化淳却出工不出力,偏偏还有一个太监杜勋,居然受李自成委派从“贼营”跑回来,劝崇祯及早逊位,最不济也要和大顺王李自成平分天下,如此京师官民方可免遭兵火屠炭。

流贼劝皇帝投降?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崇祯帝被这帮家伙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

崇祯打起精神,从宫内后妃那里搜来金钗钏珠若干,约值二十万金,分赏给守城将士和宫监们。正在分银子,忽然传来凶信,城外京师三大营已被贼兵击败,将士大半投降,其余的或死或逃,素称精锐的京军已经覆灭了。崇祯和李国桢都目瞪口呆,君臣对坐无言,魔怔了一会儿,又相对大哭起来,李国桢含泪出宫,督军守城。可军心涣散,大势已去,仅凭少数几个忠臣良将垂死挣扎,京城还能守得住吗?

(配图源自网络)

1 阅读: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