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越抗法20转战宁平,攻而不克,越军再次受挫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8-16 18:20:45

作者:钱江

转战宁平,越军受挫

东北战役后,越军总军委拟制了新的战役计划,决心将作战重点转移到红河三角洲南线去,实施宁平战役。那里是越南的第3联区。对即将在宁平展开的战役,越方称之为“光中战役”。

根据在雨季到来之前再打一次大仗的预定方针,武元甲的战役预期是,在法军不断获得美国援助,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之前,伺机寻歼法军有生力量。

越军总军委和中国顾问商议后认为,兵锋指向南线的有利之处,

一是可以调动法军,因为东北之战已将法军一部分机动兵力调到了北线。

二是向宁平地区机动兵力便于隐蔽。

在南线的红河三角洲边缘,有一条带江东流入海,越法两军隔江对峙。江东是人口稠密的平原产粮区,由法军控制。带江西岸是广阔的喀斯特熔岩地貌地区,在突兀而起的石灰岩山峰中遍布大小溶洞,可以藏兵。山间林木和灌木茂密,便于防空,极易大部队隐蔽行军。那个地区的河道大都很浅,估计法军江河舰队的驱逐舰开不进来。

第三个有利情况是,带江两岸正是第320师的根据地,这次战役可以使用该师的两个主力团(第42和第64独立团),他们人地皆熟,有利于寻找战机。

宁平战役的目的比较有限。越军总部计划,主要使用第308、第304和第320师,以第308师担负主要作战任务。

首先以第312师在永安以东地区吸引和迷惑法军,担负宁平作战任务的两个师(第320师已在宁平地区)秘密向南方机动。按照有利的设想,是攻击法军防线上的小据点,得手后设伏歼灭法军增援部队;如果法军不来,则在打开法军塔西尼防线南线东端的缺口后尽力巩固,控制人口稠密地区,同时抢收粮食,与法军争粮。

按最初计划,战役将在4月底或5月初开始。这是越南上半年旱季的最后几天,如果能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战役计划,随后到来的大雨和它造成的大片泥泞地带可以阻滞法军的增援行动。

可是,越军主力在5月到来之前没有完成战役准备。

倒是1951年雨季提前到来了。5月初,越南北部连降大雨,越军第308师等部队和随军行动的将近4万民工不得不推迟行动。战役只好改在5月下旬实施。

5月28日,宁平战役拉开战幕。第304师由师长黎掌率领,中国顾问朱鹤云帮助指挥,在河内正南方向越过带江,于29日赶走了驻守富尼县城的法军。在主攻方向上,第308师突破塔西尼防线,包围省会宁平,继而全歼了那里的一个大队法军。

5月29日,第308师进攻塔西尼防线上的欧哈据点时,打死了据点的指挥官贝克纳中尉,他是印度支那法军总司令塔西尼唯一的孩子。同一天,越军伏击了正在带江上航行,往宁平运送给养的船队。第320师的两个团迅速越过塔西尼防线,进入带江东岸地区。宁平战役初战得手。

法军确实没有料到越军会向塔西尼防线南部进攻,深为越军主力居然能够隐蔽地机动到南线而震惊。然而这回塔西尼作出了迅速反应。在29和30日两天中,塔西尼向战区派出了三个步兵机动集群,四个炮兵群,一个机械化集群和一个伞兵营,还有相应的江河舰队舰只,总兵力达到两个师约2万余人。

增援的法军于6月1日赶到战场,战斗即出现了相持状况。雨后道路的泥泞不仅使法军的行动艰辛倍增,也使越军的兵力调动出现困难。由于越军主力已经越过带江进入平原稻田地区,法军空军的轰炸条件变得有利了。同时,法军江河舰队的小炮艇不顾搁浅的危险,一艘接一艘地开进了带江以东的水网地带。法军空军的轰炸和炮艇的轰击又一次造成了越军的伤亡。

深入带江东岸腹地的越军第42和第64独立团也遇到了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他们遇到了当地天主教地方武装的阻击,久攻不克,最后受到了法军援军的夹击。法军空军和江河舰队在带江水面上击沉给越军运送补给的大船和舢板,越军的供给线和退路受到严重威胁。

战至6月6日,战局发生了转化,越军的带江供给线面临被切断的威胁,在前方战斗的越军也连连受挫。越军在宁平大量歼敌的战机已经失去。

越军总军委和中国军事顾问紧急会商后,决定结束战役,于6月10日起撤出战斗。

6月20日,宁平战役结束。但是,一部分越军没有来得及撤到带江西岸,被法军围住,约有1000余名越军战士被俘,还有一些牺牲了。

中国新闻摄影团历险

而且,宁平战役打到这个时候,还出现了一个惊险的场面——正在战场上的一支中国新闻摄影队险些被法军合围。

这支新闻摄影队是北京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派出的,由唱鹤龄、于叔昭、

中国新闻摄影队队员姚新德(左二)与越南战友合影

姚新德、王浩、雷震霖五人组成,于1951年3月进入越南,他们的任务是拍摄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新闻纪录影片。

对于这支摄影队,越方非常重视,《人民报》总编辑范文科专程赶到南宁迎接,亲自担任翻译。摄影队来到越北根据地后,被称为“中国电影团”。越方成立了专门的陪同队伍,协助拍摄。第308师政治部主任黄春随担任陪同队的领队,越南作家协会主席阮洵和知名记者钢新也担任陪同。

“电影团”进入根据地后,唱鹤龄、姚新德编写拍摄提纲,暂留根据地,于叔昭、王浩、雷震霖三人由黄春随、阮洵带领一个班战士护卫,在宁平战役打响后也跟了过去,准备深入战场拍摄逼真的战斗场面。

从5月中旬开始直到6月上旬,摄影队在接近前线的地方活动,白天怕法军的飞机发现目标不敢放手拍摄,晚上没有照明光源不能拍摄。

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一天黄春随得到消息后兴冲冲地对中国摄影师说,最近宁平的战事激烈,主力部队打了进去,刚刚收复一个天主教地区,我们可以赶去拍些镜头。

在黄春随的带领下,摄影队扛起摄影器材就走,经过一夜行军,在天亮以后来到了越军一个团的宿营地。这次随军拍摄,担任翻译的范文科为协助唱鹤龄和姚新德而没有跟来,年轻的雷震霖入越后刻苦学习越语,已粗通一些日常用语,但是说深了就不行,所以他们找到了越军这个团的中国顾问。

一见面,中国顾问就是一副紧张的样子,对远道而来的摄影师们说:“能在越南战场上和国内来的同志见面,真是很高兴。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多说话了,我刚刚接到总部发来的电报,说我们团现在深入敌后。据情报,法军已经准备今天派一个营在你们昨夜经过的那个山隘实施空降,切断我们的退路。总部要我们赶紧想办法应对这个危险的局面。”

顾问说:“如果法军现在已经在山隘那里空降,我们就一时退不出去了,全团就要分散打游击。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很难保证你们的安全。这要你们赶紧拿主意,下一步怎么办?”

黄春随一听,急得眼泪直流,一个劲埋怨自己把中国摄影师带进了险境。接下来大家商量对策,决定立即往回赶,在下午之前冲出隘口。

商议既定,这支摄影队转过身子就跑。天降细雨,田埂泥泞,十多人的队伍跌跌撞撞地飞跑,滚了一身的泥浆。十分侥幸的是,法军并没有实施拟议中的作战计划,伞兵没有在山隘降落,给中国摄影队留出了一条生路,最后就连越军的那个团也撤了出来。

在宁平战役脱险后的中国电影团与越南当地老百姓合影

当年参加了三次平原作战的越军第102团中国顾问田大邦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他说:“那几仗都是开头还好,往后的伤亡越来越大。打宁平旁边的几个据点,只剩一个到天亮还没有打下来。

法军突然开来了几艘炮艇,舰炮一起开火,炮弹纷纷落在进攻的越军战士中间,越军牺牲很多,只好撤退。在这几次战役中,法军猛烈的炮火发挥了很大作用,往往在守卫的据点前构成一个火力保护圈,把越军的攻势压住了。越军缺乏重炮,小炮操作也不熟练,在强攻敌人阵地时就很困难。”

宁平战役的结局对法军十分有利,如果乘越军撤退实施追击,一定会扩大战果。但是法军的兵力不足,弹药也成了问题,宁平一战消耗了法军的大量炮弹和炸弹,致使塔西尼面对良机无力发挥战场优势。此时又天降大雨,塔西尼也只能收兵。

印度支那的季风豪雨铺天盖地而来,使越法双方都收住了各自的军队。越南北部1951年上半年的战事就这样结束了。

三次战役的得与失

此后不久,南方传来消息,越军南方武装力量的领导人之一阮平在行军中突然与法军巡逻队遭遇,在枪战中阮平中弹牺牲。这是南方武装力量的重大损失。

战云飘散后回头细看,可以看到红河中游战役、东北战役和宁平战役都是在塔西尼防线正面或两翼靠海傍江的起止点进行的,法军和保大军受到重创,越军的伤亡也不小,甚至超过了对手。

越军总政治局于20世纪70年代编著出版的《越南人民军历史》一书对此写道:

我军在敌人有飞机、大炮支援和火力强、工事坚固、机动性高等新的作战条件下,受到了锻炼。同时,我军力量也消耗了不少。这些战役没有改变北部平原战场的局面。

对于这三次战役,越法双方究竟谁占了上风,军史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曾经亲身参战的中国军事顾问们在回忆的时候也思考再三。

中国军事顾问大都作过这样的设问,如果边界战役之后立即将越军主力放到西北方向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可是历史毕竟不能假设,取得了边界战役巨大胜利之后,由于掌握了越北战场的主动权,已经苦战了四年多的越军求战之心甚切,中国顾问们也期望迅速扩大战果,顺着这样的思路,随后的平原地区作战是有其发展缘由的,其结局甚至是很难避免的。

中国军事顾问团主要负责人曾在边界战役之后提出过向西北方向进军的建议,但是受条件上的限制,这种建议是不那么清晰的,甚至可以说更多地带有讨论的性质。双方都认为在红河三角洲边缘地带作战有可能抓住战机。如果再打上两三个像边界战役那样的大胜仗,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越南北部越法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而占领以河内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平原。

实际上,边界战役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将法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战役之后,越军主力即已暴露,越军再难达成重大战役的突然性。塔西尼接任印度支那法军总指挥,则使遭受沉重打击后的法军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了指挥和防御部署,加上美国迅速向印度支那法军运送了武器装备,也使法军的防御力量得到了增强。这些都使越军在红河三角洲边缘地区作战遇到了新的困难。对这几点,越军总军委和中国军事顾问团的认识都有不足。

同时,在红河三角洲边缘的这三次战役,越军离开自己的中心根据地进行运动战,长途奔袭使越军本来就显得薄弱的炮兵力量愈显不足,阵地战和攻坚战特别困难。法军则正好相反,他们发挥了自己在装备上的长处。这也是平原三战打得胶着的重要原因。

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说,红河三角洲边缘的三次战役至少在两个方面使越军得到了收益。

首先,三次战役都在相当程度上消耗了法军,特别是消耗了对法军来说最难补充的欧洲籍兵员力量;

其二,这三次战役使越军从指挥员到战斗员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进程激烈、变幻无穷的战斗使越军指挥员在战前计划、战场指挥、后勤补给等方面都取得了经验。经过这个旱季的战斗,越军指战员的作战能力确实是大大增长了。

武元甲说,韦国清指出了战役对越军的锻炼和影响未来战争结局的积极方面。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光中战役(即宁平战役)结束后的总结会议上,韦国清同志说,越南军队真正是一支革命军队,只有革命军队才能经受这样巨大的考验。不到一年,千里行军,继续与法帝国主义的炮火对抗,即使是铁石也会磨损。”

对于随军作战的中国军事顾问来说,旱季的拉锯战使他们对越军和法军的作战能力,以及自己的顾问职责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意识到了抗法战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使他们在异国的战争面前变得冷静起来。

由此可以看到,红河三角洲边缘的三次战役虽然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为后续的重大战役铺设了道路。伴随着雨季豪雨而来的是越军的整训,越法双方都已经看到,日后的战役规模将越来越大。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