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越抗法31胡志明拍板:“战略方向不变”,主力进军越西北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8-22 18:02:31

作者:钱江

大战前的博弈

1953年12月6日,越南劳动党政治局成员在讨论奠边府作战计划,右起:武元甲、长征、胡志明、范文同

法国人眼中的奠边府

纳瓦尔不会白白放弃那产。他在下令撤出那产之前,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取代那产的地方,它就是奠边府。

奠边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它是越南西北地区最大的盆地,南北长20公里,东西较宽处6公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像一个枣核。这个盆地距离老挝仅13公里,雨量充沛,盛产稻谷。

盆地里世代居住着泰族人,四围山腰上住着芒族人。19世纪中叶的时候,这里还与世隔绝,没多少人知晓。19世纪后半叶,英法两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迅速发展,奠边府气候湿热,用于提制鸦片的罂粟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当鸦片成为与中国贸易的大宗货物时,此地即有人以贩运鸦片为生。1897年法国殖民者控制了这个地方,由于它靠近老挝,由此产生了“奠边府”的地名,意为“安边之府”。

最初,法国殖民统治在奠边府的存在即是在此任命了一个当地官吏,让他出面掌管鸦片交易。首府莱州则有时派出一支小小的巡逻队到奠边府看看,表示统治力量已经伸展到了那个偏僻的山间盆地。

20世纪20年代后期,印度支那开始出现航空飞行的痕迹。由于当时飞机的续航能力低,法国殖民者在印度支那各地着手规划机场建设。30年代中期,法国在奠边府建造了一个小型机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军曾使用这个机场撤退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使节和官员,也曾两次使用这个机场掩护在轰炸日军目标后被击伤,不得不跳伞的美军飞行员。

大战前的奠边府盆地

1945年3月9日,日本军队向印度支那法军发起全面进攻,在上寮和越西北的法军退至奠边府守了两个月。为了支援法军,美国第14航空大队的作战飞机曾在奠边府降落。最后,法军无法抵御日军,败退时又使用了奠边府机场向中国境内撤退兵员。

这年5月,日军占领了奠边府。为了战争需要,日军曾打算扩建机场,但计划尚未实施,天皇就宣布投降了。1945年夏天,中国国民党军控制了奠边府,直至次年撤走,法军卷土重来。当地是越盟力量的薄弱区,法军在奠边府的控制算是稳固的。

这一切,到1952年旱季越军发起西北战役就完全改观了。越军于1952年11月30日占领奠边府。越军主力退出西北后,奠边府由越南西北军区的第148独立团一部驻守。

在“纳瓦尔计划”中,奠边府占有重要地位。

并不只是纳瓦尔一个人持有这种看法。

军事历史学家们认为,有两个人对奠边府的认识深深地影响了纳瓦尔。

其中的一个,是纳瓦尔的前任沙朗将军。

由于长期在印度支那作战,沙朗深知越南西北和老挝上寮地区对于印度支那战局的意义。在西北战役中失去了奠边府以后,沙朗曾发布命令,要求法军越北司令在1953年2月之前夺回奠边府。这个计划由于越军在越南中部地区的攻势作战而流产了。沙朗乃于1953年2月28日致信法国的总参谋部,建议在考虑未来作战计划的时候,如果要确保老挝上寮,就要将越南西北的莱州、那产,最好再加上奠边府作为反击的基地。

1953年5月25日,沙朗已经知道纳瓦尔将取代他主掌印度支那帅印,他再一次致信法军总参谋部,建议收复奠边府,以减轻越军对那产的压力。

在纳瓦尔的任命被明确以前,沙朗已经制订了详尽的“沙朗计划”,作为下一个旱季作战的预案。在“沙朗计划”中,法军将在旱季作战开始的时候,相机夺取奠边府,把它作为保卫老挝的屏障。

纳瓦尔并不熟悉沙朗,在接任法国远征军司令的过程中,这两位将军也没有对未来的印度支那作战详尽地交换意见。沙朗是带着对战争的满腹忧愁归国的。

和沙朗离去时所带的满腹苍凉不同,纳瓦尔怀着一番雄心壮志,满心想着要比前任干得更好。他虽然没有对沙朗说什么恭维的话,但对沙朗留下来的作战预案确实潜心钻研。沙朗阐述的关于夺取奠边府和保住上寮之间关系的想法,在纳瓦尔心底引起巨大的共鸣。越西北和上寮是在沙朗手里危如累卵的,纳瓦尔不愿意在自己的手里丢掉它们。

因阐述奠边府的军事意义而影响了纳瓦尔的第二人是法军上校路易斯·贝特尔。

纳瓦尔到任之初广泛巡视印支战场的各个要点。6月初,纳瓦尔来到被越军围困着的那产,守备那产的法军第7机动集群司令路易斯·贝特尔上校晋见长官时高谈阔论,以满腹经纶吸引了纳瓦尔。

这位从法军参谋学院毕业、科班出身的贝特尔上校着重谈了法军在那产利用集群据点挫败越军的经验。贝特尔认为,那产防御战不仅仅具有战术意义,如果运用得当,“那产方式”很可能具有战役和战略上的作用。

“那产方式”表明,利用构筑坚固的集群据点,特别是利用集群据点中心的机场,以及集中在机场附近的重炮阵地,吸引越军投入野战,能够大量杀伤敌人,进而夺取战场主动权。

采用“那产方式”,以机场作为防御核心是最关键的一着,机场保证了孤悬敌后的法军掌握最大的机动,从容进退。在印支战场法军兵员不足的情况下,如此这般完全有可能保住西北或老挝的上寮。

贝特尔明确指出,那产作战直接保卫了老挝上寮,也间接地保卫了红河三角洲。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方式,适用于眼下的法国远征军。

这番话真是说到纳瓦尔心里去了。也就是说只要法军能够保住西北和上寮不失,印度支那战场鹿死谁手就得看下一轮较量了。

看着眼前的贝特尔,纳瓦尔心中大喜。没过多少时候,贝特尔上校就被调到西贡,当上了纳瓦尔的副参谋长。

作了一番战场巡视之后,纳瓦尔成竹在胸:如要保住上寮,“那产方式”将再奏神奇之效。但是,采用“那产方式”的地方不能选在那产了。

在1953年6月16日的西贡会议上,纳瓦尔向各战区司令们透露,他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放弃那产。理由是,在政治上,那产不是什么首府或重要城市,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不大;在军事上,那产并不是交通要道,越军走别的路可以直通老挝。但是,“那产方式”依然可取,锋芒犹在。他透露,法军将在雨季集中兵力对越南中部蜂腰地带进行扫荡。

对纳瓦尔的阐述,越北法军司令科尼将军基本上表示赞同。科尼说,如果向蜂腰地带大举进攻的话,他唯一的担心就是法军主力前出红河三角洲太远,造成红河三角洲腹地空虚,被越军钻空子。

他建议,在雨季里,法军可以有两种作战选择:

一是集中力量对渗入红河三角洲的越军实施扫荡;

二是出一支奇兵,骚扰越军的后方运输线。最好是打到越南西北地区和越南、老挝的边境地区。

科尼明确地说:“可以考虑,出兵占领奠边府,把奠边府作为袭扰西北的一个‘锚点’。”

科尼对与会的军官们说,法军必须充分利用越南西北山区泰族人对平原来的岱族人的敌视心理。不幸的是,现在西北首府莱州连一次像样的攻击都抵御不了。科尼补充说:“我觉得有某种程度的紧迫感,就是我们要将西北首府莱州迁移到奠边府去。”

听得越北司令这番话,纳瓦尔未置可否,但心里对科尼提出的重占奠边府的想法却涌出一阵欢喜,以为又有了一位支持者。

纳瓦尔获得新内阁的支持

1953年6月,法国又更换了内阁,梅耶总理挂冠而去,新任总理拉尼埃对印度支那战局满腹狐疑,决心难下,他要当面听取纳瓦尔的汇报。

1953年7月24日,法国国防会议审议“纳瓦尔计划”。纳瓦尔当着总理和总统的面,向三军参谋长提出:

既然在即将来临的旱季中越军很有可能再次进攻西北乃至老挝上寮,法国远征军是否应当阻断越军,防止越军再次进入上寮?如果需要这样做,法国远征军无疑会遭受重大伤亡,国内对此是否理解?

三军参谋长们从印支法军的实力情况出发,认为法国不应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承揽老挝特别是上寮的“安全”。

在座政治家们的意见表达得非常巧妙。他们大都已经意识到上寮凶多吉少,勉强用兵难以奏效,最好的办法是逐渐从那里脱身。但是,在如此事关重大的会议上,总统、总理,还有其他政府官员都没有明确地这样说。

他们认为,出于舆论和外交上的需要,法国不能放弃对老挝的义务。另一方面,政府高官们对纳瓦尔抱有希望,希望他能奇迹般地扭转战局。既然如此,何不让纳瓦尔根据自己的理解,调兵遣将安排一番呢?可是,这句话谁也没有说。

实际上,在这次会议上,纳瓦尔站到军方同僚们的对立面上去了。他侃侃而谈,详尽阐述了重占奠边府的计划。重占奠边府的核心思想就是确保老挝——特别是上寮——继续处于法国的控制下。

法国空军司令科尔尼·莫尼将军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作为一名飞行员,他在1946年到过奠边府,那里的机场四面环山,很容易遭受四周炮火的控制。而且奠边府距离河内太远,严重制约了空中支援能力。

纳瓦尔冷冷地回答说:“应该全面地,而不是单纯地从一个飞行员的角度来看奠边府。”这个回答使会场出现了一阵沉默。接着,“保卫老挝”问题被搁置了,后来也没有再讨论。

会议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就“老挝义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会议最后要求纳瓦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确保印度支那远征军的安全,纳瓦尔被赋予全权相机行事。实际上,会议批准了“纳瓦尔计划”。

会议后的第二天,7月25日,纳瓦尔向西贡自己的司令部发了一个电报,命令印度支那远征军司令部发布第563号命令,要求法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作好准备,一旦越军在旱季里再度进军西北,法军即重占奠边府,作为老挝上寮地区的屏障,确保湄公河上游不失。

对于奠边府的军事意义,纳瓦尔不知道盘算过多少回了。他固执地认为,失去越西北就意味着为越军向老挝进攻敞开了大门。如果法军重新占领奠边府,也就扼住了进入老挝的咽喉要道。奠边府是越西北的“谷仓”,驻扎在那里的军队可以就地筹粮,作长期打算。在奠边府作集群据点式防御,可以在阵地战中大量杀伤越军。只要能够坚持过雨季,待前来围攻的越军退去,法军还可以伸出触角,再度争夺西北,把眼看从沙朗手里完全丢掉的西北拿回来。

作为印度支那远征军的新任司令,纳瓦尔希望自己建功立业,超过前任。他认为,只要政府和国防部支持自己,重占奠边府稳住越西北,同时扫荡蜂腰地带稳固“走廊”,再坚持红河三角洲不失,就能度过最困难的1953~1954年冬春旱季,为此后的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当然,7月24日的国防会议没有就法军是否可以在必要时放弃上寮作出决定,也使纳瓦尔心神不定。谁知,三个月后的1953年10月22日,法国和老挝王国总理富马亲王签署新的法国—老挝条约。条约宣称,老挝成为法兰西联邦内享有完全独立与主权的国家,而法国则有义务保证老挝的领土完整。这个条约的签署,恰好为纳瓦尔重占奠边府提供了依据,使他精神大振。

胡志明拍板:战略方向不变

由于那产之敌在瞬间撤光,越军总军委和中国军事顾问团认为,西北战役计划必须修改。越南劳动党中央于8月13日致电中共中央,通报了那产出现的新情况,请中国方面“对情况认识和今后作战方向问题”提出建议。14日,罗贵波也将此情况电告中共中央。

越军总军委在武元甲主持下重新制订作战计划,打算将主要作战方向改向越南北部平原,放弃攻占莱州的计划,将原拟包围那产的部队调到越南中部的清远地区寻找战机。

1953年8月22日,越南劳党中央政治局讨论作战问题,武元甲在会上发言,倾向于加强在北部平原地区作战。他没有提及莱州方向的作战,也没有进一步主张开辟上寮战场。

罗贵波的看法不同,认为在下一个旱季中,越军仍须进行一次西北战役,攻克莱州,夺取西北全境,再以主力出上寮,经老挝的查尔平原,绕过法军重兵防守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向越南中部蜂腰地带攻击,占领越南中部,切断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法军两个重兵集团之间的联系,然后寻找战机,重创法军有生力量。如果实现了这个战略意图,越军就稳操胜券了。

罗贵波面见胡志明,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中共中央军委于1953年8月27日致电罗贵波,阐述了关于下一步作战方针、整训和援助问题的意见,要罗贵波将此意见向越方转述。

中共中央军委认为,中国顾问团对法军情况的判断是正确的。法军最近积极扩编伪军,撤退次要据点和孤立据点,抽调各地机动部队集中河内三角洲地区,增设作战指挥机构,偷袭谅山,加紧扫荡敌后等一系列的措施,均显示敌有采取重点防御和试图进行攻势作战的意图。中共中央军委认为,法军在调整部署就绪后,可能会向红河三角洲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扫荡或向正面出击(开始可能是三五个营至七八个营近距离的小出击,若得到些便宜即可能逐渐扩大)。

中共中央军委指出,只要采取正确的军事政治策略,开展敌后斗争,进行运动战,或向敌守备力量薄弱地区攻击以歼敌有生力量,情况仍然是有利的。

中共中央军委明确,针对纳瓦尔来到印度支那后的军情变化,越南人民军在一定时期内应确定“以加强游击战,争取运动战和准备部分的攻坚战三者结合的积极主动的作战方针,不宜过分地强调某一种斗争形式,以免陷于被动”。

中共中央军委要求罗贵波向越方建议:

派出一个加强团并配备得力部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南下,加强高棉地区的游击战和地方工作。目前活动在那产的地方武装,最好进入莱州地区活动。

同时派一个加强团(加配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配合越军西北军区部队,以奠边府为依托,向寮国的丰沙里地区活动,相机占领丰沙里。

1953年9月,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再次就冬春作战问题举行会商,对越军总军委提出的两个方案进行研究。

一个方案,是武元甲已经提出过的,在北部平原集中全部或大部主力,相对分散活动,寻找战机,力争在运动战中歼灭一部分保大的军队。在游击区,则大力开展小规模战斗,积小胜为大胜。当出现有利情况时,再视情况投入主力部队作战。

第二个方案更多地采纳了中国军事顾问的意见,认为此时法军主力集中在红河三角洲地区,法军的两大机场近在眼前,江河舰队也可以有效地配合作战,因此如果在平原作战,即使可以取得有限的胜利,尚不足以改变战局,而越军主力却可能在与敌人的陆、海、空三军作战中蒙受较大损耗。

相反,如果越军主力坚持前往西北作战,虽然在供应上会出现很大的困难,但足以迫使法军分散兵力,使其海军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并且大大减弱其空军的威胁,这就有可能消灭在那里出现的法国陆军部队。如果顺利,通过这个战役,将一举夺取整个越南西北和老挝上寮地区。

两个方案比较,第二方案的长处是不言而喻的,劳动党政治局再次肯定了西北作战方案,由胡志明拍板:“战略方向不变”,主力进军越西北。

罗贵波的计划更胜一筹

中共中央亦于1953年9月27日就冬春旱季越南军事计划致电罗贵波,明确指示:今年秋冬至明年春季,应该派遣两个得力师及适当炮兵首先解放莱州地区,其次是北、湄公河以东地区。

如果发起此行动而河内之敌仍无变化,即以第325师沿8号公路西进,解放塔克、巴沙、农坤、湄公河以东地区,配合北、莱州地区我军,在有充分准备情况下,夺取琅勃拉邦地区。

如果河内之敌乘机北犯,则大胆让敌北进深入至适当地区,我集中优势兵力(二至三个师)灵活地各个歼灭敌军一路至数路,消灭敌五至六个中团。

根据北京的指示,罗贵波与越南总军委共同确定了1953年旱季作战计划。1953年10月8日,罗贵波致电中共中央,明确表示,越方已经确定把主力投向越西北。

在此基础上,中国顾问团首长的战役决心是:

首先解放莱州地区,然后解放丰沙里地区——即北江和湄公河以东地区。上述作战任务的完成就巩固了越北及3、4联区的后方。

如在执行上述作战任务期间北部平原敌情无大变化,即使用两个师或两个团沿8号公路西进、南下,解放中寮之农坤、塔克、巴沙和沙望那克,进迫湄公河以东地区,以配合莱州、北、丰沙里等地我军的作战。

上述作战任务完成后,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继续发展胜利,夺取琅勃拉邦地区。北部平原之敌如不敢向北进犯我自由区,我正面战场主力可以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攻打敌人几个邦克据点,以锻炼部队,取得经验,配合我军坚持与开展敌后斗争,以及配合我军在莱州、上寮各个战场的作战。

必须充分估计河内地区之敌可能乘机向北进犯我自由区。因之,又必须先作充分准备,大胆地让敌人北进,待北进之敌深入到适当地区时,我军确实掌握了情况,抓住时机,可以集结一部分优势兵力,灵活地各个歼灭敌军一路至数路。敌人脱离了据点、工事、碉堡而深入山地自由区,是有利于我军打歼灭战的好机会。只要我们在指挥上不犯重大错误,是能够达到歼灭敌人之目的的,是能够粉碎敌人向北进犯计划的。

在北部平原敌军向北进犯之同时,我敌后部队、民兵、游击队则可以开展游击战,扰乱敌人后方,增加敌人困难,有力地牵制敌人,配合主力在各个战场歼灭敌人,同时发展、巩固自己。但必须事先充分估计敌人可能对我进行残酷的扫荡而积极反扫荡。

目前,只有我们充分计划这些情况,并且预先有所准备,才能不影响莱州、丰沙里的战斗,取得战役的胜利,粉碎敌人向北进犯之企图。只有在各个战场上消灭敌人,方能保持自己的主动,并使敌人长期陷于被动。

进军莱州、丰沙里地区作战和沿着8号公路西进、南下作战,困难是很多的。供应固然困难,最主要的,还是弄通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克服某些领导干部怕困难的情绪。这是极端艰苦的工作。敌人进攻自由区,也会对我们在各方面产生一些影响,造成我方这方面不少的困难。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不可避免却并不可怕。

要充分地认识解放莱州、上寮等地区战略上的重要性,坚决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不害怕敌人进犯自由区(但是必须估计到和准备好),这是现在和将来使我军在战略上能够长期处于主动而不至处于被动、不犯错误,而且能够改变北部平原敌我形势和争取胜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罗贵波

1953年10月8日

罗贵波的电报描画出了未来西北战役的总格局。直至几十年后,军事史专家仍然认为,这个计划的核心是:稳住红河三角洲,夺取西北高原,进占老挝上寮,同时以一部分兵力进入中寮作战,形成迂回越南中部之势,将战场延伸到越南中部甚至南部去。其构想气势磅礴,比“纳瓦尔计划”高出一筹,足以奠定胜局。

罗贵波还向越方建议,以8号公路和12公路为依托,沿着长山山脉向南修筑一条急造军供路,以便在今后支援中部和南方作战。罗贵波的建议极富战略眼光,越方接受了这项建议,着手修路。

后来,正是这条道路发展成了著名的“胡志明小道”,为越南的统一建立了不朽之功。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