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娃的家长们,有没有发现一种让人头疼的现象:孩子在家就是个“小霸王”,任性得很,可一到外面就秒变“小怂包”,胆小得不行。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孩子窝里横的原因溺爱惯出“熊孩子”我之前就亲眼见过这么个场景:一个小孩冲着奶奶大喊大叫,没完没了,还直接往地上一躺开始打滚耍赖。这时候他爸来了,就吼了一句“站好了!”嘿,这孩子一下子就老实了。你瞧,孩子精着呢,就像个“超级观察家”,特别会察言观色。谁能让他撒娇撒野,谁得让他乖乖听话,心里门儿清。家里人要是一味地溺爱,啥都顺着孩子,孩子就根本学不会独立,也没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等去了新环境,遇到点问题,就完全慌了神,心里怕得不行。所以啊,爱孩子得有个度,得教会他们独立和自控,这样孩子不管走到哪儿都能自信满满。情绪管理差,内心脆弱其实不光是孩子,咱们大人有时候不也这样嘛,在外面和颜悦色,回到家就容易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为啥呢?还不是因为知道家人会包容自己,不会离开。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他们缺乏应对挫折的本事,碰到问题根本不知道咋解决,也不知道咋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最后就只能靠哭闹、耍无赖来发泄。说白了,孩子不是不想表现好,是真没那能力。在外面呢,孩子知道有界限,不敢随便表露情绪,可一回到家,这脾气就像火山喷发一样,“轰”地爆发了。孩子在外面怂的原因社交能力跟不上 我在小区遛娃的时候,看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奶奶带着孩子在楼下玩,好多小朋友在滑梯那儿。这孩子就站在滑梯旁边,一声不吭,不敢说话。老奶奶心疼啊,就跑过去替孩子问其他小朋友:“能不能让他先滑呀?”好多家长都跟这位老奶奶似的,孩子和同龄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上去帮忙。看起来是好心,可实际上呢,孩子根本没机会靠自己去交朋友,也没办法锻炼和小伙伴一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长了,孩子在交朋友这件事上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不敢开口,在外面就变得特别自卑。要是孩子没有社交能力,要么就变得霸道,要么就特别胆小,以后还会害怕冲突,连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如何避免孩子窝里横设定规则得从家里开始,让孩子熟悉社会规则。家长可以定一些简单的家庭规则,然后坚决执行。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得等全家人都到齐了再开始,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来的地方。通过这些规则,孩子慢慢就能学会自我控制,懂得尊重别人。孩子要是知道大人定下的规则不会轻易改变,就不会再缠着你、威胁你,跟你谈条件了。父母得用既和善又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哪些事能做,哪些事绝对不能碰,让孩子清楚自己行为的边界,这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强化社交能力现在好多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不是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手机。这时候家长就得给力点,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出去和同龄小朋友玩。像傍晚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溜达溜达,和小区里的小伙伴一起玩玩;或者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通过和同龄人互动,孩子能学会怎么和别人合作、怎么解决冲突,还能知道在集体里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要是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争吵,家长别急着当裁判,要当个聪明的“引导者”,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交往的小技巧和规则,等孩子把这些技巧变成自己的能力,以后和小伙伴交往就轻松多了。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和需求那些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说到底就是不晓得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外面不敢说,回家就用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窝里横的孩子可不只是需要爱,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平时得学会尊重孩子的情绪,听听孩子对一件事的看法和感受,别一上来就否定。在这种充满尊重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重要。等他们出门在外,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该拒绝的时候也不含糊。当孩子生气或者沮丧的时候,家长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调节情绪的办法,像深呼吸、从 1 数到 10 之类的。这样孩子慢慢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啦。家长们,孩子“窝里横,外面怂”这个问题可不能小瞧,咱们得用心去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内外都能展现出自信大方的一面!