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都将华佗比作一个拥有极高医疗水平的大夫,不仅他的医疗技术非常高明,而且对待患者也是有着一颗“父母心”。
唯一可惜的是,只因他说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惹恼了曹操,因此才会被生性多疑的曹操给杀害。
诚然,像这样一位拥有高超医术的大夫被曹操给杀害,那的确是天下人的损失,可《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
要是我们根据正史《三国志》的内容去了解的话,或许大家就会看到一个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华佗。
华佗其实很想做官从《三国志》以及《后汉书》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其实华佗并非是一个专注于医学的人。
在正史的记载中显示,年轻时候的华佗虽然精通一些医术,可这也仅限于业务爱好方面,他更多的愿望还是想着能通过读书来成为一个朝廷官吏。
要知道,在古代风险社会,仅仅是东汉末年时期,洛阳官学里面的学子就有好几万人的规模,而当时的社会上面。
医生是远远达不到做官的社会地位,所以华佗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想要做官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想法。
另外,根据历史的记载来看,华佗当时也是收到过沛国相陈王圭的邀请,但他却拒绝了对方给出的“议郎”官位,于是便和入仕擦肩而过。
同时从华佗的身家背景来说,一不符合当时门阀士族的条件,二不能像曹操家里那样花钱买官,所以在综合考虑之下他也只能选择当一个医生。
对于这个问题,陈寿的《三国志》里面就有记载,“(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虽然这只有寥寥数语,不过也说明了华佗即使做了医生,但还是对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还有范晔所编撰的《后汉书·方术列传》也写到“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这些珍贵的史料都说明,华佗其实对医生这个职业非常鄙视。
轰动天下的“刮骨疗毒”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的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很多患者成功的治愈了疾病,当然这里面就包含了给关二爷的“刮骨疗毒”!
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二爷在和曹军作战时,手臂被对方的一只毒箭给射中了,为了能尽快治好,于是便请来了当时很有名的华佗,然后就有了流传于后世的这次“刮骨疗毒”。
但《三国志》仅仅只是记录了关羽有这么一次治疗的过程,但并没有写是华佗所实施的,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听过华佗的事迹,所以才将这个事情认定是华佗所为。
3、为曹操治病遭遇不测我们先对华佗“刮骨疗毒”的事情按下不表,但他被曹操所害却是众人所公认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因素,华佗给曹操提了一个很不可靠的手术方案,因此遭到了曹老板的拒绝,虽然这在华佗看来没什么,但要知道人曹老板可是生性多疑。
根据正史的记载来看,当时曹老板给华佗定下的罪名是:一是“欺君之罪”,二是“不从征罪”。这些罪名反映了曹操对华佗行为的严厉评价。
“欺君之罪”我们倒是能理解,因为华佗从曹老板那边辞职以后,一直没有再度回到曹老板身边给他治病,而是谎称自己妻子身体抱恙。
但人曹老板调查后很快就知道其实华佗是在说谎,再加上当时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按说给华佗弄个这罪名也不是难事。
至于那个“不从征”的罪名,那可是当时朝廷规定的一个重罪,任何被安排这罪名的人,都可以被判处死刑,而且根据当时的《汉律》来说,两条罪名都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其实对于后一条理由,有些历史专家曾经给出过自己的解释。
他们认为华佗并不是不愿意给曹老板看病,而是希望自己能够依靠医术在朝廷里面谋求一个更高的职位。
但碍于当时华佗仅仅是个普通人,所以他无法通过给曹老板治病达成目的,因此才会不断地提出拒绝。
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因此我们从正史的角度综合来看,既然当时华佗的身份只是一个医生,所以他的社会地位远不如当时的官僚阶层,而曹操作为当时东汉朝廷的实际控制人,面对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医生,自然是不需要太客气。
再者,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试问在科技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开颅手术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并且手术的具体情况还要精细化到比如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的护理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到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那时候可是东汉年间,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依靠当时华佗所掌握的那些医学知识提出给朝廷的老大做风险那么高的手术,请问有谁会愿意亲身尝试?
因此当华佗提出这种建议后,自然会让曹操对其心生厌恶。
最后再加上事后曹操多次征召华佗回到自己身边,但对方却依然用各种理由搪塞,这无疑不是压断了拯救华佗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综合华佗对待曹老板命令的态度,和他提出的那不切实际的手术方案,哪怕是换一个领导人,能忍受一直不听号令的手下。
结语其实我们从正史的角度不难看出,华佗首先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拥有慈悲之心的医生。
相反他反倒更热衷于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虽然他在医学这一领域确实拥有很高的造诣,但由于他确实太过于痴迷做官,所以才导致了他最后被杀。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上千年,但放在今天却依旧能对我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那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千万不要太执拗,否则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