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125踏板,凭啥敢卖19800元起?
你没听错,这年头,摩托车都开始走奢侈品路线了?
它,就是Vespa!
但Vespa可不只是个代步工具,说白了,它承载的,是一整个时代的记忆和选择。
时间倒退回1946年,二战后的意大利,那叫一个百废待兴。
恩里科·比亚乔(Enrico Piaggio)这位大佬,推出了Vespa,意大利语里“黄蜂”的意思。
你以为他是想搞奢侈品?
No,No,No!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有辆经济实用的车骑。
结果呢?
Vespa一炮而红,成了战后重建的象征,自由的代名词。
你品你细品,这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再后来,《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骑着Vespa在罗马街头溜达,那画面太美,我都不敢看!
直接把Vespa的浪漫形象推向了全世界。
现在,Vespa早就超越了摩托车的范畴,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优雅、自由和纯正的意式生活方式。
Vespa的价格,那也是一路水涨船高。
1999年,Vespa ET4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卖3万多,妥妥的高端货。
到了2010年代,Vespa 946 Emporio Armani特别版,更是壕无人性,价格直接突破10万!
这哪是骑车啊,这是骑钱!
但话说回来,人家Vespa也确实有这个底气,毕竟是“老钱风”的鼻祖。
这次,LX 125和S 125的发布,19800元起的价格,虽然还是不便宜,但至少让更多人看到了拥有Vespa的希望。
这是Vespa的妥协吗?
还是它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试图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谁不想拥有一辆既有范儿又有腔调的Vespa呢?
但Vespa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年头,复古踏板车市场竞争激烈得很。
比亚乔自家的Aprilia,还有ForceMaster等等,都在虎视眈眈。
特别是咱们国产的复古踏板,配置那是相当给力,前后碟刹、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应有尽有,价格还比Vespa亲民。
这让Vespa压力山大啊!
你可能会问,Vespa凭什么突围?
是坚守经典,还是拥抱创新?
我觉得,两者都要兼顾。
一方面,要保持Vespa的经典设计,这是它的灵魂;也要在配置和技术上不断升级,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咱们再来看看这次发布的两款新车,LX 125和S 125。
设计上,LX 125的圆形前大灯,S 125的矩形前大灯,都是在向经典致敬。
动力方面,i-get单缸三气门风冷发动机,实际排量124cc,应付城市通勤是绰绰有余。
配置上,前碟后鼓刹车,前轮ABS,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寒酸。
但Vespa的卖点,真的在配置吗?
在我看来,配置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它的设计和品牌价值。
Vespa的目标人群,很明确,就是那些追求个性化、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消费者。
说到Vespa,就不得不提它的改装文化和社群。
Vespa的改装,那是五花八门,从车身颜色到发动机,没有什么是不能改的。
Vespa车主们,也特别喜欢搞活动,自发组织骑行、聚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群。
Vespa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社交名片,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开着Vespa,你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一起追求梦想。
对了,现在都啥年代了,电动化是绕不开的话题。
Vespa也开始搞电动车了,2018年,Vespa Elettrica问世,价格嘛,自然也不便宜。
未来,Vespa肯定会推出更多电动车型,探索智能化、网联化技术。
但问题来了,Vespa的电动化,是颠覆经典,还是延续传奇?
我觉得,这取决于Vespa如何在经典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既要保持Vespa的灵魂,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才是Vespa的生存之道。
回到最初的问题,19800元起,买一辆Vespa,值不值?
这恐怕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那些追求情怀、注重品味的人来说,Vespa是无价的。
但对于那些只看重实用性的人来说,Vespa可能就显得有点贵了。
选择Vespa,其实就是选择一种生活。你,会为这份情怀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